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探讨现阶段我国城市中开展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性做了相关理论性的阐述。接着又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格局并做了笔者观点性的论述。最后在讨论我国关于开展园林绿化时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园林绿化对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关于的在城市中开展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意义
园林是一个景观的艺术作品,它是在一定的人文条件与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与千差万别的人文条件,园林使得社会财富的积累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发展,并且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无论是社会的变迁,生产关系的变化,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园林种类变化的因素,也是新型园林诞生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人类的生产中还是生活当中,园林绿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使人居环境得到美化,市容得到美化,而且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城市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得到保持,同时,使人类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另外,园林绿地还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尤其在效区发展园林,能使农业结构得到充分的调整,所以,创建园林城市不仅是建成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更是唯一能满足群众要求的可行之路。
二、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格局
目前,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是在国际上提出的口号,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部分人的需要向人类共同需求转变是现代园林价值观的转变,园林所创造的效益是由广大人民共享的,原来是仅可以观赏娱乐的较为单一的价值慢慢转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变的多元化,从体制上来讲,开放型代替了封闭型,逐步走向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局面,由院内走向街道,走向市区及广场,甚至走向效外,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城市绿地还是城市周边绿色植被所产生的新鲜空气与城区污染的空气形成交换的气流,也被证实,然而,从人们的行为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迫切需要的是户外活动或是效游,园林发展的好与坏不但是对城市文明与活动的标志,而且是也是旅游业以及改善城市的经济效益,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园林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因为,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人们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的进步状况。就目前来说,城郊一体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发展格局,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主张,如:生态园林的上海,山水园林城市的重庆,本人个人觉得对于名称的不同的讨论都不是最实质的问题所在,而关键在于内涵的研究以及实施,北京市管辖的八区十县,目前来说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村都园林化,初步讨论的结果是将一千零四十平方公里的市区划到范围内,其中县城镇的绿化包括在内,先搭建起框架,一步一步向城郊一体的规划发展,建设。
三、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更不能以掠夺和毁损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建设,而且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园林通过植被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产生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改善环境正是重要途径,园林绿化不但合理维护了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而且也是园林植被在城市环境中不断的扩大并合理的持续利用,也是城市中人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再次创造,约有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墨西哥城市,400多万辆汽车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园林绿公还会产生生态效益,并且可以使环境得到美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至到如今,仍然有人认为园林只是一种美化,一种装饰,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
四、现阶段我国开展园林绿化项目中的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很多大中型城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规律的影响,旧城的改造工作取得一个良好的成果,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城市用地潜力得到挖掘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在世纪末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大的意义,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旧城改造的势头虽然不错,但是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及偏差,就全国的旧城改造,对园林的绿化建设不够重视,绿地率相对不高,导致改造以后的环境质量太低,这是其中一个引起人们注重的问题。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旧城改造的绿地率必须大于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旧城改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福州市园林局抽查了本市五片旧城改造,结果显示,实际绿地率最高的才达到百分之十八,昆明市的旧城改造绿地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点四,这样下去,将来改造后的绿地不会比这个数字多,根据重庆、西安、昆明、广州等城市的调查可以看出,旧城改造后的绿地率平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之间,而有些旧城的商业地段,改造以后能看到的只有高楼大厦,而且非常密集,根本看不见有效的绿地。这些情况让人忧心,这些数字与原因并不简单,并且与大量的旧城改造而缺乏绿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关系,城市腹部地带多是旧城,对整个城市来讲他的作用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在严重缺少的绿地面,旧城改造的园林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首先从配置上缺乏从宏观到微观,配置不够全理系统,层次不够精美高雅,也没有真正为人们提供可以使用及享受的园林环境,更没有把园林绿化与区内面貌有机的结合起来,由现象看本质,缺乏本质与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观念的缺乏,也就是理性的城市观念的缺乏,这个观念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作为文明的聚集地——城市,城市需要经济生产的一定的积累,而城市积累的目的与结果就是文明的环境以及氛围,再者就是高品位的城市文蝗和环境对于城市来说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局部的,而是城市整体的,对整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整体的关系就是辨证关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通常都是发生在人们的观念上,对城市观念已经没有了正确理性的认识,这种观念的消失不仅表现在决策者及开发者的身上,而且在规划师、建筑师以及不少的百姓身上也有體现,而且表现的程度不同,换句话说,这是在一个社会群体身上的表现,所以,缺乏对深层观念的认识,对城市所产生的只有负面影响,而且非常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园林,首先是以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为基础,还要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满足城市的需要,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载体就是整个城市辖区,目标就是使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建设得以实现,空气清新,环境舒适,人们有和谐的居住,是它的总目标。其中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是园林建设的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总而言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J].建筑学报,1996,(2).
2.王立军.当前城市建设与中的五个误区,城市开发[J].1997,(11)
3.宋启林.论我国旧城改造与新征地建设的技术比较[J].城市研究,1996,(6).
4.郑时龄主编.上海人居中心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5.池泽宽著,郝慎钧译.城市风貌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6. 杜顺宝编,中国园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 刘托,园林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997.
8. 牛彦军,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华中建筑,1996,(01).
9. 黄平,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特征[J].美术观察,1996,(07).
10. 薛正昌,中国古典园林[J].神州学人,1996,(10).
关键词: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关于的在城市中开展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意义
园林是一个景观的艺术作品,它是在一定的人文条件与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与千差万别的人文条件,园林使得社会财富的积累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发展,并且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无论是社会的变迁,生产关系的变化,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园林种类变化的因素,也是新型园林诞生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人类的生产中还是生活当中,园林绿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使人居环境得到美化,市容得到美化,而且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城市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得到保持,同时,使人类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另外,园林绿地还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尤其在效区发展园林,能使农业结构得到充分的调整,所以,创建园林城市不仅是建成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更是唯一能满足群众要求的可行之路。
二、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格局
目前,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是在国际上提出的口号,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部分人的需要向人类共同需求转变是现代园林价值观的转变,园林所创造的效益是由广大人民共享的,原来是仅可以观赏娱乐的较为单一的价值慢慢转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变的多元化,从体制上来讲,开放型代替了封闭型,逐步走向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局面,由院内走向街道,走向市区及广场,甚至走向效外,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城市绿地还是城市周边绿色植被所产生的新鲜空气与城区污染的空气形成交换的气流,也被证实,然而,从人们的行为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迫切需要的是户外活动或是效游,园林发展的好与坏不但是对城市文明与活动的标志,而且是也是旅游业以及改善城市的经济效益,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园林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因为,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人们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的进步状况。就目前来说,城郊一体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发展格局,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主张,如:生态园林的上海,山水园林城市的重庆,本人个人觉得对于名称的不同的讨论都不是最实质的问题所在,而关键在于内涵的研究以及实施,北京市管辖的八区十县,目前来说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村都园林化,初步讨论的结果是将一千零四十平方公里的市区划到范围内,其中县城镇的绿化包括在内,先搭建起框架,一步一步向城郊一体的规划发展,建设。
三、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更不能以掠夺和毁损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建设,而且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园林通过植被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产生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改善环境正是重要途径,园林绿化不但合理维护了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而且也是园林植被在城市环境中不断的扩大并合理的持续利用,也是城市中人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再次创造,约有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墨西哥城市,400多万辆汽车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园林绿公还会产生生态效益,并且可以使环境得到美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至到如今,仍然有人认为园林只是一种美化,一种装饰,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
四、现阶段我国开展园林绿化项目中的问题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很多大中型城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规律的影响,旧城的改造工作取得一个良好的成果,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城市用地潜力得到挖掘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在世纪末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大的意义,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旧城改造的势头虽然不错,但是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及偏差,就全国的旧城改造,对园林的绿化建设不够重视,绿地率相对不高,导致改造以后的环境质量太低,这是其中一个引起人们注重的问题。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旧城改造的绿地率必须大于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旧城改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福州市园林局抽查了本市五片旧城改造,结果显示,实际绿地率最高的才达到百分之十八,昆明市的旧城改造绿地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点四,这样下去,将来改造后的绿地不会比这个数字多,根据重庆、西安、昆明、广州等城市的调查可以看出,旧城改造后的绿地率平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之间,而有些旧城的商业地段,改造以后能看到的只有高楼大厦,而且非常密集,根本看不见有效的绿地。这些情况让人忧心,这些数字与原因并不简单,并且与大量的旧城改造而缺乏绿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关系,城市腹部地带多是旧城,对整个城市来讲他的作用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在严重缺少的绿地面,旧城改造的园林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首先从配置上缺乏从宏观到微观,配置不够全理系统,层次不够精美高雅,也没有真正为人们提供可以使用及享受的园林环境,更没有把园林绿化与区内面貌有机的结合起来,由现象看本质,缺乏本质与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观念的缺乏,也就是理性的城市观念的缺乏,这个观念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作为文明的聚集地——城市,城市需要经济生产的一定的积累,而城市积累的目的与结果就是文明的环境以及氛围,再者就是高品位的城市文蝗和环境对于城市来说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局部的,而是城市整体的,对整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整体的关系就是辨证关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通常都是发生在人们的观念上,对城市观念已经没有了正确理性的认识,这种观念的消失不仅表现在决策者及开发者的身上,而且在规划师、建筑师以及不少的百姓身上也有體现,而且表现的程度不同,换句话说,这是在一个社会群体身上的表现,所以,缺乏对深层观念的认识,对城市所产生的只有负面影响,而且非常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园林,首先是以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为基础,还要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满足城市的需要,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载体就是整个城市辖区,目标就是使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建设得以实现,空气清新,环境舒适,人们有和谐的居住,是它的总目标。其中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是园林建设的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总而言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J].建筑学报,1996,(2).
2.王立军.当前城市建设与中的五个误区,城市开发[J].1997,(11)
3.宋启林.论我国旧城改造与新征地建设的技术比较[J].城市研究,1996,(6).
4.郑时龄主编.上海人居中心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5.池泽宽著,郝慎钧译.城市风貌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6. 杜顺宝编,中国园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 刘托,园林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997.
8. 牛彦军,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华中建筑,1996,(01).
9. 黄平,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特征[J].美术观察,1996,(07).
10. 薛正昌,中国古典园林[J].神州学人,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