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朗读,弥香课堂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表义,西方文字表音。汉字其本身就蕴含精深的含义,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把握住其中的含义,尊重学生朗读的创造性,朗读教学应回到以生为本,尊重个性,激发兴趣中来。
  【关键词】自主 朗读 多元化 多重思维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将文本读出来,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完成有效学习重要基本功能之一。古人云:“松声、酒声、琴声、鹤声……皆声之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口语表达艺术,通过朗读,了解一篇文章之精义,体悟作者之妙思。
  一、现今课堂朗读的弊端
  一些老师进行朗读指导生硬,模式化现象严重,有的在不得要领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指导学生,哪些字要加强语气,提高声调,轻重缓急,指导的不厌其烦,殊不知完全脱离了文本,脱离了内心体验,凭空想象而已。去个性而存共性。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我们在朗读教学时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二、自主朗读的优势之处
  自主朗读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知结构,价值取向等元素渗入到朗读之中,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在朗读中形成独特的文本理解。
  1.自主朗读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当我们面对全班几十位学生时,我们充分明白,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品性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喜好不同……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朗读教学时必须面对这些个体。当他们拿起同一个文本时,必然会有独特的认识和感悟,如果让他们在朗读时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种朗读方式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2.文本在解读更加多元化。文本解读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只有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才使文本的蕴义不断丰满。让学生带着自己经验,知识架构自主阅读便可表现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文本解读呈现多元化的色彩。这是与现代教育改革大潮相吻合的。
  3.自主朗读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更有趣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丰富,课堂便丰富,他们精彩,课堂便精彩。一度时间内,我们的课堂朗读流于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我们竭力追求的是学生应试技巧的提高。对于朗读指导我们只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更不敢去消耗时间去让学生自主朗读,于是我们的课堂书声朗朗,整齐划一,却形式单一 。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给时间让学生去读,那么朗读的局面必然精彩纷呈,课堂生成也因此而丰富,这种生成的丰富性,又必然带动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自主朗读,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等因素带入课堂,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必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思维结晶,必然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4.自主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多重思维模式。自主朗读就是放手让学生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去朗读课文。这本身就是思维模式培养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便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课堂上矢志不渝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习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让环境影响学生,让氛围改造思维。最终我们达到创造人才,而不是制造人才。
  5.自主朗读有利于文本与现实的沟通。我们在教学实际中,经常会有自己的困惑:“有此文本年代久远,有些则写作环境与我们现实毫无关联”,这时我们的教学便会变得非常困难,我们的讲读很容易就会虚无缥缈,变成空中楼阁。学生听得生厌,老师讲得费力,收效甚微。与此这样,我们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先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是将文本先移植到学生的个人现实中。而这种移植恰好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本。我在古诗教学中一般将文本移植到学生个体现实中,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尽可能将学生个体还原到文本现实。有了这个桥梁,我们达到教学目标便容易了。
  尊重学生朗读的创造性,朗读教学应回到以生为本,尊重个性,激发兴趣中来,在实际教学中应矢志不渝,推行自主朗读,这样才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潮。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习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因此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规范是件很重要的事。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若单调枯燥,学生就很容易厌倦。如何把枯燥的、不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呢?依据
【摘要】目前高中学生地理成绩普遍不高,已影响到高考总体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地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本文作者根据十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在实施新课改的中学教育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是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师资缺乏、成绩较低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所以在内涵建设中,应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本文将对我校实际阐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一些思考,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师资队伍 建设 内涵 学校发展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小学教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学习乐理知识、分析曲谱、欣赏音乐等,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会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比较法  《音乐课标2011版》在“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因此,在日常的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笔者注重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会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