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来获取知识。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呢?
一、体验生活化的数学
使用新教材,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生活经验数学化。新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富有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等都可寻求其生活源头。在教学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它们的“原型”,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这时学生会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得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就会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对接下来的新知就产生一股莫大的兴趣,从而推进自身的学习动力。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更要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的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学习了“除法”以后,可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24个同学到公园划船,每只大船可以坐4人,每只小船可以坐3人。坐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假期到公园划船也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把数学问题放到这一现实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二、体验自主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并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动手实践,激发思维。新课程则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了“米、分米和厘米”后,安排了“折折、剪剪、量量”这一实践活动。先让学生量一量长方形各边的长,然后让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再剪开,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再次的量一量,学生会欣喜的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通过实践,学生对这一新知就有了最清晰、最深刻、最难忘的理解。
自主探索,体验成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广泛参与的机会,充分地探索与思考。如,在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有2至6的乘法口诀基础,因此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编出口诀,并在小组里交流。
合作交流,完善自我。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尊重、接纳、合作、信任和互助,而且可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如,“口诀求商”中的第一个例题“8÷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用“连减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分圆片的方法”,有的“想几个2是8的方法”,也有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仙杖”。在教学“乘加、乘减”一课中,例题4+4+4+2可改为乘加算式4×3+2后,有学生提出:“4+4+4+2可改为4+4+4+4-2,所以不也可用乘减算式4×4-2吗?”此学生的提问立即引起其余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进而提出更独特的见解。
三、体验开放化的数学
新教材就设计了很多灵活的开放试题,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一改过去一题一解一答安排的局面。而编排了大量题材丰富多彩,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
条件开放。条件开放题可以是条件多余或条件不足。当条件多余时,就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问题;当条件不足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这样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能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问题开放。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操场上爬竿的有16人,跑步的有8人,丢沙袋的有5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般学生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人。思路比较活跃的学生还能提出:爬竿的比跑步的多多少人?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策略开放。这类题是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而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最佳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結论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题,不只满足于把一种答案找出来,还要培养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如书中出现了“4×□=□”,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因此,学生的答案也就多种多样。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自主活动化、开放化”的道路,让学生“学”“用”结合,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一、体验生活化的数学
使用新教材,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生活经验数学化。新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富有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等都可寻求其生活源头。在教学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它们的“原型”,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这时学生会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得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就会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对接下来的新知就产生一股莫大的兴趣,从而推进自身的学习动力。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更要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的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学习了“除法”以后,可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24个同学到公园划船,每只大船可以坐4人,每只小船可以坐3人。坐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假期到公园划船也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把数学问题放到这一现实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二、体验自主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并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动手实践,激发思维。新课程则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了“米、分米和厘米”后,安排了“折折、剪剪、量量”这一实践活动。先让学生量一量长方形各边的长,然后让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再剪开,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再次的量一量,学生会欣喜的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通过实践,学生对这一新知就有了最清晰、最深刻、最难忘的理解。
自主探索,体验成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广泛参与的机会,充分地探索与思考。如,在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有2至6的乘法口诀基础,因此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编出口诀,并在小组里交流。
合作交流,完善自我。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尊重、接纳、合作、信任和互助,而且可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如,“口诀求商”中的第一个例题“8÷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用“连减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分圆片的方法”,有的“想几个2是8的方法”,也有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仙杖”。在教学“乘加、乘减”一课中,例题4+4+4+2可改为乘加算式4×3+2后,有学生提出:“4+4+4+2可改为4+4+4+4-2,所以不也可用乘减算式4×4-2吗?”此学生的提问立即引起其余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进而提出更独特的见解。
三、体验开放化的数学
新教材就设计了很多灵活的开放试题,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一改过去一题一解一答安排的局面。而编排了大量题材丰富多彩,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
条件开放。条件开放题可以是条件多余或条件不足。当条件多余时,就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问题;当条件不足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这样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能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问题开放。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操场上爬竿的有16人,跑步的有8人,丢沙袋的有5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般学生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人。思路比较活跃的学生还能提出:爬竿的比跑步的多多少人?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策略开放。这类题是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而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最佳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結论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题,不只满足于把一种答案找出来,还要培养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如书中出现了“4×□=□”,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因此,学生的答案也就多种多样。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自主活动化、开放化”的道路,让学生“学”“用”结合,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