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到一些学校听课,发现很多班级课前都有“宣誓”环节。现摘抄几条如下:
1.好学好问,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2.忍住伤痛挺起胸膛,面对命运勇敢成长。同舟共济争创佳绩,万众一心齐创辉煌。
3.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我们始终努力,我们永不言败。
4.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屡挫屡战,笑傲群雄,拼搏一年,天高地阔。
5.父母养育辛苦,报恩惟有苦读;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
这些口号志在“扫天下”,宏大的气势听得人气血上涌,着实给人很多感动与振奋,但是听得多了,在感动与振奋之余,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成功与辉煌是学生的终极梦想,诱人却也高远,一下子难以实现。无论谁在成功与辉煌之前,总要付出很多切实细致的努力,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上面的宣誓口号,空洞抽象,可感性差,目标只在“扫天下”,忽视了“扫一屋”,缺乏对身边具体小事的关注,缺乏行动的步骤和技巧,形式主义严重,对学生的触动必然是极小的。
笔者注意到,宣誓时,很多同学摇头晃脑,疑为“口号秀”。有的甚至一脸灿烂,或许正昭示了他们的内心:这是个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宣誓完毕,学生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回复至懒散,听课不集中精力、练习不认真做。
宣誓口号指向的是学生的未来行为,假如其未来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落实,宣誓也就变成了一种事前的欺骗,而宣誓具有神圣性,是应该庄重、严肃的。
为什么宣誓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以为,宣誓口号本身就存在问题。诸如“振兴中华,再造辉煌”之类的口号离学生实际太远,过于“高深莫测”,让人看不到成功的影子,也就触及不到学生的兴奋点,故学生没感觉,于是根本不把宣誓当一回事,他们宣誓就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宣归宣,做归做,宣完就了事。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主张把教学目标这个“桃子”挂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位置。作为对学生的激励方式之一,宣誓口号也应该实际一些,“挂低”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不然,挂得高了,不管是桃子还是人参果,学生都不感兴趣。
学生将来是要“扫天下”的,但须知“扫天下”要从“扫一屋”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写,试卷不认真做,怎能成为明日的栋梁?宣誓口号必须细化,剔除大而空,代之以小而实。
笔者觉得宣誓口号不妨改为:写好每一个字,答好每一道题,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份卷,听进老师每一句话。
1.好学好问,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2.忍住伤痛挺起胸膛,面对命运勇敢成长。同舟共济争创佳绩,万众一心齐创辉煌。
3.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我们始终努力,我们永不言败。
4.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屡挫屡战,笑傲群雄,拼搏一年,天高地阔。
5.父母养育辛苦,报恩惟有苦读;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
这些口号志在“扫天下”,宏大的气势听得人气血上涌,着实给人很多感动与振奋,但是听得多了,在感动与振奋之余,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成功与辉煌是学生的终极梦想,诱人却也高远,一下子难以实现。无论谁在成功与辉煌之前,总要付出很多切实细致的努力,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上面的宣誓口号,空洞抽象,可感性差,目标只在“扫天下”,忽视了“扫一屋”,缺乏对身边具体小事的关注,缺乏行动的步骤和技巧,形式主义严重,对学生的触动必然是极小的。
笔者注意到,宣誓时,很多同学摇头晃脑,疑为“口号秀”。有的甚至一脸灿烂,或许正昭示了他们的内心:这是个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宣誓完毕,学生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回复至懒散,听课不集中精力、练习不认真做。
宣誓口号指向的是学生的未来行为,假如其未来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落实,宣誓也就变成了一种事前的欺骗,而宣誓具有神圣性,是应该庄重、严肃的。
为什么宣誓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以为,宣誓口号本身就存在问题。诸如“振兴中华,再造辉煌”之类的口号离学生实际太远,过于“高深莫测”,让人看不到成功的影子,也就触及不到学生的兴奋点,故学生没感觉,于是根本不把宣誓当一回事,他们宣誓就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宣归宣,做归做,宣完就了事。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主张把教学目标这个“桃子”挂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位置。作为对学生的激励方式之一,宣誓口号也应该实际一些,“挂低”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不然,挂得高了,不管是桃子还是人参果,学生都不感兴趣。
学生将来是要“扫天下”的,但须知“扫天下”要从“扫一屋”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写,试卷不认真做,怎能成为明日的栋梁?宣誓口号必须细化,剔除大而空,代之以小而实。
笔者觉得宣誓口号不妨改为:写好每一个字,答好每一道题,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份卷,听进老师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