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我们拒绝去死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鬼子,我们拒绝去死
  杰尼?萨缪尔?杰克布森是美国二战初期驻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远东空军第二十中队的后勤军官。他于2004年出版了自己的二战回忆录“We Refuse To Die”,记述了他参与巴丹半岛战役以及被日军俘虏后的战俘生涯。其中,有关他在日本大牟田17号战俘营的经历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违反《日内瓦公约》,强迫被俘人员从事与战争相关劳役的铁证。他的回忆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不仅仅从中国、朝鲜、印尼等地大规模掠夺奴隶劳工到它的本土从事工业生产,他们还强迫很多白人(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战俘到日本充当奴隶劳工。
  初到大牟田
  1944年7月28日,1010名从菲律宾甲万那端战俘营和棉兰老岛战俘营挑选出来的战俘,被送上一艘破旧的货船驶往日本。这是一艘“地狱航船”,船体破旧不堪,货仓被蒙上帆布,闷热浊臭,饮食极其低劣又少得可怜,大批战俘被闷死或饿死,尸体被日军直接扔到海里。船在台湾停了两周后,继续开往日本,途中遭遇暴风,并受到了美军潜艇的攻击。经过了62天的死亡航程,杰克布森到达了日本九州岛北端的门司港。
  第二天早晨,日军让他们上岸。由于经过两个多月的“地狱航船”的折磨,所有幸存的战俘都变得蓬头垢面,头发、胡子长得老长,而且打了很多结,这些结都是汗水和污垢凝结在一起形成的。他们的衣服恶臭难闻,爬满了虱子。日本人觉得他们十分恶心,在他们走下甲板的时候,直接对着他们的身体喷洒消毒剂。
  第三天凌晨两三点钟,他们到达大牟田车站,随即被押到17号战俘营。日本人给新来的战俘编号,杰克布森的编号是1151。他们被命令学会用日语数数,必须要学会说出1~50的日本数字,因为日本人把他们50人分成一个工作队,每次都要点名,谁要是不能用日语报数的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每天晚上,日本人都会把战俘集中起来,在操场上报数。如果谁说错了,轻则一记耳光,重则一顿鞭打,这完全取决于看守们当时的心情。
  日本人还给每个战俘发了一块木制号码牌,战俘无论去哪,都得带着这块牌子,无论是吃饭、点名、去厕所,还是干活,都得把这块牌子放在指定的地方。如果看守发现了哪块牌子放错了地方,就会把战俘揪出来,毒打他们。
  大牟田战俘营里面原来就有大约500名美国战俘,他们被送到这里充当奴隶劳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有人告诉杰克布森,这是一个可怕的地方,集中营的司令官是一个杀人狂魔,集中营的看守们也都是些人渣,他们所劳作的矿井里的日本监工们也非常残暴。而且,伙食也很糟糕,几乎全是清汤寡水的大米稀饭。
  进入矿井劳动
  日本人在对杰克布森所属的100名美军战俘工作队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之后,就把他们赶进矿井挖煤。他们开始干活的时候,日本监工命令他们脱掉除了兜裆布、衬衫以外的所有衣物。很多监工还会要求战俘脱掉鞋子,让战俘赤脚干活。日本人这么做就是为了不磨损这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战俘们工作的这座煤矿里的煤炭实际上早就被采光了,在战争爆发前,这座煤矿就报废了。但是日本人由于战争需要,就重启了这座煤矿,因为之前挖煤的时候还留下不少用作支撑的煤柱,日本人希望把这些煤也给采上来。另外,日本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回收原本用作支撑的木材。一言以蔽之,日本人就是想把这座煤矿最后残存的煤炭榨光,并回收他们觉得一切可用的物品。但是,这座矿井非常危险有随时塌方的可能,在里面工作的人随时可能会被埋葬,所以他们用战俘来从事生产和回收工作。
  在1944年圣诞节前夕,集中营里又来了新的战俘,不仅仅有美国人,还有在马来亚和新加坡作战中被俘的英国人,在荷属东印度被俘的荷兰人,以及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他们都是坐“地狱航船”来的。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一些日本人满载战略物资和战俘的船被美国潜艇攻击,整艘船沉入海底。日本人并没有给运送战俘的船打上任何标记,他们在甲板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自然会引起美国潜艇的兴趣。
  日本监工对战俘非常残暴,随着战局对日本越来越不利,他们对战俘折磨的程度也在升级,花样也会翻新。他们会突然用铁镐、煤铲袭击战俘,他们还会把铁链旋转起来,然后扔向战俘,沉重的铁链带着速度,会把战俘整个人都打飞,很多战俘都遭受过类似攻击,最轻的都会断掉一两根肋骨。
  不过,杰克布森发现,日本人实际上是欺软怕硬的。有一次,和杰克布森工作的一个美军战俘得了瞌睡症,只要他不动弹,他就能睡着。当时,杰克布森这个工作组正在换煤车,在换车的间隙,他们是能休息几分钟的。这个战俘就抱着煤铲睡着了。一个日本监工看到了,冲过来,对他大喊大叫,把他惊醒了,他下意识地就给了这个日本监工一拳头,狠狠地打在了他的鼻子上。日本监工被打倒在煤堆上,吓得动也不敢动。杰克布森赶紧向监工求情,说这个战俘脑子有问题,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谁知道,上到地面以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了几天还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大家在纳闷的当口,发现这个日本监工竟然在躲着这个患瞌睡症的美军战俘。后来他还偷偷地塞给了这个美军战俘两根烟和一块肥皂,笼络他。这件事在战俘营里被传为笑谈。
  糟糕的生活条件
  很多战俘都营养不良。日本人基本上不给战俘肉吃,即便给,也是肮脏的狗肉和腐烂的鲸鱼肉。杰克布森对吃鲸鱼肉的一次经历印象深刻。日本人给的鲸鱼肉臭不可闻,难以下咽,因为日本人拿来的是鲸鱼身上最难消化的部位。集中营食堂怕有些战俘不肯吃,就把肉剁碎了,混在米饭里煮了,使得米饭也变得臭臭的。没办法,大家只能闭着眼睛吞下去。杰克布森实在受不了,偷偷地把米饭扔了,虽然他很想吃肉。最后证明他是对的,由于肉是坏的,很多人都食物中毒了。虽然没有一个人为此丧命,不过,病情实在很严重,简直生不如死。为此,日本人给战俘放了两天假,因为能动换的战俘数不出几个来。杰克布森因祸得福,竟然得到了两天休息时间。
  由于食物匮乏、住房简陋、体力透支,再加上日本人的虐待,绝大多数战俘都被疾病困扰着。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日本看守故意在点名的时候,让战俘在冰天雪地里站上几个小时。他们为这样折磨战俘,感到心情舒畅。可是对缺少衣物的战俘来说,却是无比悲惨。很多人被冻出冻疮,更多的人被冻出感冒。这两种结果都很恐怖,冻疮很难愈合,会因为恶劣的卫生环境引发溃疡;感冒更严重,因为日本人不提供任何医药,直接后果即会转成肺炎。对于战俘来说,肺炎是寒冬腊月里的头号杀手。
  除此以外,他们很多人身上长起了疔疮。这个比溃疡还要恐怖。有一次杰克布森的右腿上长了三个,使他整个右腿肿胀,走路困难,疼痛不已。杰克布森忍了很久,毫无办法,最后找到营地里的一个澳大利亚军医,让这位军医给他进行了手术。杰克布森每当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觉得恶心。军医用手术刀把他的烂肉生生割开,疼得杰克布森受不了。随后的举动,让他更疼,军医用刀把脓包挑开,两个脓包里的脓水喷溅了出来,在脓水喷溅的瞬间,杰克布森顷刻间觉得右腿松快了。集中营里是没有麻药的,动手术的时候只能忍,美军的马梅罗少校有一把医用钳子,大家都找他拔出坏牙。每次动手前,马梅罗少校都会和患者说一句:“让我们一起祈祷吧,祈祷你的牙齿不要断掉!”
  由于澳大利亚军医觉得第三个脓包,还没有“熟透”,就暂时没有处理,第三个疔疮又困扰了杰克布森很长时间,不过到最后,他的免疫力起了作用,三个疔疮都收了口,结了痂。杰克布森回想起来还觉得不错:他只生了三个疔疮。
  与他同屋的一个战俘则相当相当悲惨了。他身上长了50多个脓包,几乎全身都在溃烂,可是日本人还是强迫他下井工作。在某些军医看来,他身上的某些脓包已经不是疔疮了,已经发展成了痈疽——有些创面可以明显地看出来里面有三到四个病核,只有把这些核心部分去掉,无论是挤出来,还是挖出来,溃烂才会止住。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兄弟被日本人活活摧残致死。
其他文献
7月最热门的词汇应该是地区安全合作。  从时机上来看,是由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 )的召开,甚至还包括6月初香格里拉对话的后续效应。作为本地区现有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ARF的知名度在2010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缘起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抛出所谓南海地区航行安全,矛头直指中国,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应。今年,美国战略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调整,再加上
对希拉里·克林顿而言,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团体“艾米莉名单”是她实现总统梦所必须借助的政治力量;而对“艾米莉名单”而言,希拉里又是该团体实现在2016年诞生首位女总统的最大希望所在。希拉里与“艾米莉名单”的梦想相互交织,力图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一举“击碎(性别)那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女权主义者  希拉里的女性总统梦似乎从她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希拉里年幼时就对政治
法国侵略者没有给越南留下学习西方的时间,1884年再次迫使越南阮朝承认法国的“保护”,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又吞并了整个越南,阮述等人兴办“洋务”、富国强兵的愿望未能实现,“兴亚会”联合亚洲各国抗击西方列强的抱负也成了昙花一现的梦想。    阮述,字荷亭,是19世纪末期越南阮朝的名臣之一。1880年~1883年间,他两次出使中国,肩负着联华抗法的使命,经历了中越两国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时代,同
那次去马尔代夫,乘坐的是川航航班——我是从成都转机因而和众多四川人同行的。以前就知道四川人喜欢泡茶聊天,这次旅行中,四川人几乎把那架航班变成了空中茶馆,六个多小时飞行中很多人都在不停地交谈,说话声音响得跟吵架一样,还十分热烈。我坐了那么多年的飞机,第一次被吵得全程连耳机音乐都听不了,只好埋头苦读雨果的《93年》。  宽容的海关  在马累机场入关时,排在我前面的同胞仍在热烈地交流填写申报表的心得。一
紧张激烈的法国大选已见分晓,尽管法国法律严禁预测投票结果,但是不少推特网友仍然想出妙招,分别用“匈牙利多凯酒”和“荷兰奶酪”代替萨科齐和奥朗德。  如果把欧洲的政坛比作一台戏的话,这场戏颇有“娱乐至死”的迹象。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被娱乐化的政治已经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娱乐化的色彩大大减弱,参与严肃政治的人越来越多。比如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率超过80%,即便是没有参加投票的,也并不是他们对政治不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因其黑肤色而有一个别称“黑人”。海地发生地震后,当人们将目光转向海地人时,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是“黑人”,莫非海地人与非洲人有历史的渊源?    加勒比海上的“黑人共和国”    1月12日,西半球最为贫穷、仅有900万人口的海地陷入了灾难之中。7.3级的地震造成近20万人死亡。海地发生的悲剧让全世界动容,尤其牵动着黑人兄弟的心。海地黑人人口占总人口的95%。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
俄罗斯大选没有悬念——普京首轮胜出,但这也是一次“热闹”的大选。    为何会“反普”  2011年9月24日在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大会上,梅德韦杰夫宣布将由普京担任该党总统候选人,获大家一致鼓掌通过。接着,普京表示将接受这一提名,还说如果当选总统,将提名梅德韦杰夫任总理。之后的12月4日进行议会(杜马)选举,结果统俄党在选举中遭重大挫折,在议会中的席位由315席减少到238席,未能取得2/3的席位
2011年是因危生乱、乱而促变、连锁反应、惊心动魄、迷雾重重的一年。如果说2009年和2010年为一场全面深刻的全球变革触发了机关、奏响了序曲,那么2011年则因其非凡的历史内涵而毫无争议地成为这一变革的重要一幕。在这一变革中,美国首当其冲,挑战和机遇均前所未有。纵观去年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应对举措及战略运筹,虽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却也把不少问题和隐患留到了2012。    巧实力过了头  2011年,
其两岸政策将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路线转向“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并建构岛内“民主机制”以防范两岸走向和平统一。    目前,台湾“大选”选情呈现出胶着态势,如果蔡英文当选,其“中国政策”走向最让人关注。总体来说,蔡英文的“中国政策”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两岸政策,二是对外关系的操作。这两个方面相互承辅。就其两岸政策而言,蔡英文将奉行“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就其对外关系的操作而言,蔡英文则着力于重
这次访问恰值美国大选和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的“政治敏感年份”、中美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国际格局加速调整的震荡期。  2月13到2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爱尔兰和土耳其,开启了2012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其中,对美国的访问是此访的一个重点。这次访美既是对美国副总统拜登去年访华的一次回访,更是落实2011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中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