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作为连接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和油气销售终端纽带的油气储运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必将带动石油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构建科学、合理而又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便为石油天然气及石化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能在油气储运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符合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而又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油气储运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主管部门或油气储运管理部门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能型或高级技术管理型人才。
按照“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工程意识,精通专业技能”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而又具有西南石油大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油气储运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石油天然气及相关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邀请石油天然气及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需要,符合专业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具有系统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使之成为能够胜任地区石油天然气等部门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岗位。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定期会同石油天然气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和修订。为适应企业对油气储运人才的“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师”特殊要求,建立“2 1 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重视基础知识”,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中间一年“精通专业技能”,即使学生能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最后一年“强化工程意识”,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坚持专业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将“以知识为本位”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一种先进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使教学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灵活有效地支持模块互换及学分互认。
在保证工程教育主线的前提下,我们增设了一些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将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其核心是油气储运知识体系的精髓,由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储运设备、储运油料学等课程组成;紧紧围绕核心的是与核心知识紧密相连的课程模块,如油气管道输送、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等,由这两部分课程模块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基本涵盖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所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专业方向分为城市燃气工程和储运地面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对工程应用型油气储运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相对固定的核心课程模块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增减。在上述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将来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准备向工程人才发展的学生,或者是从事与油气相关的非技术性工作的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整体提升专业办学实力,用先进的职教理念和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核心课程等教学资源为全国应用型本科同类专业发展作榜样。
参考文献
[1]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刘雷.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高教论坛,2014,2:35-36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4JXYJ-19)】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能在油气储运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符合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而又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油气储运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主管部门或油气储运管理部门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能型或高级技术管理型人才。
按照“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工程意识,精通专业技能”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而又具有西南石油大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油气储运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石油天然气及相关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邀请石油天然气及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需要,符合专业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具有系统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使之成为能够胜任地区石油天然气等部门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岗位。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定期会同石油天然气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和修订。为适应企业对油气储运人才的“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师”特殊要求,建立“2 1 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重视基础知识”,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中间一年“精通专业技能”,即使学生能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最后一年“强化工程意识”,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坚持专业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将“以知识为本位”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一种先进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使教学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灵活有效地支持模块互换及学分互认。
在保证工程教育主线的前提下,我们增设了一些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将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其核心是油气储运知识体系的精髓,由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储运设备、储运油料学等课程组成;紧紧围绕核心的是与核心知识紧密相连的课程模块,如油气管道输送、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等,由这两部分课程模块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基本涵盖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所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专业方向分为城市燃气工程和储运地面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对工程应用型油气储运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相对固定的核心课程模块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增减。在上述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将来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准备向工程人才发展的学生,或者是从事与油气相关的非技术性工作的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整体提升专业办学实力,用先进的职教理念和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核心课程等教学资源为全国应用型本科同类专业发展作榜样。
参考文献
[1]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刘雷.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高教论坛,2014,2:35-36
【西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4JXYJ-19)】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