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创课堂”背景下语文学习新样态的构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创课堂”是学校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性表达、创意性展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习教学内容的重构、学习方法的变革。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版块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通过语文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综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学科与生活资源的融合等方式开发综合性学习主题,并且通过“微专题”“微项目”“微课程”等不同的课程样态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丰富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创课堂;综合性学习;学习主题;课程形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A-0052-05
  “研创课堂”是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性表达、创意性展示。“研创课堂”倡导“学为中心”,关注实践体验,注重活动探究,重视思维发生。在“研创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各学科开展了实践研究。语文学科以“综合性学习”版块为突破点,立足统编本教材,紧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从内容开发到课程实施,对“研创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灵动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不仅在教材中,还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统编本教材分别在三、四、五、六年级的下册中安排了四个综合性学习主题单元——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四下第三單元“轻扣诗歌的大门”、五下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六下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比较原有的各版本教材,统编本教材改变了综合性学习在一线教学中被边缘化的现状,从内容设计到过程指导更加规范有序,这样的编排体系再次明确了综合性学习的不可或缺性,它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明确了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六年的学习仅用四个单元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语文学习的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整合了听说读写、课内课外,识字写字、阅读和习作。在当前的学习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唯教材教语文”的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构建富有创新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一线教师创生个人微课程、语文班本课程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我们可以立足统编教材,挖掘低中高不同学段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结合,开发不同的学习主题,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综合融通,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题
  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哪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能够找到听说读写几大要素综合的身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就是综合性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和2011版都单独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版块,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它们都是语文课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和学习环节,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是在单项分析性学习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也可以是在组合式综合性学习观照下的分析性学习[1]。
  作为独立的课程版块,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内容和主题是灵魂,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切,直接影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结合统编教材内容,从教材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来确定主题。
  (一)综合学科内部知识,确定学习主题
  任何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都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都会涉及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的内容。对于教材内的每个内容,我们都可以从语文自身知识体系这一纵向联系中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主题[2]4。
  统编本教材的中年级两个综合性学习内容都是与本单元阅读课文密切相关的。三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中华传统节日”,单元阅读中就安排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的学习,并要求课后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四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为 “轻扣诗歌的大门”,课内阅读就提供了冰心、艾青及叶赛宁的诗歌给学生学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的方式,在课后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制作诗歌集。统编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内容与课内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结合的编排思路,给教师自主创生综合性学习内容提供了范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怎么表演课本剧”,所在单元分别安排了四大名著中的四个故事《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石》《红楼春趣》,引导学生学习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课内阅读可以整合,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文本入手,通过课内阅读,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补充原苏教版教材中的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引导学生尝试将课文改写成简单的剧本;以每学年学校春季艺术节为契机,请孩子们进行课本剧表演。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们的语文活动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书面创编再到课本剧表演,无形中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进行了统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整合其他学科内容,确定学习主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社会、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学科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融合,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时,要根据语文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各学科,在学科整合中确定主题[2]4。
其他文献
【摘要】Gauss公式沟通了沿空间闭曲面的第二类曲面积分与三重积分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Gauss公式成立的条件,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关键词】Gauss公式; 挖洞法; 曲面积分  一、Gauss公式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同濟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初中所有课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激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模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更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目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不灵活,只会套公式,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素质教育理念中,教学的侧重点应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围绕这一教学理念,逐步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类型
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重组织轻研讨的弊病,采用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知识与认知过程的两维表为工具,对两名特级教师的《平移与旋转》同课异构课例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