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孙达俊,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表达了一个重要理念:用心教育。用心教育,这是校长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具有更为普适的意义。可以说,用心办学、用心教育的校长是平常的校长,又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气质的最优秀的校长。我对孙达俊充满着敬意。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首先是全身心地投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校长要心怀特别的热爱与信念,付出特别的智慧与真情”。在他的内心深处,学校就是家,学校就是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他愿意为学校付出自己的一切。可以这么说,他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校,献给教师和学生。这种心无旁鹜的工作状态正是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像是一座湖,表面是平静的,而湖里水流激荡、澎湃。安静,才能摒弃浮躁,拒绝急功近利;丰富,才能有激情有进取有内涵。校长们可以追问自己:如今我们是在用心办学校吗?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必须用心去思考教育。学校绝不是一个空间概念,教育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或活动。用心,才能从学校这个空间中发现教育的真义与真谛,才能在学校这个场所里发现生活着的人、成长着的人、创造着的人。教育是一颗心发现另一颗心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教育要时常唤醒学生的耳朵,唤醒耳朵就是让学生的心灵向着教育敞开。孙达俊在实践中寻觅着这一奥秘。于是,在他的思考与设计下,“整个校园可供眼睛旅行、心灵驰骋”;于是,金中的教育成为一种“改善人心”的教育;于是,教育有了美丽,有了魅力,有了心的向往。校长,这一校园里“行走的符号”实质是用心思考的思想者。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我在用思想去办学校吗?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就是用智慧去办学校、做教育。智慧是在个体内心里生长起来的,用心才会有智慧,用心就是智慧。孙达俊正是用心获取了智慧。正是如此,他才会把回馈母校的100万资金,看做是一本厚重的教材,而且对这本教材进行开发;他才会建立起校务委员值日零报告制度,才会创造出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工作通报及建议制度。他的智慧更体现在“别有用心”上:“别有用心”是指校长在正视教育体制、立足学校现实、遵循办学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创造一种能够超出体制、高于现实、跳出常规的“个性化”学校发展模式……使学校成为个性鲜明的“这一所”。这段话特别使我感动。孙达俊的智慧正是在正视与超越之间,正是在普遍的共性与“这一所”之间,正是在“别出心裁”与“别有用心”之间。用心,已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我有教育智慧吗?
孙达俊还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必须从“心”出发。他的从“心”出发,首先是对教师的真诚与尊重,这种真诚与尊重化为一种信念、期待、鼓励、支持。对学校新区建设无论是远虑还是近忧,对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担心还是用心,对教师成长无论是让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还是感到要求的严格感到压力,他都是从“心”出发的,因而教师有了一种价值实现的幸福感。结果是,当初的远虑与近忧已在教师成长中消失。当初的担心已成多余,当初的“压力”已成为教师拔节向上的动力。因此,他从心底里发出如此的慨叹:“教师的发展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我必须用心为教师的成长注入激情与活力,必须用心为老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与舞台,必须用心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时空。”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办好学校应该从哪里出发?
孙达俊的“用心教育”启示我们,“用心”必须要“修心养性”。校长要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真心,要有一颗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之心,要有一颗平常之心,要有一颗创造之心;心中要有一块思想的高地,要有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心中要永远有理想教育的愿景,永远充满对教育美好未来的憧憬。孙达俊正在不断地进行“心”的修炼。他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书写了这样一行文字:修一颗真诚之心,用心去办好教育;在用心教育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去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品格和精神的中学教育。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首先是全身心地投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校长要心怀特别的热爱与信念,付出特别的智慧与真情”。在他的内心深处,学校就是家,学校就是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他愿意为学校付出自己的一切。可以这么说,他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校,献给教师和学生。这种心无旁鹜的工作状态正是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像是一座湖,表面是平静的,而湖里水流激荡、澎湃。安静,才能摒弃浮躁,拒绝急功近利;丰富,才能有激情有进取有内涵。校长们可以追问自己:如今我们是在用心办学校吗?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必须用心去思考教育。学校绝不是一个空间概念,教育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或活动。用心,才能从学校这个空间中发现教育的真义与真谛,才能在学校这个场所里发现生活着的人、成长着的人、创造着的人。教育是一颗心发现另一颗心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教育要时常唤醒学生的耳朵,唤醒耳朵就是让学生的心灵向着教育敞开。孙达俊在实践中寻觅着这一奥秘。于是,在他的思考与设计下,“整个校园可供眼睛旅行、心灵驰骋”;于是,金中的教育成为一种“改善人心”的教育;于是,教育有了美丽,有了魅力,有了心的向往。校长,这一校园里“行走的符号”实质是用心思考的思想者。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我在用思想去办学校吗?
孙达俊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就是用智慧去办学校、做教育。智慧是在个体内心里生长起来的,用心才会有智慧,用心就是智慧。孙达俊正是用心获取了智慧。正是如此,他才会把回馈母校的100万资金,看做是一本厚重的教材,而且对这本教材进行开发;他才会建立起校务委员值日零报告制度,才会创造出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工作通报及建议制度。他的智慧更体现在“别有用心”上:“别有用心”是指校长在正视教育体制、立足学校现实、遵循办学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创造一种能够超出体制、高于现实、跳出常规的“个性化”学校发展模式……使学校成为个性鲜明的“这一所”。这段话特别使我感动。孙达俊的智慧正是在正视与超越之间,正是在普遍的共性与“这一所”之间,正是在“别出心裁”与“别有用心”之间。用心,已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我有教育智慧吗?
孙达俊还告诉我们,用心教育必须从“心”出发。他的从“心”出发,首先是对教师的真诚与尊重,这种真诚与尊重化为一种信念、期待、鼓励、支持。对学校新区建设无论是远虑还是近忧,对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担心还是用心,对教师成长无论是让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还是感到要求的严格感到压力,他都是从“心”出发的,因而教师有了一种价值实现的幸福感。结果是,当初的远虑与近忧已在教师成长中消失。当初的担心已成多余,当初的“压力”已成为教师拔节向上的动力。因此,他从心底里发出如此的慨叹:“教师的发展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我必须用心为教师的成长注入激情与活力,必须用心为老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与舞台,必须用心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时空。”校长们应当追问自己:办好学校应该从哪里出发?
孙达俊的“用心教育”启示我们,“用心”必须要“修心养性”。校长要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真心,要有一颗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之心,要有一颗平常之心,要有一颗创造之心;心中要有一块思想的高地,要有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心中要永远有理想教育的愿景,永远充满对教育美好未来的憧憬。孙达俊正在不断地进行“心”的修炼。他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书写了这样一行文字:修一颗真诚之心,用心去办好教育;在用心教育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去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品格和精神的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