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策略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xdz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平时做题训练中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答题的效率,使备考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关键词: 高考地理复习 读图 审题 答题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最能反映学生问题的是平时训练答题中的问题。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非常重视对学生平时考试试卷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做题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阅卷讲评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读图审题不仔细,信息提取不完整
  有些学生做题往往材料和图还没看清楚就急于答题,或者丢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者不看地图中的图例或数据,抓不住重点信息,忽视了细节,一看试题,难度不大,在没有审清题意的情况下,忙于动手答题,从而影响了准确率。如“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的成因”就答成“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湖泊地区与周围地区降水相比”往往答成“有湖泊地区的降水特征”。又如“此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往往忽视了“此时”,却把全年的气候特点全答上;在回答“造成该地区环境问题存在的主要人为原因”时,要不没看清“主要”二字,要不没注意抓住“人为原因”这个角度。
  学生漏题现象也十分明显,读图时往往把重要的图例忽略了。如指向标、要求在图上作图或把某地理事物标在图上相应位置等诸如此类问题。例如,在工厂布局时图示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学生忽视了指向标或经纬线,就按习惯上的上北下南辨别方向。还有,在比较风力大小的地图上忽视了比例尺,找不到隐含的条件。不少地理试题提供一些文字情景或图形信息,其中有些是需要动用原有知识储备加工以后才能得出的隐性信息。如等高线凸向高处示意谷地、河流流向示意从高到低等,对于隐性信息不能及时看出来。高考地理可谓“无图不成题”,但学生空间概念薄弱,空间位置混乱,方位感差。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相关题目无法下手,从而影响整组题无法下手。
  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读题而不是看题。要多翻图,建立空间概念并能经常训练画图,能在头脑中形成地图骨架,并以此为据点来辐射和推断其它地区的位置。平时在试题讲评时教会学生读题目的方法和注意点,读题时学会关注材料里的关键词并能圈划出来。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提高广泛的空间联系和深入逻辑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平时的地理试题训练中,审题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
  二、基础知识不牢固,解答问题不全面
  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对地理的基本原理理解不透,从而制约了思维的拓展,导致答题片面,可意会的东西不能言传,不能多角度答题。比如,南方地区为何多降酸雨?学生往往只能想到降水多且工业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忽视了空气中的酸性尘埃和地形等因素。知识点易混淆,如荒漠化和沙漠化,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气候类型往往答成植被类型。在自然地理的选择题的组合题中,一题不会,一组题就都错了。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认真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善于整理、归纳、记忆、巩固,以干带支,重在贯通,避免出现重视参考书不重视课本,重视做题但不重视看书的现象。
  在做题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知识盲点一定要细化弄懂。有针对性地精选训练题,重视做题“变式训练”,多角度变换试题。多思路分析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应变能力。对区域地理的定位、判读,要对这些区域的基本地理事物、轮廓形状、一些重要事物的地理特征都做到了如指掌。
  三、文字表述不规范,答题欠专业术语
  一些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别字多,文字表述不够简洁,拖泥带水等低级错误经常出现。这与平时的训练关注不够有关。故我们在平时做题时应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术语与俗语的区别。比如说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造成了植被的稀疏,而学生往往答成干旱地区很少下雨,植被也不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有的学生却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答成雨热不同期。
  对此,在平时训练中,文字表述应要点化,重要的答点先写,次要的答点后写,要简练。在题目评讲时教师要讲透,阐明分析方法和答题要点,逐渐培养学生用规范的地理语言来叙述问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用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
  总之,在平时做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补遗功能,提高学生读表读图的能力;发挥纠错功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发挥拓展功能,提高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要求在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只注意罗列每课的知识点,很少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中,文言文有29篇(不含诵读欣赏和古诗词部分),比例为16%。按理说学生掌握起来应该不太困难。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加之整个社会对文言文有弱化的趋势,许多学生文言文
摘 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由于生源质量偏差,大多数学生对文化理论课不感兴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我们每一个中职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或者有畏难情绪。怎样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效率呢?作者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物理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有效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实施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 构建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一、事件背景  “09(6)班的晓伟和庄老师差点打起来啦!”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由得心理“咯噔”一下:学生敢打自己的班主任?以后我们还敢管学生了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了。迟到、旷课、打架、早恋、抽烟成瘾、网络成瘾、心灵荒芜……这在职业学校已不是新鲜事了。可是敢在校园里打自己班主任的学生,我从教三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听到。  二、事件描述  不久,晓伟迫不得已转到我班。晓伟转到我班时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语料,考察了「~壁に」、「~壁の上」各自的适用范围、意义,以及和汉语“~墙(壁)上”对应关系,认为「~壁の上」适用范围较小,其中的「~上」在汉语中空间位置是物体的上方或表面。「~壁に」当与不同的动词搭配时,根据接触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表面”、“并行空间”、“内部空间”三个分类。同时,发生转义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 「~壁に」 「~壁の
摘 要: 鱼跃前滚翻不仅是中学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操技巧教学一个关键部分。由于它具有动作优美、舒展大方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然而,对于初学者,许多人因对它怀有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中学体操教学经验,从心理学视角对鱼跃前滚翻教学技巧与同行一起探讨,以便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鱼跃前滚翻 恐惧心理 教学技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探究和深入实践,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新课标所指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用以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加以说明。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
摘 要: 朗读是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校园里、课堂上却鲜有琅琅书声,学生也不大愿动嘴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逐渐下降,语文素养也急剧下降。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本文就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 实施方法    一、朗读教学概述  (一)朗读的含
摘 要: 英汉两种民族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及美学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因此文章的谋篇布局及语篇的连接方式也便有了各自的特点。在英汉互译中要认真考虑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使译文能衔接紧凑、结构严谨。  关键词: 英汉 语篇 衔接方法 对比 翻译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中都有衔接手段,但由于英汉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
生物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就目前来看,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是主要内容和目标,而且是突破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便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渠道多种多样,其中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模式,以知识内容为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的。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要求我们应着眼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