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但对情感的重视略显不够。教师带领学生在寻找、破译文本情感密码的过程中,领略经典文本的思想情感,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选项。《秋天的怀念》的文字不多,蕴含的情感却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秋天的怀念》的关键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破译文本的情感密码,理解文本内在的脉络,进而感受文本深层的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情感密码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表现在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也是由认知与情感共同驱动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种基本属性,但是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重心便落在工具性上,冲淡了语文人文性的真正意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对情感的重视略显不够。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必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变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在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忽视情感要素。教师带领学生在寻找、破译文本情感密码的过程中,领略经典文本的思想情感,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选项。
  面对经典文本,首选的学习方式就是阅读。一般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基础选项和常规选项,它既是听说读写的有效载体,又是情感教育的良好平台。语文教师要善于以阅读教学为抓手,凸显语文学科教育的价值,带领学生寻找、破译文本的情感密码,实现情感教学。下面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具体阐释语文教师应如何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发现、破译文本的情感密码。
  一、《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有人评价《秋天的怀念》,说它是一篇没有经过精心编织与雕琢,却字字如金、句句含情的散文。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同时,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初中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课文情感的领会,并不像教师期待的那样深刻。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中国人表达情感往往比较含蓄和委婉,尤其是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当下的初中生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认识比较复杂,他们虽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但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对母亲有其他甚至负面的认识。因此,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秋天的怀念》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深情,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悉心体会和感悟文本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带领学生破译文本中的情感密码。
  寻找情感密码本质上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发现关键词句的价值。这些词句有的是朴素的,读者需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味出来;有的则比较特殊,如有人认为,大量极具审美价值的叠词是《秋天的怀念》语言上的特色之一,这些灵动的叠词使文章情意绵绵,感人肺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品《秋天的怀念》中的叠词,如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絮絮叨叨等,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新的路径,让学生感受叠词背后的母亲复杂的情感。咀嚼叠词的过程,自然又成为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文本的情感密码被一一破译,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领悟也会进入更高的层次。
  《秋天的怀念》写的是母亲,写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写的是秋天的时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整篇课文字数并不多,但是蕴含的情感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情感密码,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再带领学生解读这些关键词句,与学生一起破译文本中的情感密码,帮助学生领略文本的情感。这里,笔者用情感密码来指代学生的有效阅读,其实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学生的阅读过程。因为学生只有透过文字描述想象作者所描述的情形,尤其是将作者的情感与自身的认识联系起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读懂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破译《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秋天的怀念》的情感,一般被解读为母爱,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母爱确实是文本的主要内容,但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母爱这一层面。作为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更体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有研究者认为,《秋天的怀念》文本情感更为深沉的是,作者对自我“生命”的逐步认识,对个体责任的内在理解,而这种理解与认知,又经历了一个发生的过程,具体则在文中凝结为两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种判断与传统的解读略有不同,但对我们又有一定的启发。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解读《秋天的怀念》的时候,我们不妨就由此切入。
  比如,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在重复阅读之后,你對这句话的理解有变化吗?在这组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与思考,就会发现:一个人如果遇到双腿瘫痪这样的打击,那么他的脾气都会变得暴怒无常,因此在读到作者那些愤怒甚至绝望的举动后,要多一分理解;而这理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母亲面对儿子双腿瘫痪时所表现出来的无奈与宽容的理解。这种宽容,印证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学生在形成这种认识后,就能读懂“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背后母子相依为命的真挚情感。
  课文最后又出现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时候的“我俩”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我”还是“我”,“娘儿俩”则变成“兄妹俩”。母亲已经离去,子女依然还在,“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已经再无可能,但“兄妹俩好好儿活”依然能够延续母亲的话语——与其说是话语,倒不如说是母亲对子女的深情与期待。
  再进一步,我们将前后两个“好好儿活”联系起来,就能发现这实际上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采用了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无论儿子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母亲永远用那颗包容的心去面对,其目的正是让儿子“好好儿活”,甚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母亲不惜隐瞒自己的病情,在昏迷之际依然想着“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课文解读到这里,学生已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且“母亲”表现出来的包容、忍耐,与“儿子”的暴怒和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你自己的生活中,你能否回忆起你的敏感与母亲的包容呢?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角色与自己发生联系,这样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感触,而这种感触对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领会文本情感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收获而言,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描述出来。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文本情感密码的过程,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只要共鸣产生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谈情感教学[J].语文天地,2019(11):11-12.
  [2]孙春成.《秋天的怀念》里的“言外之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4):58 70.
  [3]谭悦.“生”与“死”的转化——解读《秋天的怀念》[J].语文教学研究,2019(5):54-55.
  [4]桑苗.“叠词”:《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J].中学语文教学,2019(1):51-53.
其他文献
【摘要】区域游戏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区域游戏让幼儿自主去学习,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例如专注力、学习兴趣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也被运用于幼儿园区域游戏当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接下来就让我详细给大家说一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 区域游戏 应用与实践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有教育都要齐头并进,幼儿园是孩子学
[摘 要]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基因的载体,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活力,让思政课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和引发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运用上,教师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体验参与、沟通交流及融媒体的运用,更好地提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
[摘 要] 中国要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提醒我们正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对外贸人才的跨界协作、跨学科融合的视野及应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应从顶层设计上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在此前提下,文章提出了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职教理念下,加强国际贸易课程群体系内
[摘 要] 在新时代下,我国对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重视,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多种途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水平,打造出更多的新时代育人先锋,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文章提出,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行业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新时代;师德师风;内涵及目标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为教育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师德师风建设
[摘 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家校携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兴趣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强调:“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在科技高速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逐渐引进了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以独特的教学形式,简单的教学操作,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功能为主要特点,丰富了幼儿的学习,进入了幼儿园的信息化课堂中。  课堂学习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推动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
期刊
[摘 要] 口语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措施进行了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科教兴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共同发展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西藏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对藏汉双语教学加强重视,以此有效促进民族团结,有效保障西藏农牧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本文就西藏農牧区乡镇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 写作教学,不仅要致力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还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催生学生的写作实践,蓄积学生的写作动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