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文章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策略: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德育;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过程,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德育教育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人文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更具优越性,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之塔”。
  教师如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呢?“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只要充分解读教材,利用每个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将识字、写字教学和育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的时候,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清楚看到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而两山夹着水和谷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峡”,终有一天,它会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样一来,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了生字,更受到了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但教材的德育意圖却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很少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德育渗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强烈的氛围中体会作者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感悟。如《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突出母亲争分夺秒地挣钱,表现了母亲的艰苦和钱的来之不易。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也能学会体谅父母,接受感恩教育。
  三、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德育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融自身情感于一体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真实个性和内心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世界、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自然之景,感受自然之美。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湖中遨游,在花间徘徊,直面大自然,引发其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优美的篇章,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更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4]李庆洁.润物细无声——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技资讯,2010(09).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以“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的标识,通过人类最自然的实践形式——即兴创造,使音乐成为人们自发的要求和需要。文章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将客家音乐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相结合,从而生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化的教学设计,阐述了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进一步促进本土音乐进入课堂的方法,以弘扬民族音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客家五句板;中学音乐教学  “奥尔
摘 要:在核心素养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学校的体育活动也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活动支撑。跑操是校园中的重要体育活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等品质。由于学生在跑操过程中存在队形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姿势不对等问题,因此学校需要进行跑操管理与规划,可采取如下措施:提升跑操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关注跑操过程,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展群体训练,提升集体精气神。  关键
【摘 要】现代教育制度指出,教育应是教育者和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的责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少任意一方,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协同施加影响的一个有机生态系统,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复杂的工程。因此,本文从家校共育的视角,结合学校各种体质测试所反映出来的学生
摘要: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标志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标志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为基础做好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工作。文章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主要论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显性认知目标的同时,也应注意隐性育人目标的落实——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隐性”育人目标;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三点,
中学生应合理摄取营养素  潘 良    12到16岁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最旺盛的时期,这时除了生殖系统的成熟与第二性征的出现外,最明显的是身高、体重的急骤增加。青少年时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且学习紧张、活动量大,每日所需的热能及额外的营养素比成年人多25~50%。因此必须保证每日足够的主食摄入量。  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早餐所含有的热量应占一天总热量的1/3,有条件的还可供给一次课间加餐,以保证精
摘要: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学习的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小学数学中高年段学生课前预习的现状,探其价值、范围与注意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预习习惯  预习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然而在目前的小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读写结合,读中学写,随文练笔,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新大纲对小学语文读写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學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是,不知何时起,我和儿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发困难,有一段时间这样的局面让我郁闷得快窒息了,家里充满了浓重的火药味儿。为了缓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也一直不断地在寻找各种方法,但是每次说不上两句话就吵翻了。直到有一天……   那是一个双休日,我要去单位值班,让儿子跟我去单位,他极不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模式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开展信息时代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展开阐述,提出利用信息课堂、网络交流平台、多媒体技术、专题网站等途径开展德育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家校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信息课堂;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