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两党制》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师生共同探讨《美国的两党制》,是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第二框的内容,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美国两党制的主要表现;二是美国两党制的特征,三是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教学难点:第三个问题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教学重点:第三个问题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教法与学法: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理念:当下通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日益清晰,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处理品德成长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培育健全人格,弘扬民族精神,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强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教师充分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倡导把课堂主阵地交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贯彻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把课堂教学作为老师与学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材的知识和体系;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内容具有现实性、生动性;通过新旧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恰当巧妙的导入是分不开的。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新课的导入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视频的形式,选材取自网络视频《美国总统诞生记》和时事评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最逗逼:疯子和女强人二选一”,既抓住了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紧扣教学内容,并为突破“两党制的实质”这个难点和重点打下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讲授新课]
  第一个问题“美国两党制的主要表现”。这里着重说明政坛上的“驴象之争”就是指两党角逐总统宝座,轮流坐庄,进一步讲清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不仅在总统选举中争夺行政部门的政治权力,而且在国会选举中争夺多数席位。但平铺直叙的讲授,学生是没兴趣的。因为高二学生知识面已经相对较宽,这块知识又与很多学科有交叉,在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请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的课代表跨学科谈谈对美国两党制的认识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克服思维的片面性,使学生在争论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深化对两党制表现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个问题“美国政党的特征”。这部分知识课本安排比较直白,也比较扼要,同时对于中学生而言与日常生活较远。我链接了一位在美华裔人士的博客,请同学们浏览博客和评论,了解美国政党的特征。同时提出假如你是一名美国公民,你会参加2016年的总统竞选吗?如果会,请用这样的句式:I have a dream...发表一分钟演讲;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这个问题听上去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赢得总统选举的相关条件,为下面掌握美国两党制的实质这个重点和难点作铺垫。有时候表现形式本身并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成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统一。
  第三个问题“美国两党制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重点,虽然这部分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十分难于理解,但如果处理不好,泛泛而讲,就会冲淡重点的地位,给学生头重脚轻的感觉。新理念下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是浅层次的教,更高层次的应该是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因此这部分知识更不能照本宣科式地讲授和空洞地感情渲染。我利用了3月份央视电视专题片《“人权卫士”的人权纪录》图片版,以权威的数据呈现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回答美国大选选民参与率日益走低的原因,让学生领悟不管哪个政党执政,都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播放美国史上最严重的奥兰多枪击事件后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借题发挥的视频,并展示两党在移民、控枪、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不同政见,这些差异存在目的是互相牵掣,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过是充当两党制以运行的机制。事实上,美国的控枪之路任重而道远,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和希拉里等政客的针锋相对其实就是一场秀,两党的竞选虽然有进步性即能为民众提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两党竞选的实质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是有钱人的权利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
  [课堂小结]
  思想政治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知识、道德修养及其围绕世界观、人生观的社会科学知识来教育学生的学科。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建立在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把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学生也很乐意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学生并不可能把教材的知识体系整理得很清晰,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讨论过、思考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回归到课本的有关知识点,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概括出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更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所以在知识小结之后,我把目光投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这一课最后我让学生回忆专题一中关于民主共和制的知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其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成为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和有效的管理国家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两党制等西方的政治制度,辩证地看待差异,领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符合国情、能保障中国人民享有当家做主权利、具有强大生命力。当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存在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更需要在座各位青年不懈努力,以激发同学们主人翁的热情,达到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有机统一。
  [课堂巩固]
  最后通过必要的习题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题目仍然围绕美国大选相关材料,通过“以‘我看美国大选’为题写一篇小评论,请你列出评论要点”的设问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力图用这个线索贯穿始终,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教学反思: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力求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契合,力图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能力、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但在设问细节处还需琢磨,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张力。
其他文献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体育课是初中生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较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大棒压在头上,体育课几乎沦为鸡肋。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体育课成绩开始计入中考总分,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在日常
摘 要: 高职的计算机专业总是面临很尴尬的状况,上有研究型的本科院校,下有技能型的中职,所以在专业课设置的时候很难掌控。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设置的状况及现状分析,浅析了“微课”模式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基于“微课”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真正实现高职教学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 高职计算机 教学思考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
摘 要: 网络存储提供海量的存储容量、即时搜索能力及可以添加设备的巨大灵活性,使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访问归档的内容。本文介绍了网路存储服务器常用的磁盘存储方案,并对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做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磁盘簇JBOD 直连式存储DAS 存储区域网络SANs 网络附属存储NAS  当很多单位顺应潮流,纷纷将数据搬上云端之际,我们不应当忽略对网络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这里通常有四种磁盘存储方
摘 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高中一年级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一些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就目前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科的课时安排来看,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至三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教师在本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这是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关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成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作者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分析与思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成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大投资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小学教学 信息技术  游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