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多方面的,不是所有的学习成就都可以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来进行评价的。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与背景后,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应用进行论述,探讨表现性评价的实用性。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的评价模式具有片面性,仅能从精确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而现代教学的观念认为,能够充分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多角度全面化评价的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一、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做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到90年代基本成熟,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表现性评价也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关注。
二、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方法
与传统的考试测验方法的不同,是表现性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在能力具体化。表现性评价的重点是技能与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前提是评价目标的确立,这是评价体系能否正确有效运行的前提。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保证通过完成所设计的任务,测到所要评价的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在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时必须保证目的和任务的高度相关。如果教师只是将评价的目的作一个笼统的描述,在实际的任务设计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任务与目的之间的偏差。如学生在学了游记类文章后之后,要求绘制一张结构草图,或游览行程表。非纸笔表现是指使用除纸笔以外器具的表现。如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用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拼出一个新图形,或添上几笔形成新图案,再写下来。
(二)构建评价标准
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需要在教学应用前制定一个公正、完善、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教学应用中作为评价标准严格执行,并以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规范。通常的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能与知识、评价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标准,同时确保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符合。比如在口语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喜欢的课内与课外活动,或者对学习与生活改变的期望。在口语交际的评估标准中需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价,语言、内容、组织与表达。在评价标准构建中需要根据实际任务的特点,确定四个方面中的不同因素。
(三)使表现性任务明确化
在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需要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相符合。在任务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充分贯彻任务的真实性。只有这样,表现性评价体系中的各个要素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表现性任务必须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最终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对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成果进行明确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反映教学效果。明确化的表现性任务还可以对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服务。如果在正常的班级活动中,某项表现出现的频次较多,则教师不需要另外设计特别的任务。但是,如果某项表现在正常的班级活动中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则教师便需要特别设计某种任务,好让学生都能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例如上海市杨浦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先对常用的卷筒纸、盒式面巾纸、小包装纸手帕作调查,了解市场上著名品牌和价格。然后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写出总结报告,说明价格贵的卫生纸是不是质量一定好。
(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但效率极低,还可能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需要深入改革,摆脱形式大于内容的桎梏,从观念上转变,以新的评价观念替代传统守旧的考试评价观念。
三、结束语
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与选择题测验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不满使许多教育者开始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模式是评价模式的创新,在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让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较为充分,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应用,才能真正让表现性评价模式体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教学娱乐性、拓展个性化教学等多方面,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微.小学低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永娃.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2(6).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的评价模式具有片面性,仅能从精确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而现代教学的观念认为,能够充分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多角度全面化评价的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一、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做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到90年代基本成熟,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表现性评价也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关注。
二、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方法
与传统的考试测验方法的不同,是表现性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在能力具体化。表现性评价的重点是技能与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前提是评价目标的确立,这是评价体系能否正确有效运行的前提。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保证通过完成所设计的任务,测到所要评价的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在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时必须保证目的和任务的高度相关。如果教师只是将评价的目的作一个笼统的描述,在实际的任务设计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任务与目的之间的偏差。如学生在学了游记类文章后之后,要求绘制一张结构草图,或游览行程表。非纸笔表现是指使用除纸笔以外器具的表现。如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用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拼出一个新图形,或添上几笔形成新图案,再写下来。
(二)构建评价标准
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需要在教学应用前制定一个公正、完善、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教学应用中作为评价标准严格执行,并以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规范。通常的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能与知识、评价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标准,同时确保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符合。比如在口语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喜欢的课内与课外活动,或者对学习与生活改变的期望。在口语交际的评估标准中需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价,语言、内容、组织与表达。在评价标准构建中需要根据实际任务的特点,确定四个方面中的不同因素。
(三)使表现性任务明确化
在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需要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相符合。在任务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充分贯彻任务的真实性。只有这样,表现性评价体系中的各个要素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表现性任务必须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最终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对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成果进行明确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反映教学效果。明确化的表现性任务还可以对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服务。如果在正常的班级活动中,某项表现出现的频次较多,则教师不需要另外设计特别的任务。但是,如果某项表现在正常的班级活动中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则教师便需要特别设计某种任务,好让学生都能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例如上海市杨浦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先对常用的卷筒纸、盒式面巾纸、小包装纸手帕作调查,了解市场上著名品牌和价格。然后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写出总结报告,说明价格贵的卫生纸是不是质量一定好。
(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但效率极低,还可能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需要深入改革,摆脱形式大于内容的桎梏,从观念上转变,以新的评价观念替代传统守旧的考试评价观念。
三、结束语
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与选择题测验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不满使许多教育者开始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模式是评价模式的创新,在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让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较为充分,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应用,才能真正让表现性评价模式体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教学娱乐性、拓展个性化教学等多方面,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微.小学低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永娃.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