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媒体; 创设;问题情景;突破;教学难点;思维障碍;矫正;教学程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B)—0039—01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性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教学课件,创造出了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熊妈妈带着四只小熊野炊,到达目的地后,熊妈妈拿出一块蛋糕分给四只小熊,要求老大一块,老二二块,老三三块,老四四块,但每只小熊得到的又是同样多,熊妈妈不知道怎样分才能满足每只小熊的要求,请学生帮熊妈妈分一分。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二、减小思辨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知进程。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必须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典型、具体、感性的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小思辨的难度。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份数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圆的分割和拼合的观察、比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把圆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样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起桥梁。
  
   三、架起思维桥梁,突破思维障碍
  
   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后,讲解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切割成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红色的各有几个小正方体?有几个小正方体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解答本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解答起来很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屏幕上的“切割”、“旋转”等动态演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思维障碍。
  
  四、及时反馈信息,矫正教学程序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程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与回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宏观强化,对个别问题进行微观指导,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其他文献
“80后”教师近些年来作为教育界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叙述了“80后”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背景及特征,分析了其职业幸福感现状,找出了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
结合湖南省益阳市资江三桥和益阳市康复南路跨线桥钢管拱内混凝土质量的超声法检测实例,利用透射的原理来判断混凝土缺陷位置及大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参考。
合成了席夫碱N-亚水杨基-2-氨基吡啶,并以此为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铕反应,得到了相应的配合物,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得到配合物的单晶,解析出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