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作为对学生施教的直接载体——教师,就更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天地,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教师创造性地教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教学民主,为学生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执教者信任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心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体做法是: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班内,采用异质分组法,5~6人为一组,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不同家庭环境搭配。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积极评价,实施分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开展积极的智慧评价。课堂上我采用了“没关系,再想想,你能行的”,“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这样想,真太好了”,“老师都没想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鼓励语言,做到对孩子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不挫伤每位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使他们在“我能行,我是优等生”的潜意识中觉醒,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约束力。
(2)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致,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者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有效训练促使知识深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我们的课上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了A、B、C三套不同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有选择地练习,并从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改进教材、教法,为学生创设无限发挥空间
新《课标》强调,教材只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看教师能否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
1.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题,有一个长方形甬路宽为5分米,在这条甬路上用长为5分米的竹条围成一个一个的小正方形图案。围一个正方形用4根竹条,围两个正方形用7根竹条,围成三个正方形用_______根竹条,围成N个正方形川的竹条根数为_______,此时竹条的总长为:_______
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直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讲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学有所思、所悟、所得,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时,首先从生活实际情境式引入彩球队有43名同学,四年级的芳芳是其中一员,带队老师拿了86个气球,让他们平均分,芳芳应拿几个呢?然后我让学生动脑想怎样才能让芳芳明白他该拿几个气球,你在帮芳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生们很快就想出了一些办法,其中大家认为最科学的就是竖式计算。但他们在计算中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难,“这道题的除数既不是以前学的一位数又不是刚刚学完的整十数”。这时跟问“那怎么办呢?”学生们立刻就有小声说的那就把除数变整十数,我又跟问“怎么变”,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用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来求,问题迎刃而解。同样在调商的过程中我先让他们试算430÷62,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跟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够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展开了小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因为434是商7与除数62相乘的结果,除数不可能变,这说明商7大了,应把他调小一点变成6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总之新课教学自始至终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张华伟)
一、教学民主,为学生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执教者信任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心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体做法是: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班内,采用异质分组法,5~6人为一组,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不同家庭环境搭配。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积极评价,实施分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开展积极的智慧评价。课堂上我采用了“没关系,再想想,你能行的”,“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这样想,真太好了”,“老师都没想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鼓励语言,做到对孩子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不挫伤每位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使他们在“我能行,我是优等生”的潜意识中觉醒,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约束力。
(2)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致,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者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有效训练促使知识深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我们的课上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了A、B、C三套不同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有选择地练习,并从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改进教材、教法,为学生创设无限发挥空间
新《课标》强调,教材只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看教师能否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
1.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题,有一个长方形甬路宽为5分米,在这条甬路上用长为5分米的竹条围成一个一个的小正方形图案。围一个正方形用4根竹条,围两个正方形用7根竹条,围成三个正方形用_______根竹条,围成N个正方形川的竹条根数为_______,此时竹条的总长为:_______
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直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讲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学有所思、所悟、所得,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时,首先从生活实际情境式引入彩球队有43名同学,四年级的芳芳是其中一员,带队老师拿了86个气球,让他们平均分,芳芳应拿几个呢?然后我让学生动脑想怎样才能让芳芳明白他该拿几个气球,你在帮芳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生们很快就想出了一些办法,其中大家认为最科学的就是竖式计算。但他们在计算中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难,“这道题的除数既不是以前学的一位数又不是刚刚学完的整十数”。这时跟问“那怎么办呢?”学生们立刻就有小声说的那就把除数变整十数,我又跟问“怎么变”,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用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来求,问题迎刃而解。同样在调商的过程中我先让他们试算430÷62,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跟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够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展开了小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因为434是商7与除数62相乘的结果,除数不可能变,这说明商7大了,应把他调小一点变成6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总之新课教学自始至终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