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宣誓口号的实际性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lu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到一些学校听课,发现很多班级课前都有“宣誓”环节。现摘抄几条如下:
  1.好学好问,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2.忍住伤痛挺起胸膛,面对命运勇敢成长。同舟共济争创佳绩,万众一心齐创辉煌。
  3.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我们始终努力,我们永不言败。
  4.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屡挫屡战,笑傲群雄,拼搏一年,天高地阔。
  5.父母养育辛苦,报恩惟有苦读;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
  这些口号志在“扫天下”,宏大的气势听得人气血上涌,着实给人很多感动与振奋,但是听得多了,在感动与振奋之余,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成功与辉煌是学生的终极梦想,诱人却也高远,一下子难以实现。无论谁在成功与辉煌之前,总要付出很多切实细致的努力,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上面的宣誓口号,空洞抽象,可感性差,目标只在“扫天下”,忽视了“扫一屋”,缺乏对身边具体小事的关注,缺乏行动的步骤和技巧,形式主义严重,对学生的触动必然是极小的。
  笔者注意到,宣誓时,很多同学摇头晃脑,疑为“口号秀”。有的甚至一脸灿烂,或许正昭示了他们的内心:这是个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宣誓完毕,学生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回复至懒散,听课不集中精力、练习不认真做。
  宣誓口号指向的是学生的未来行为,假如其未来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落实,宣誓也就变成了一种事前的欺骗,而宣誓具有神圣性,是应该庄重、严肃的。
  为什么宣誓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以为,宣誓口号本身就存在问题。诸如“振兴中华,再造辉煌”之类的口号离学生实际太远,过于“高深莫测”,让人看不到成功的影子,也就触及不到学生的兴奋点,故学生没感觉,于是根本不把宣誓当一回事,他们宣誓就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宣归宣,做归做,宣完就了事。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主张把教学目标这个“桃子”挂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位置。作为对学生的激励方式之一,宣誓口号也应该实际一些,“挂低”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不然,挂得高了,不管是桃子还是人参果,学生都不感兴趣。
  学生将来是要“扫天下”的,但须知“扫天下”要从“扫一屋”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写,试卷不认真做,怎能成为明日的栋梁?宣誓口号必须细化,剔除大而空,代之以小而实。
  笔者觉得宣誓口号不妨改为:写好每一个字,答好每一道题,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份卷,听进老师每一句话。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要打好创新基
近年来有关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它兴起的原因大体是由于知识的高度浓缩性以及其所特有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同时,也因为科学哲学在方法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入手,着重探究它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过程,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来说,科学哲学对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科学哲学能够利用方法论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关系学进行指导
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思维意识的进化,哲学已经如同科学一般,可以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哲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以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实际操作的简便性以及概念思辨的创新型,对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来看,哲学实验在方法论上还有着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其方式结合了现代的科学实验的研究方式,在研究问题的范围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给许多难以用传统方式研究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
摘要:本文从救济法律缺失、法律地位模糊、可诉性不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法律权益救济不力的原因,并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提出了扩大争议受案范围、确立校规适用机制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高职院校;权益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2.5/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058-01  作者简介:蒋兰芬(1963-),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北交
素质教育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风貌,注重发展人的现代意识、科学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全面发展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使其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要打好创新基础,必须从搞好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抓起。在教学
本文认真梳理了基层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基层的声音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下情上达。同时结合自己的调研感悟,既展示了基层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所谓意识,其实质就是物质不断地进行变化过程的场所。它作为一种世界之结而存在,在历史的进程研究中一直被人们所广泛关注。但学界中关于心智哲学对意识影响的假说,却都没有真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内核,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中学虽然叫喊着“已经步入素质教育轨道”,但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是一片茫然。由于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不先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信息不畅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
去年的金秋十月,我们毕业20年,同学们再聚回到了母校.我和我的室友闫红菊一起回到了学校,我们在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前回忆着当年的生活、学习的情景.rn闫红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