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激趣”手段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1. 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 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3. 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 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5. 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6. 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因此,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带给数学课堂教学新的冲击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更是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科学实践表明,设计好合理恰当的练习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造练习题;激发兴趣;内容形式多样;激励性评价  Setting up exercises, optimizing teaching  Zhou Hong-fang 
期刊
[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下面就我本人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感悟体会。  [关键词]活跃 高效率 教学 课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期刊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教科研队伍教育教学指导能力和水平,广西区教育厅组织全区各地市共112名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参加研修学习。此次研修学习,共听了数十位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考察了上海市6个教科院、4所学校,可谓时豪华阵营精英,名师云集,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先进经验,使我们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为我们今后的教学
期刊
[摘要]追求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从精心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角度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 备课 上课 作业 效率  1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有效备课,抓好备课这一环,因为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
期刊
中国实行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我们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必须认真抓实抓好。各中小学要重视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调动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事实证明,只有把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教职工的进取心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期刊
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型,人无管教不成材”,“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终变坏”,这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需要。自从踏入我校这十多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深有体会。严,只有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法,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师”才会出“高徒”。  1. 严之有理  严一定要合理。班主任对级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要讲清道理,处理事情要公平合理。  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使高中物理教学进入了“一标多本”的时代,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任务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因此,新课程物理教学,教师应该依据课标,依托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创新。  1. 对教师教学创新的理解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本人九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以不同角度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新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对教育创新的要求:“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期刊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关乎学生未来,甚至关乎民族未来的大问题。社会给了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却没有使教师得到相应的成就感;工作让教师应付各种竞争,却没有让教师获取开拓创新的空间;事业要求教师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却没有让更多教师看到自己现代化的未来;政府给骨干教师提供了许多进修培训机会,却没能让教师在旧观念旧思想下挣脱出来。老任务,新要求,无不同时作用,强化了教师们的倦怠感;付出多,回报少,逐渐将教师的事
期刊
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何有效的在语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以为,面对一篇篇课文,选好教学的突破口是一个很关键的方面,这个突破口,就是文章的立意。一篇文章的立意,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这个灵魂,也就抓住了教学的根本,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修辞、语法等语文知识的教学就成了有“皮”可附的“毛”。就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