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学电视台:梦想从这儿开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关村中学电视台成立于1992年,现隶属于学校信息科技中心。从1998年起,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校园新闻”。2003年正式改为学生电视台,并开始全面培养学生记者。如今,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优秀的传媒人。
  注重学生记者的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契合
  中关村中学电视台每年在招募学生记者时没有考试限制,为的就是不扔下每一位有兴趣、有可能在电视台有所发展的学生。而经过时间的检验,真正有兴趣且不畏辛苦的学生会与电视台一起走到最后,他们是真正热爱电视台、有责任意识,并且能够融入这一集体之中的。
  电视台每年约有成员60~70人,高一年级50多人,高二年级20人以内。在高一年级要做到不放过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全面了解和培养;在高二年级要做到精细培养,从人员思想和能力方面全面关注。
  学校电视台在培养学生记者的工作中注意将理论讲授(选修课)和节目制作相结合,并将学生特长和兴趣综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指导有口才的学生做主持人或记者,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做撰稿人;注意培养学生按电视传播特点及规律去进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培养多位撰稿人,以适应不同风格的电视节目。
  学生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做好节目的关键。例如,一次大型活动,前期的策划和拍摄是取得素材的关键,而后期节目的编辑制作精致程度也是节目是否好看的重要因素。2008年奥运会之前,电视台学生记者根据选题制作了奥运专题节目,荣获了海淀区举办的奥运DV大赛一等奖,这是同学们团结合作的成果,也证明了学校电视台的实力。
  学生特点与指导方法的契合
  1. 指导方法【选修课与节目制作】
  无论是开设选修课程还是制作电视节目,都要根据中学生电视台的特点进行指导。因为对象是中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针对性上予以特别关注,因为它非同于在媒体和高校。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选课学生多为电视台成员,可以集中、快速、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记者学会欣赏并制作具有一定水准的电视节目,要求他们掌握电视媒体的特殊性,教学方法上要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实兴趣和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学生先讨论、教师后讲评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为了使“校园新闻”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可看性,我们适时加入一些子栏目或相关专题,如“综合新闻”、“电视读报”和“好歌好书好电影”等,这样,大量的学生可以参与到演播厅录制的环节中,使他们有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师则可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人才。演播厅录制节目属于常规化的工作,于是,参与和点评也就会常抓不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把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得更具前瞻性,使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关村中学开设了中学生媒介素养课程,希望学生尽可能在未成年和接触媒介的初始阶段有实际的收获;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2. 学校电视台学生记者
  电视台的学生记者以高二年级学生为骨干、高一年级学生为主体,经过培养,部分学生拥有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充分地运用现有资源。例如,节目编导有了一定的节目策划、结构安排、内容排版、人员调配的能力;对于后期制作的同学来说,EDIUS、AE、Photoshop等影像处理软件是必须掌握的,素材组合及人、声、词、画、音、字这些节目元素的具体编排等细节也是要熟知的;摄像组的同学能够自如驾驭机器,拥有较好的画面感;记者和主持人掌握了上镜技巧,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一些优秀的记者已经初步具备一名媒体工作者应有的技能和素养,学校电视台的工作经历为他们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如果说专业化是中关村中学电视台的特色,那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是中关村中学电视台的本色,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学生们常常是哪里有新闻,就要跑去哪里,不断地寻找采访对象、加班加点地编辑制作节目,这一切都是他们心甘情愿的。
  电视台注重与周边学校的交流互补,曾组织过与清华附中校电视台、一零一中学校电视台的交流联谊活动。学校重视电视台的发展,为电视台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电视台发展的坚实后盾。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在可行的前提下均为电视台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与实际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保证了电视台每次参与的活动都能拍出需要的素材、每周都能播出20分钟的“校园新闻”节目。有专业人士来校参观时认为,中学电视台能有这样的专业化和播出频率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确实做到了。
  因为对电视台有一份感情在,电视台才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家的感觉。他们荣辱与共,一起追逐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一路收获。带着时间积淀下的经验,他们成长着:有的已经是中央电视台驻德国记者,有的还在各大学里继续着传媒方面的学习……然而,无论在哪里,那份从电视台里培养出来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责任意识都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契合
  中关村中学电视台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搭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映射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中关村中学电视台学生心声
  肖弋(原电视台台长,201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还记得第一次推开电视台大门时内心的紧张与激动,却不记得最后一次离开时的不舍,因为这扇门从未关上。
  记得第一次拍摄时的兴奋,也记得第一次编完片的骄傲,记得第一次被批评时的不甘,也记得第一次想选题时的苦恼,记得电视台的五味杂陈,记得这些经历使我成长。不光是我,电视台里每一位成员,只要参与了工作,或多或少有收获,有成长。在这里,我们掌握了技术,学会了团结,懂得了责任与付出。
  熊崎越(原电视台副台长,2011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电视台是我高中生活的一抹亮丽。对于每一位热爱电视台的学生来说,电视台是个课堂,我们在这里锻炼,在这里成长;电视台更是个家,我们在这里感受过温暖与快乐,一起努力过、奋斗过;电视台是一段记忆、一种信仰,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将陪伴着我们继续漫漫人生旅途。
  李民(2010-2011学年电视台台长):两年前,我只是一个怀揣着传媒梦想的高一新生,在中关村中学电视台的门口徘徊、憧憬着加入;时光飞逝,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志愿报考传媒类学校的高三备考生。在电视台工作的两年,让我了解和学习到了更多传媒行业的基本知识,成为实现我的传媒梦的助力之一。正是在电视台里获得的这样的优势,让我更加坚定了我从事传媒事业的理想,我会一直为此而努力。电视台里仍有一些和我一样拥有传媒梦想的学生,他们也会和我一样,在电视台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志愿方向。
  拥有着充满热情、尽职尽责的学生,专业水平高、兢兢业业的教师和坚定支持电视台发展的学校,中关村中学电视台将创造更多辉煌!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其他文献
问题提出  1.时代背景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也成为未来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将原来课程的单一知识性目标改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强调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成为
教材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的第一节。课程标准对于本节的定位在体会、体验与了解。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高级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的选取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理解不会有太大困难,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教育是大学生和成年人青睐的学习方式,现在,中小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一夜之间,服务于中小学生的所谓作业解答“神器”出现在网络上,如“作业宝”、“问他”等软件。据百度百科描述:“作业宝是专业的中小学试题答案解析网站,收录试题近500万道,全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网站页面简洁清新,用户通过输入试题内容进行检索,即可查询到试题答案和详尽的解析过程。同时,网站提供社
【案例描述】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实验学校。从1999年开始,我校教师就与数字校园有着不解之缘。从人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到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甚至人人会制作课件和网页。教师们把自制的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中,把自制教研组网页与个人网页都相应地与校园网进行链接。但是随着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教研组的良好建设及教师团队合作也有序开展,势必给校园网站上资源和新闻以及相关信息的上传和内容的补充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第二学会学习,做知识的主人。相反,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工作的快乐与学习的快乐是一脉相承、性质相同的,基本的要素都是好奇心的满足、发现和创造的喜悦、智力的运用和得胜、心灵能力的生长等
一、一件小事引发我的思考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的小朋友(我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了我说:“校长,我给您变个魔术吧。”说着从兜里掏出两个皮筋套,分别套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上,将两皮筋套交叉在一起,在我眼前三晃两晃,突然两个皮筋套就解开了!我大吃一惊:“哟,这不是刘谦在春晚变的魔术吗!你怎么也会?”“校长,您猜我是怎么学会的?”“莫非是刘谦教你的吧?”“是我在网上学到的。”“嘿,你真了不起
一、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现行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多边形面积计算一单元的复习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内容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很有必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系统梳理,增强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整体认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姬瑕南征荆楚而不返。同年太子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周穆王是一位非常浪漫的天子。他喜欢不可知的远方,喜欢新奇事物。《左传·昭公十三年》说:“(穆王)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竹书纪年》记载得更详细:“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西征,至于青鸟所解(三危山)。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据说,周穆王向西的奇幻之旅是乘着八匹高头大马驾驶
为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展示和检阅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青岛出版杯”第四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于2014年10月25-28日在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及兵团的129名选手参赛,经过基本功竞赛、展示课、示范课三大展评环节,共评出特等奖课例25节(含示范课2节),一等奖课例53节
刘胡兰是一个英雄人物,以刘胡兰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很多,但是,写这样的英雄人物如何写出吸引人的艺术性?这是艺术家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有的写英雄的戏,思想很积极、先进,但因为缺少艺术性,舞台演出却不感人;还有的戏不敢写矛盾,写不出鲜活的思想,照本宣科地“讲述好人好事”,写不出英模人物活灵活现的个性和行为的深层意蕴,舞台上所展示的超不出新闻报道,甚至不如读报告文学感动人。这样的问题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