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构造,大智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学生们带入到一个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有效体验.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对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它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欲望.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爱好,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知识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投掷硬币的小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一元硬币,每个人做10次掷硬币的试验,并记录好结果.学生们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表现得非常兴奋、主动.随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始了这一游戏活动.在做完这一游戏后,也做好了相应的结果记录,并非常主动地分析自己所做游戏得到的这些结果.有学生想到计算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进而对比分析.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游戏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以上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融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有趣游戏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实现了快乐学习.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并且新课改的今天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些探究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问题抛给学生,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数列的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这有三个数列,请你分别写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0,5,10,15,20,……
  48,53,58,63,……
  18,15.5,13,10.5,8,5.5,……
  学生们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都积极地进入到思考探究中,很快学生都给出了相应的通项公式.这时,有学生思考:我们知道了像这种存在公差的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等差数列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通项公式呢?于是,学生们又很主动地进入到思考探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只给出首项a1和公差d,寻找通项公式.随后,学生们进入到深入的探究思考中.这样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变得非常主动、积极,无形中对等差数列的知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巧妙地创设探究情境,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考欲望,推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们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生活与实际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生活这一学习资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从学生实际以及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八戒在取经回来后,开了一家公司,但好景不长,公司内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于是向悟空寻求帮助.悟空想了想说:“我资助你一个月(30天),每天给你100万,但你每天也要给我返点钱,第一天返1元,第二天返2元,第三天返4元,这样以此类推下去.”八戒在听完后,想了想第一天给他1元,会得到100万,第二天给他2元,会得到100万,这样真的太好了,但最后八戒看悟空的表情,总感觉他在算计自己.此时,教师将这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帮八戒算一算,悟空的做法,会不会让八戒吃亏?学生们对这一实际问题充满了好奇,并都迫不及待地进入到问题解决中.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悟空每天所要的钱恰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实际上只要求出这一等比数列的前30项和就可以了.随后,学生们开始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知识内容.学生们就这样在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等比数列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给学生的感觉是远离生活实际,枯燥乏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新知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们带入到一个熟悉的氛围中,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复杂枯燥,很多学生都很不愿学習数学这一学科.由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情境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乐于思考,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率,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中课堂改革的方向.让课堂焕发色彩的重要基础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恰当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一、定位学情,摸清“认知点”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摘要】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一直是代数类教学改革的焦点.以西南民族大学非数学专业类的理工科的线性代数教学为例,通过对线性代数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提出了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并从数学问题研究的历史背景、数学理论与工具的实际应用、线性代数应用选修课的设置以及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等角度提出了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明确了从事线性代数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数学思维;抽象
【摘要】在高年級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等量关系和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顺向思维理解问题,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寻求对应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解题的难度。  【关键词】数量关系;运算关系;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摘要】高三數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平均用力,针对性不强;研究不深,讲解不透彻;忽视学情,学生接受度不高;就题讲题,没有必要的思维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笔者认为教师应了解学情,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点带面、查漏补缺,使知识方法在学生的思维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理解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进而使学生学有
【摘要】“毫升与升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数与量”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这节课分为三个课时,本堂课为第一个课时,旨在让学生能初步建立毫升与升的量感,可以使用毫升与升描述液体的多少,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体会到1 L=1 000 mL.  【关键词】毫升;升;激发兴趣  一、案例背景  “毫升与升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数与量”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这节课分为三个课时,本堂课为第一个课时
【摘要】解析几何高考的七大主干知识,在各个省市的高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代数的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联立方程并且求解方程,如何简化运算快速求解就显得极为关键,而“设而不求”,就是根据提议巧妙设立未知数,来沟通“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解题,而未知数本身并不需要求出它的值.“设而不求”的方法把关注点通过运算求解上升为分析求解,即通过少量的计算大量的分析实现解题.
在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展开思考和研究.事实上,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筑过程如果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那么任何方式的教学行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动摇.那么,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世界又有哪些元素呢?数学教师又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对此
從教育的使命“教书育人”的角度分析,教育具有双重性,即教育的知识性和智慧性.知识只关乎事物,智慧却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意义上讲,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而智慧一方面涵盖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知识,直达人的自由和自觉,直达人的有意义生活.[1]因此,教育不能止于知识的传承,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引导人的智慧成长.本文通过“生活中的比”的教学
【摘要】“学·导·用”教学模式是扎根于我县规模宏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深入全县各所学校的各个学科领域,对我县基础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学·导·用”教学模式下打造我们的优质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尝试与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适合教育和生本教育理论,在“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就打造愉快课堂、生活课堂、创造课堂等一系列优质课堂,进行初步的尝试与思考,旨在引发大家对优质课堂的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跟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的师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于综合性方向发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传统的单一式依赖性学习逐渐转向以自主学习为先导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也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向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得到巩固和强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媒体教学;策略分析  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