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节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1年9月,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合作开始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项目,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时间得到有效的指导与保障。对该项目开展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有效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每天一节;体育课;身体素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8-0042-03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自1985年,我国先后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合作,开始实行“每天一节课”的项目,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对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2年、2013年15~17岁各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并与江苏省2012年15-17岁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试图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手段进行干预和效果评估,为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男、女学生共计720人(2012年360人,2013年360人),年龄15~17岁,在3个年龄组中,每组240人。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层抽样、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项目(男生:5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女生:5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2012年与2013年纵向比较,再与2012年江苏省相应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然后采用专家座谈、讨论等方法进行论证。
  三、结果分析
  1.不同年龄段男生的心肺耐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余身体素质则根据相应教学侧重点而存在年级差异
  数据结果显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15岁男生在速度、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4s,p<0.01;T坐位体前屈=-3.4,p>0.05;T1000米=14.8s,p<0.05;T引体向上=-1.5,p<0.05,见表1)。16岁男生的弹跳力、柔韧性和心肺耐力素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立定跳远=10.1,p<0.05;T坐位体前屈=3.3,p<0.01;T1000米=56.1s,p<0.01,见表1)。17岁男生的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T50米=1,p<0.01;T立定跳远=-3.6,p>0.05;T1000米=59.3,p<0.01;T引体向上=-2.1,p<0.01,见表1)。
  2.不同年龄段女生的力量、柔韧性、弹跳力和心肺耐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根据相应教学侧重点而存在年级差异
  数据结果显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15岁女生在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6s,p<0.01;T立定跳远=-16.2,p<0.01;T坐位体前屈=3.5;T800米=36s,p<0.01;T仰卧起坐=-4.6,p<0.01;详见表2)。16岁女生的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1.6s,p<0.01;T立定跳远=-9.4, p<0.01;T坐位体前屈=6.3,p>0.05;T800米=40.6s,p<0.01;T仰卧起坐=-3.9,p<0.01,见表2)。17岁女生的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1.5s,p<0.01;T立定跳远=-10.4,p<0.01;T坐位体前屈=-1,p>0.05;T800米=50.8s,p<0.01;T仰卧起坐=-4.9,p<0.01,见表2)。
  上述结果表明,“每天一节体育课”因为增加了学生参与运动和接受体育教师指导的时间与机会,提高了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质量,从而导致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3年较2012年纵向比较,15、16、17岁三个年龄段高中男生所提高的身体素质指标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有关。通过与体育教师的沟通,无锡市北高级中学高一和高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有利于力量和速度素质的提高,而高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则更关注柔韧性和弹跳力素质的增强。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三个年龄段男生的1000米成绩都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较2012年相比,15、16、17岁三个年龄段高中女生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三个年龄段女生的50米、立定跳远、800米和仰卧起坐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说明“每天一节体育课”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女生的速度、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这对于学习压力日益增加的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显然是有极其重要的成效(表2)。
  3.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学生身体素质与江苏省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1)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男生各项身体素质与江苏省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15岁男生在速度、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25,p<0.01;T1000米=8s,p<0.05;T引体向上=-1.6,p<0.01,见表3)。16岁男生心肺耐力素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1000米=14.6,p<0.01,见表3)。17岁男生的速度、心肺耐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T50米=0.53,p<0.01;T1000米=21,p<0.01,见表3)。   (2)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女生各项身体素质与江苏省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15岁女生在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77s,p<0.01;T立定跳远=-1,p>0.05;T坐位体前屈=-0.07,p>0.05;T800米=14.2s,p<0.01;T仰卧起坐=-12.6,p<0.01,见表4)。16岁女生的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84s,p<0.01;T立定跳远=-3.5,p<0.05;T坐位体前屈=5.85,p<0.01;T800米=1.5s,p<0.05;T仰卧起坐=-11,p<0.01,见表4)。17岁女生的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50米=0.75s,p<0.01;T立定跳远=-5.7,p<0.01;T坐位体前屈=-1.33,p<0.05;T800米=13.8s,p<0.01;T仰卧起坐=-12.2,p<0.01,见表4)。
  上述结果表明,无锡市北高级中学15岁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项目,故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差异不大,而无锡市北高级中学16岁的男生心肺耐力明显好于江苏省男生,17岁的男生速度和心肺耐力都明显好于江苏省男生。16岁、17岁女生在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方面明显好于江苏省女生。由此更能反映“每天一节体育课”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行之有效的,更能突出其对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表3、表4)。
  四、分析与讨论
  1.“每天一节体育课”即“2 2 1”课程模式的推进及不足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的体育课程模式为“2 2 1”模式:即每周两节选项课、每周两节必修课、每周一节社团活动课、每天一次大课间活动,以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周三活动时间为主。体育必修课以行政班为组织单位,每周两节,分别为周二和周四,由各年级体育备课组选择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进度。体育选修课以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在每周一和周五进行;首先统计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其次体育组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编排选修课教学班级,每班45人左右。
  “2 2 1”的课程模式设计构思主要分为三个模块:运动兴趣模块、身体素质模块、游戏竞赛模块。该设计模式满足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时间要求,保证了每位学生的运动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乐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运动性疲劳感”到明显。
  2.“每天一节体育课”模式对学生体能水平的具体改善状况
  “每天一节体育课”既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其中“必修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与柔韧。“选修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或技术。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身体机能和免疫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得以改善,因而学生学习的状态与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在该课程模式之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即身体素质是运动技能的基础,运动技能是身体素质的体现。
  3.“每天一节体育课”模式下高校与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合作情况
  “每天一节体育课”模式可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体育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每天一节体育课”既对师资数量有要求,也是对师资质量有要求。体育教师也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自2011年9月与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合作三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每学期向市北中学派送近十名的实习生,这样一方面不仅极大层面上解决了“每天一节体育课”教师匮乏的现状,也为新教师提供了“职前培训”的好机会。为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顺利实施,需要新老教师专业水平“一专多能”,更需要新老教师深厚的理论基础做实践指导,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高质量完成。经走访调查发现,“每天一节体育课”项目实施后,教师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显著改善,教师的技能水平得到全面发展,科研意识逐渐深入课堂;研究生新教师备课、上课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各项技能水平协调发展。
  五、结论
  (1)无锡市北高中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增加了学生运动参与和接受体育教师指导的时间,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项目的实施,心肺耐力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女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方面相对更多一些,说明高中女生平时缺乏运动参与,更需要有组织性的体育学习指导。
  (2)无锡市北高级中学随着“每天一节体育课”项目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程度也不断加强,接受该项目时间越长的学生得到发展的身体素质数量和质量增加越明显。
  (3)中小学应该积极开拓各类资源,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合作,一方面帮助高校提高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因为实习教师的参与,有效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4)2011年9月开始“每天一节体育课”项目的实施,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高考,反而有所促进,高考本二以上进线率稳中有升(表5)。
  表5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1—2014年
  高考本二以上进线率
  年份 进线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36.66
  48.62
  48.45
  58.20
  参考文献:
  [1]中发〔2007〕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5-7.
  [2]无锡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研究组.2012年无锡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R],2012.3.
其他文献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是水平四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个内容,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而在挑战中却能很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
大嗓子是体育教师的招牌标志,但现实中很多体育教师都不懂得保护和爱惜自己的嗓子。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六种保护和保养嗓子的方法:学生自喊激动力、骨干代替促能力、轮流整
游戏是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启蒙课,人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往往是从游戏开始的。在虚拟的游戏中,人们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扮演角色。  在这些结合项目的游戏中,教师通过嫁接、改造、融合,使之作为运动技术教学的基础手段和方法。增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乐趣和向往,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机勃勃,这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为一体的活动形式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摘 要:本器械作为上下肢、腰腹力量和柔韧等体能练习的辅助器材,方便安全,练习方式多样,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教学辅助练习器械。  关键词:体能辅助器材;多功能倒悬垂训练器;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75-01  一、器械的结构  本器械由常见的肋木和特型天梯构成,特型天梯的四根立柱可以置埋在地下,也可以放在地上,立柱的高度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体育特长毕业生,笔者在初中任教十余年中培养出体育特长生40余人,本文介绍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同仁分享。
摘 要:粉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再是室内课用于板书的教学专用品,在塑胶、水泥、地砖等场地上体育课,只要巧妙地运用好一支粉笔,不仅有利于教学组织,规范体育课堂常规,还能增添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关键词:粉笔;体育教学;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76-02  20世纪,学校的运动场地大多数是
摘 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小学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在中小学的实践性。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中小学跳远教学中起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期许给中小学跳远技术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方法;训练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66
“眼保健操”“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其自身的保健作用与健身功能不可否认,但在体现人本、个性与自由的现代学校教育背景下,学校统一化集体操练的模式应该淡出。为了有效抑制学生
2016年8月1日-6日,为期一周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第一期实验校培训在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落下帷幕。此次培训有来自联盟实验区(校)的近300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分为通识培训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