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扫盲教育的开展途径、方式及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成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春江街道的扫盲工作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对扫盲对象的性别、年龄现状进行调查,对文盲的成因及不愿脱盲的原因从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作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打造了一支由退休党员教师为主力军的扫盲教师队伍,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扫盲措施。在制度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打造、课程开发、扫盲形式、激励机制等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乡镇;街道;扫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77-04
一、引言
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减少文盲人口,是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措施,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5岁以上文盲人口有305.7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62%。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将扫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盲攻坚战,争取到“十二五”末,使全省文盲人口率降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平均水平(4.08%)。
本文以春江街道三年扫盲工作的实践为例,对该地区的文盲存在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剖析。并从文盲人员的脱盲意愿入手,发动全街道可以发动的一切力量,打造一支稳定、高质的扫盲志愿者队伍,上下齐心,内外协调,使文盲从不愿学、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同时在扫盲教育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及教师团队发展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
二、春江街道文盲的现状与分析
春江街道位于富阳市富春江南岸,区域经济以造纸工业为主,是中国白板纸基地。街道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人口23993人,外来人口21500人。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尚存户籍文盲1324人。要有效地减少文盲人口,就必须正确地认识造成文盲的原因,以此为切入口并尊重他们的意愿,从而制定有效的扫盲措施。
(一)调查研究扫盲对象的构成
1.性别的差异
由于受到“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的影响, 2013年春江街道户籍文盲资料显示,女性文盲明显多于男性。春江街道文盲性别统计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
根据这一现实,在扫盲工作中则应更注重农村妇女文盲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扫除妇女文盲的措施。
2.年龄的差异
分析文盲的年龄构成,既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工作,包括基础教育和文盲教育的成果,也可以明确三年扫盲工作的侧重点,以便我们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扫盲工作。下面是春江街道文盲年龄构成情况(见表2)。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春江街道的文盲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大的,年龄大,文盲多,比率大。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入學率、巩固率有所提高,辍学者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扫除文盲除了以女性为主外,还必须考虑到文盲人员的年龄特点。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文盲存在的原因及分析
1.文盲的成因
我们对春江街道辖区内75周岁以下的584位户籍文盲一一进行了走访,对所有人员的文化程度、失学原因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意愿进行了初步了解。具体情况如下(见表3)。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5周岁以下的文盲人员中,有23.4%是曾经上过学,后因种种原因辍学的,是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半文盲。因此,扫盲教育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基础,从而加快扫盲的步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文盲的原因大多是家庭贫困,虽然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充裕,但是他们的脱盲意愿却依然不是十分强烈。因此,不愿脱盲、抵触脱盲成为现阶段扫盲工作的主要阻碍,而引导和调动文盲的求知积极性就成了扫盲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2.不愿脱盲的原因分析
(1)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1996年至1999年间,富阳曾经在全市各村开展过为期三个月的扫盲速成班,但是,培训的时间较短,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就是由教师教大家认字、写字,因此学员们反应不大,收效甚微。对于这项政府的惠民工程,社会上质疑的声音非常大,直接影响了文盲学员参与扫盲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春江街道是远近闻名的白板纸之乡,村民的经济条件较好。这次扫盲的对象年龄普遍较大,一听说自己的父母亲要参加扫盲学习,还要参加脱盲测试,有些儿女坚决不同意。一则认为父母多年都过来了,文不文盲只是一个符号,对生活没有一丁点儿影响。二则父母辛劳了大半辈子,做儿女的不让他们安享天年,还让他们出去“折腾”,是为不孝。三则文不文盲是自己的家事,弄得人尽皆知,自己面子上也不是很光彩。
(3)来自自身的原因
虽然造成文盲的原因十分无奈,相较于身边的同龄人,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方便,但是,多年下来也习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学习改变目前境遇的愿望更是越来越薄弱了。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对自己而言不太有必要,对学习不愿更不敢去尝试。
三、春江街道扫盲工作的实施
(一)建立健全扫盲教育的管理机制
1.成立扫盲工作协调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切实完成这项为期三年的扫盲任务,春江街道的领导在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春江成校专职教师、春江中小有关负责人、各行政村的村书记和文化员等共同组成的扫盲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协调春江街道的扫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扫盲工作是全街道的大事,街道妇联及各村文化员等负责做好扫盲的舆论宣传工作,并协同春江成校在各村建立扫盲教育基地;成校负责做好扫盲的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春江中心小学的教师做好文盲人员学历调查工作,并在班级中开展各类扫盲教育互助活动。同时,在遵循自愿的原则下,组建一支具有责任感及无私奉献精神的以春江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为主体的扫盲志愿者队伍,具体负责各片区的日常扫盲教学工作。
2.制定严格的扫盲计划,明确各时段工作要点
有了完善的扫盲教育机制,我们针对文盲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扫盲计划。下面以2014年的扫盲计划为例。
春江街道2014年扫盲计划
1.3月20日前,成立扫盲工作协调小组及组建志愿者队伍,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2.4月10日前在各村文化员的帮助下,扫盲教师按自然村完成75周岁以下文盲人员信息(文化程度、从事行业、脱盲意愿等)的初步摸底排查。
3.4月30日前由春江街道、春江成校、春江中小共同組织召开扫盲工作专题会议,与教师签订扫盲承诺书,具体布置扫盲任务。
4.4月30日至11月1日前完成扫盲培训任务。
(1)要求不少于20次集中授课,有备课笔记及学员作业。
(2)每月5日在成校举行扫盲教师沙龙,交流扫盲心得,解决实际困难。
(3)配合街道各项活动,在春江成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功能性扫盲。
(4)在春江中小开展“小手拉大手,学习我能行”活动,开展扫盲帮扶活动。
5.11月10日前,完成脱盲测试,并整理完成各项培训信息汇总表格。
6.11月30日前,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剩余文盲人员提出要求扫盲的书面申请,并与指导教师结对,提前开始下一阶段的扫盲教育。
7.12月10日前,召开本年度扫盲工作总结会,评选本年度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学员并进行表彰。
(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扫盲教师队伍
1.抓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为成人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扫盲教师承担着发展人、完善人的任务,承担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协调发展的任务。但是,面对文盲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心理上的排斥、态度上的抵触、学习上的不配合、理解上的偏差等等,无疑都是教师完成扫盲任务的巨大障碍。要说服这些学员,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中,首先教师必须说服自己,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自己从事这一神圣的事业。
为此,我们要求扫盲教师每年和成校在职教师一起参加暑期师德培训,在扫盲推进会和扫盲总结会上,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对扫盲工作的认识,理解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并投身其中。
2.抓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1)定期举办教师沙龙
要做好扫盲工作,光有一腔热血肯定不行,如何把自己的“内里乾坤”用最简单的方法教给学员,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每年5月份开始,每月的教师沙龙上,就一个月来的工作进展,大家说做法、说学员、说教材、说困难、说问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大家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扫盲教师也用他们自己的行为,给学员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标杆,更践行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2)观摩、学习兄弟学校的扫盲经验
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借鉴和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一方面,邀请兄弟学校的扫盲专干、优秀扫盲教师前来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带领扫盲教师去周边的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抓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扫盲工作实效
大家都知道一根竹签轻轻就会被折断,但把很多的竹签放在一起,想要折断是很困难的事。要想让扫盲教师团队发挥最大的效用,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既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也要想方设法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在尊重、欣赏、平等、信任中,去彼此包容、获得支持、资源共享,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体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如年度优秀教师评比、年度最佳教材评比、年度最佳学员评比等,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因为,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扫盲工作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或是机械的积累,难以吸引更多的学员自主、自愿地参与学习,就不能让扫盲工作更快地被大家认可、接受。
(三)建立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课程设置
1.依托《浙江省扫盲读本》,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浙江省扫盲读本》是本次扫盲工作的主要教材,但是再完美的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面对年龄结构复杂、接受知识能力迥异的文盲学员,在使用教材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取舍、增删,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缩小教材和学员现实学习需求之间的距离,改变“搬运工”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过渡和延伸。
2.依托《新春江人读本》,进行教材自主建设
春江街道是一个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本地人口的中国白板纸之乡,为了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尽快地融入春江,成为“新春江人”,共同为春江的建设添砖加瓦,成校自主编写了一套新春江人读本,分为文明礼仪篇及健康卫生篇。根据本次扫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储备,我们在《新春江人读本》的基础上,增设了老年人防盗、防骗等方面的知识,并设计成简单的动画,通俗易懂。在“健康篇”中增加了老年人常见病,如脑栓、中风、高血压、高血糖的防治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图片的基础上,还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便于记忆。正是在对教材的自主建设中,教师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春江街道的扫盲工作也成了一项“走心”的政府惠民工程。
[关键词]乡镇;街道;扫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77-04
一、引言
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减少文盲人口,是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措施,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5岁以上文盲人口有305.7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62%。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将扫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盲攻坚战,争取到“十二五”末,使全省文盲人口率降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平均水平(4.08%)。
本文以春江街道三年扫盲工作的实践为例,对该地区的文盲存在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剖析。并从文盲人员的脱盲意愿入手,发动全街道可以发动的一切力量,打造一支稳定、高质的扫盲志愿者队伍,上下齐心,内外协调,使文盲从不愿学、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同时在扫盲教育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及教师团队发展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
二、春江街道文盲的现状与分析
春江街道位于富阳市富春江南岸,区域经济以造纸工业为主,是中国白板纸基地。街道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人口23993人,外来人口21500人。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尚存户籍文盲1324人。要有效地减少文盲人口,就必须正确地认识造成文盲的原因,以此为切入口并尊重他们的意愿,从而制定有效的扫盲措施。
(一)调查研究扫盲对象的构成
1.性别的差异
由于受到“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的影响, 2013年春江街道户籍文盲资料显示,女性文盲明显多于男性。春江街道文盲性别统计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
根据这一现实,在扫盲工作中则应更注重农村妇女文盲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扫除妇女文盲的措施。
2.年龄的差异
分析文盲的年龄构成,既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工作,包括基础教育和文盲教育的成果,也可以明确三年扫盲工作的侧重点,以便我们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扫盲工作。下面是春江街道文盲年龄构成情况(见表2)。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春江街道的文盲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大的,年龄大,文盲多,比率大。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入學率、巩固率有所提高,辍学者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扫除文盲除了以女性为主外,还必须考虑到文盲人员的年龄特点。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文盲存在的原因及分析
1.文盲的成因
我们对春江街道辖区内75周岁以下的584位户籍文盲一一进行了走访,对所有人员的文化程度、失学原因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意愿进行了初步了解。具体情况如下(见表3)。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5周岁以下的文盲人员中,有23.4%是曾经上过学,后因种种原因辍学的,是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半文盲。因此,扫盲教育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基础,从而加快扫盲的步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文盲的原因大多是家庭贫困,虽然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充裕,但是他们的脱盲意愿却依然不是十分强烈。因此,不愿脱盲、抵触脱盲成为现阶段扫盲工作的主要阻碍,而引导和调动文盲的求知积极性就成了扫盲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2.不愿脱盲的原因分析
(1)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1996年至1999年间,富阳曾经在全市各村开展过为期三个月的扫盲速成班,但是,培训的时间较短,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就是由教师教大家认字、写字,因此学员们反应不大,收效甚微。对于这项政府的惠民工程,社会上质疑的声音非常大,直接影响了文盲学员参与扫盲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春江街道是远近闻名的白板纸之乡,村民的经济条件较好。这次扫盲的对象年龄普遍较大,一听说自己的父母亲要参加扫盲学习,还要参加脱盲测试,有些儿女坚决不同意。一则认为父母多年都过来了,文不文盲只是一个符号,对生活没有一丁点儿影响。二则父母辛劳了大半辈子,做儿女的不让他们安享天年,还让他们出去“折腾”,是为不孝。三则文不文盲是自己的家事,弄得人尽皆知,自己面子上也不是很光彩。
(3)来自自身的原因
虽然造成文盲的原因十分无奈,相较于身边的同龄人,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方便,但是,多年下来也习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学习改变目前境遇的愿望更是越来越薄弱了。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对自己而言不太有必要,对学习不愿更不敢去尝试。
三、春江街道扫盲工作的实施
(一)建立健全扫盲教育的管理机制
1.成立扫盲工作协调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切实完成这项为期三年的扫盲任务,春江街道的领导在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春江成校专职教师、春江中小有关负责人、各行政村的村书记和文化员等共同组成的扫盲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协调春江街道的扫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扫盲工作是全街道的大事,街道妇联及各村文化员等负责做好扫盲的舆论宣传工作,并协同春江成校在各村建立扫盲教育基地;成校负责做好扫盲的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春江中心小学的教师做好文盲人员学历调查工作,并在班级中开展各类扫盲教育互助活动。同时,在遵循自愿的原则下,组建一支具有责任感及无私奉献精神的以春江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为主体的扫盲志愿者队伍,具体负责各片区的日常扫盲教学工作。
2.制定严格的扫盲计划,明确各时段工作要点
有了完善的扫盲教育机制,我们针对文盲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扫盲计划。下面以2014年的扫盲计划为例。
春江街道2014年扫盲计划
1.3月20日前,成立扫盲工作协调小组及组建志愿者队伍,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2.4月10日前在各村文化员的帮助下,扫盲教师按自然村完成75周岁以下文盲人员信息(文化程度、从事行业、脱盲意愿等)的初步摸底排查。
3.4月30日前由春江街道、春江成校、春江中小共同組织召开扫盲工作专题会议,与教师签订扫盲承诺书,具体布置扫盲任务。
4.4月30日至11月1日前完成扫盲培训任务。
(1)要求不少于20次集中授课,有备课笔记及学员作业。
(2)每月5日在成校举行扫盲教师沙龙,交流扫盲心得,解决实际困难。
(3)配合街道各项活动,在春江成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功能性扫盲。
(4)在春江中小开展“小手拉大手,学习我能行”活动,开展扫盲帮扶活动。
5.11月10日前,完成脱盲测试,并整理完成各项培训信息汇总表格。
6.11月30日前,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剩余文盲人员提出要求扫盲的书面申请,并与指导教师结对,提前开始下一阶段的扫盲教育。
7.12月10日前,召开本年度扫盲工作总结会,评选本年度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学员并进行表彰。
(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扫盲教师队伍
1.抓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为成人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扫盲教师承担着发展人、完善人的任务,承担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协调发展的任务。但是,面对文盲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心理上的排斥、态度上的抵触、学习上的不配合、理解上的偏差等等,无疑都是教师完成扫盲任务的巨大障碍。要说服这些学员,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中,首先教师必须说服自己,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自己从事这一神圣的事业。
为此,我们要求扫盲教师每年和成校在职教师一起参加暑期师德培训,在扫盲推进会和扫盲总结会上,利用身边榜样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对扫盲工作的认识,理解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并投身其中。
2.抓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1)定期举办教师沙龙
要做好扫盲工作,光有一腔热血肯定不行,如何把自己的“内里乾坤”用最简单的方法教给学员,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每年5月份开始,每月的教师沙龙上,就一个月来的工作进展,大家说做法、说学员、说教材、说困难、说问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大家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扫盲教师也用他们自己的行为,给学员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标杆,更践行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2)观摩、学习兄弟学校的扫盲经验
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借鉴和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一方面,邀请兄弟学校的扫盲专干、优秀扫盲教师前来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带领扫盲教师去周边的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抓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扫盲工作实效
大家都知道一根竹签轻轻就会被折断,但把很多的竹签放在一起,想要折断是很困难的事。要想让扫盲教师团队发挥最大的效用,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既要通过各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也要想方设法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在尊重、欣赏、平等、信任中,去彼此包容、获得支持、资源共享,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体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如年度优秀教师评比、年度最佳教材评比、年度最佳学员评比等,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因为,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扫盲工作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或是机械的积累,难以吸引更多的学员自主、自愿地参与学习,就不能让扫盲工作更快地被大家认可、接受。
(三)建立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课程设置
1.依托《浙江省扫盲读本》,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浙江省扫盲读本》是本次扫盲工作的主要教材,但是再完美的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面对年龄结构复杂、接受知识能力迥异的文盲学员,在使用教材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取舍、增删,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缩小教材和学员现实学习需求之间的距离,改变“搬运工”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过渡和延伸。
2.依托《新春江人读本》,进行教材自主建设
春江街道是一个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本地人口的中国白板纸之乡,为了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尽快地融入春江,成为“新春江人”,共同为春江的建设添砖加瓦,成校自主编写了一套新春江人读本,分为文明礼仪篇及健康卫生篇。根据本次扫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储备,我们在《新春江人读本》的基础上,增设了老年人防盗、防骗等方面的知识,并设计成简单的动画,通俗易懂。在“健康篇”中增加了老年人常见病,如脑栓、中风、高血压、高血糖的防治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图片的基础上,还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便于记忆。正是在对教材的自主建设中,教师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春江街道的扫盲工作也成了一项“走心”的政府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