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的写作语言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真实、个性、灵动的语言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个性化的写作语言可以使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在行文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生命印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与自己对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
  一、个性化写作语言要合规合范
  如果语言不够准确,文句不够通顺,学生要想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不大可能的。孔子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播不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目的,但精准、形象、流畅地表达情感,则是对学生习作基本的要求。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素养好坏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整体而言,诗歌的语言表达要具有美感,要做到凝练;童话故事的语言则要求情真意切,符合角色设定;写自然风景的散文则要抒情委婉,意尽而情不尽;写演讲稿则要符合实际,富有号召力。以诗歌为例,某学生在赞美长江的时候直抒胸臆:“啊!长江!真长啊!”这样的语言虽然豪迈有余,极具“个性”,但实在称不上是一首诗。因此,个性化的写作语言既要做到字斟句酌,使文章锦上添花,又不能离文体要求的大致规范。
  二、要倡导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
  个性化的写作语言与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能够展示生命个体的积极思考。这既意味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意识,也显示出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这里举一篇范文中的一段为例:
  成绩公布了。哈,100分,万岁!我想让所有人来分享我的喜悦。这时,有几个同班的同学迎面走来,我笑着走上去,以为能收到他们的诚挚的祝福。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瞬间呆了,感觉自己周身发冷。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文字中不仅有语言描写,还有心理描写,充满个性的语言把作者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自我对话就使得语言更具感染力。
  三、要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个性化的写作语言一定要注重情感表达。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这里联系“表达”与“情感”的纽带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还包括语言表述上能体现情感修辞。“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说的就是情感与文字表述的关系。
  这里举观影《生命斑马线》后的观后感写作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回家先观看该影片。课堂上,老师先请学生就印象深刻的部分发表看法,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再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试着把心中所想写在纸上。
  “西红柿”小组:生命不能重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
  “菠菜”小组:平安是福,司机牛军的疲劳驾驶是罪魁祸首。
  “马铃薯”小组:超载、闯红灯违反了交通规则,最不应该,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洋蔥”小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规则意识,像牛军这样的行为应该被批判。
  随即,老师进行引导:“每次老师叫大家写观后感,同学们都觉得十分为难,既然大家如此深有感触,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给司机牛军写封信吧。”
  学生A谴责当事人牛军,在“信”中写道:
  死去的人,生命在瞬间消失;活着的人,痛苦却会长驻心底。除了你的女儿,另外三个鲜活的人也在车祸中殒命,你的老妈妈因为失去了孙女而痛彻心扉,另外三户家庭同样如此。你自己将心比心想想看,你的过错是你的眼泪弥补得了的吗?是你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款能够抵消得了的吗?
  学生B写道: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如花的年纪,他们本来可以享受生命所赋予的美丽年华,而现在却只能冷冰冰地躺在黄土中。这个不幸本来可以避免,可是时间无法倒流,覆水也难再收。几个家庭的悲痛,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亲人们的心头。
  可以看出,因为之前有了观影的铺垫和讨论所带来的思维上的激发,学生们就有东西可写了。此处,授课教师利用书信体裁,顺着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就让他们把想要说的心里话表达了出来,写出来的观后感也一点不枯燥,读来真实可感。
  写作言语要个性化,就是说要言语真实,能代表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遣词造句传达文章的意趣,使人有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语言进行提炼整合,用文学化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在作文里与父母说一说“悄悄话”,可以和大师交谈,可以写一个真实的观点,可以思考未来的世界……要写心中所想,悟心中所感。
  四、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
  语言表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活泼开朗的学生,他的语言一般是幽默诙谐、富有趣味的;感情丰满的同学,他的语言一般是温柔细腻的;个性张扬的学生,他的语言往往也是激情四射的;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他的语言往往是比较犀利、一针见血的。这里举笔者执教的六年级习作课《写出特色语言》为例:
  师:老师觉得善于运用独到的语言是写作文的一个好方法,这能教会你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一个“闹”字把红杏的生机勃勃、春天的生意盎然都写出来了。因此,选择有表现力的词或符合语境的词是很重要的。
  师:下面大家根据各自的理解,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词,来修改下面的段落:
  (多媒体展示)我走出村口,走在田野上。凉爽的风吹着我,一弯新月从云中露出来,洒下淡淡的月光。
  (生写话后,师点名朗诵)
  生A:出了村口,我漫步在田野上,乘着着凉爽的风,感受着它的抚摸,只见一弯新月挂在夜空,投下淡淡的月光。
  师:看样子,此时你的心情一定是轻松的。
  生B:走出村口,我孤独地行走在田野中,四下寂寥,只有一弯新月与我做伴,但此时它的光芒也显得黯淡了许多。
  师:看样子,此时的你很孤寂啊。
  生C:我快步走出村口,撒欢似的跑在田野中,我跑,月亮也跑,这是在跟我比赛吗?
  师:看样子,你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啊。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老师很高兴每个同学都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个心理特点表现在学生写作中,就是学生愿意为自己设定的作文目标去努力,而学生的写作语言富有个性,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主动的、有创意的表达,进而抒写自己的个性。
其他文献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钥匙。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诗人把原本孤立的两个文学意象“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合而用之,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仔细研读分析这两个意象,也成为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问:面朝大海,能看到春暖花开的景象吗?春暖花开的风景似乎应该是在阔大的庭院或在旷野远山才能看到。海子把这两种风景糅和在一句诗里,带来了奇崛久远的魅力,也通过这两个意象,倔强地表达了自己唯
一、引子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少年,读书正是“隙中窥月”的阶段,“窥月”得法,方能“别有洞天”,领略到“月色”另一番滋味。  二、课的缘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古人的体验,对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也有激励作用。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语文素养和
“孩子,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妈妈这辈子没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妈妈知道,是党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的生活,以后你要听党的话,做个合格的党员,永远跟党走!”  我从小生活在90年代的东北农村,记忆里,小时候的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潺潺的小溪流水;夏天有绿油油的稻田,傍晚蛙声一片;秋天红红的苹果压满枝头,沉甸甸的是农户们一年的希望和收获;冬天农贸大集上热气腾腾的叫卖声,一串串糖葫芦,孩童们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的有效程度。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一是“小众对话”,即课堂对话只是几个善于思考和表达的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被冷落一旁。二是“浅层对话”,就是当学生把自己看法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只一味称好,不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面对这些现象,我不禁思考:什么才是课
国文课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依理说,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以行远传久,自然要作文。作文既以表达所积蓄的为目的,对于一字一词的得当与否,一语一句的顺适与否,前后组织的是否完密,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要通过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模糊  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
[摘 要:现有的文献资料从多个角度对周保中进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对周保中本人撰写的文献研究、对周保中的革命生平和品质研究以及对周保中的回忆录研究。希望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和思考,推动关于东北抗联英雄周保中的研究不断向深入发展。  关键词:东北抗联;周保中;民族英雄]  一、人物介绍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璜,白族,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今大理市)湾桥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摘 要:在艺术的发展史中,纤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产物,是体现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并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工艺上、形式上、材料上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现代艺术;综合创新]  一、纤维艺术  壁挂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指通过纺织品进行编织从而达到特殊的装饰效果。而随着各种纤维构成探索的不断成熟,各种新的材料被发掘出来,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的不
[摘 要:近些年,我国提倡群文阅读,也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的进步,现在的学校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推进相应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而且还需要从内容角度入手,通过不断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具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对教学的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单独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有效的做到这一点。因此,为了切实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就需要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通
一、师生教学文本解读的冲突归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见阅读教学是一种由多元语境交织而成的对话教学。而从对话过程中的主体来看,阅读教学应该包含四个层面的解读:学生解读、教师解读、编者解读以及作者解读,前三者也可合称为读者解读。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解读与学生解读的互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