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形式,常常是指挥与乐队、合唱队共同完成的。它要求指挥与合唱队、乐队高度的统一和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按声部的多少,合唱可分男声合唱或者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艺术往往是体现共性的艺术形式,是整体性极强的和谐的统一体。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需要,合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人们歌唱种类的常见一个类型,也是声乐艺术中最富有内涵、最有表现力的一种演唱形式。群众性合唱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增加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协作精神,提高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合唱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够促进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合唱艺术又是声乐领域中更高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演唱可以给人们多形式、多音色、多声部、多层次的艺术享受,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人们的精神领域得到升华。因此合唱艺术有着它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合唱训练最关键的是教唱和排练
对于男高、男低、女高、女低每个声部的教唱,教唱者都必须贯穿对音乐的情感讲解和作曲家的意图,如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强弱、音乐的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歌唱过程中歌词的咬字、吐字、归韵等。把音乐的理解和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全面的贯穿进去。因此合唱中各声部的教唱极为关键,首先老师要有情感的教唱,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教唱。这样每个声部就会有兴趣地进入歌唱状态。让队员们学会有控制的歌唱技能,尽量进行有控制的歌唱,歌唱呼吸必须“气沉丹田”。讲解咬字吐字运用“咬住字头,引长字腹,收住字尾”的方法。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并使喉头松弛,起到保护嗓子的作用。大声喊唱是普遍存在的弊病。一般在没有受到相当好的头声训练时,一定严禁大声唱,尽量教些气息支持的方法,保持积极主动有相当兴奋状态地歌唱。
歌唱的状态:歌唱状态应是兴奋的是微笑的,但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各种腔体的兴奋。简单地讲就像打哈欠的一刹那,这就形成了兴奋状态。兴奋才能保证声音通畅,微笑的歌唱才能发出最美的音质。合唱需要的是音质而不是音量。
吐字:字正腔圆是歌唱的前提,以动人的语言达到优美的声腔,力求字清声美为一体。字与字之间要相互靠近,做到“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横母音竖唱,扁母音圆唱”“向前的字往后靠,明的字向暗靠,横的字向竖靠,扁的字向圆靠”。把声音送向头腔面罩,使声音获得统一的共性。
排练:排练就是在合唱中每个声部教唱到位后,先不带乐队进行合唱,听整个合唱的效果,指出问题,并反复纠正,直到完美为止。一般的合唱先是朗诵,朗诵的队员必须有情感有气势,往往朗诵最能激发合唱队员的歌唱斗志和歌唱情绪。再次是领唱,领唱很关键,往往一个好的领唱能带起整个合唱的气氛和歌唱的情绪。因此合唱中最关键的是选好朗诵和领唱。指挥根据乐曲的需要,要不断地纠正朗诵和领唱的情绪,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当然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
二、指挥在合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还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一边通过自己的手势灌输歌唱要领,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和理解,抒情歌曲动作要慢,譬如“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手势中就能让合唱队员领会到,如在合唱中渐快的片段或者突快的片段,指挥的手势就要明显表现出来。如“黄河船夫曲”合唱中的“乌云哪遮满天,波涛哪高如山,冷风哪扑上脸,浪花哪打进船”。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就是由慢到快的情绪,在“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乐曲的情绪显得极为舒缓,手的动作就要非常慢。乐曲进行到“回头来,在和哪黄河怒涛,决一死战”乐曲突快。此段表现了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合唱中的情绪在手势中要表现出来。因此指挥不但是音乐的解释着,而且是合唱队的领导者。
指挥的动作要省、准、美。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设计每一个动作,没有多余的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和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三、乐队排练是合唱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合唱在排练好之后,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带乐队排练。指挥作为整个导演,在和乐队合作时,首先给乐队讲清楚乐曲的速度,乐曲的情绪,整个乐曲的处理过程。有乐队的排练往往会带动合唱队的情绪和激情,往往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就会改变。当然也不能一遍一遍地做无用功,在排练过程中,指出每一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把每次排练当做正式演出对待,这样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合唱效果就会更好,达到完美的效果。因此排练合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经过大量的时间进行组织和教唱,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全合唱队员的共同努力。在排练过程中指挥与合唱队、乐队共同合作、精雕细刻,反复配乐多次处理,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效果。
合唱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够促进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合唱艺术又是声乐领域中更高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演唱可以给人们多形式、多音色、多声部、多层次的艺术享受,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人们的精神领域得到升华。因此合唱艺术有着它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合唱训练最关键的是教唱和排练
对于男高、男低、女高、女低每个声部的教唱,教唱者都必须贯穿对音乐的情感讲解和作曲家的意图,如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强弱、音乐的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歌唱过程中歌词的咬字、吐字、归韵等。把音乐的理解和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全面的贯穿进去。因此合唱中各声部的教唱极为关键,首先老师要有情感的教唱,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教唱。这样每个声部就会有兴趣地进入歌唱状态。让队员们学会有控制的歌唱技能,尽量进行有控制的歌唱,歌唱呼吸必须“气沉丹田”。讲解咬字吐字运用“咬住字头,引长字腹,收住字尾”的方法。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并使喉头松弛,起到保护嗓子的作用。大声喊唱是普遍存在的弊病。一般在没有受到相当好的头声训练时,一定严禁大声唱,尽量教些气息支持的方法,保持积极主动有相当兴奋状态地歌唱。
歌唱的状态:歌唱状态应是兴奋的是微笑的,但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各种腔体的兴奋。简单地讲就像打哈欠的一刹那,这就形成了兴奋状态。兴奋才能保证声音通畅,微笑的歌唱才能发出最美的音质。合唱需要的是音质而不是音量。
吐字:字正腔圆是歌唱的前提,以动人的语言达到优美的声腔,力求字清声美为一体。字与字之间要相互靠近,做到“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横母音竖唱,扁母音圆唱”“向前的字往后靠,明的字向暗靠,横的字向竖靠,扁的字向圆靠”。把声音送向头腔面罩,使声音获得统一的共性。
排练:排练就是在合唱中每个声部教唱到位后,先不带乐队进行合唱,听整个合唱的效果,指出问题,并反复纠正,直到完美为止。一般的合唱先是朗诵,朗诵的队员必须有情感有气势,往往朗诵最能激发合唱队员的歌唱斗志和歌唱情绪。再次是领唱,领唱很关键,往往一个好的领唱能带起整个合唱的气氛和歌唱的情绪。因此合唱中最关键的是选好朗诵和领唱。指挥根据乐曲的需要,要不断地纠正朗诵和领唱的情绪,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当然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
二、指挥在合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还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一边通过自己的手势灌输歌唱要领,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和理解,抒情歌曲动作要慢,譬如“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手势中就能让合唱队员领会到,如在合唱中渐快的片段或者突快的片段,指挥的手势就要明显表现出来。如“黄河船夫曲”合唱中的“乌云哪遮满天,波涛哪高如山,冷风哪扑上脸,浪花哪打进船”。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就是由慢到快的情绪,在“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乐曲的情绪显得极为舒缓,手的动作就要非常慢。乐曲进行到“回头来,在和哪黄河怒涛,决一死战”乐曲突快。此段表现了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合唱中的情绪在手势中要表现出来。因此指挥不但是音乐的解释着,而且是合唱队的领导者。
指挥的动作要省、准、美。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设计每一个动作,没有多余的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和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三、乐队排练是合唱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合唱在排练好之后,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带乐队排练。指挥作为整个导演,在和乐队合作时,首先给乐队讲清楚乐曲的速度,乐曲的情绪,整个乐曲的处理过程。有乐队的排练往往会带动合唱队的情绪和激情,往往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就会改变。当然也不能一遍一遍地做无用功,在排练过程中,指出每一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把每次排练当做正式演出对待,这样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合唱效果就会更好,达到完美的效果。因此排练合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经过大量的时间进行组织和教唱,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全合唱队员的共同努力。在排练过程中指挥与合唱队、乐队共同合作、精雕细刻,反复配乐多次处理,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