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鹤作品的游猎精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s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奥尔罕·帕慕克的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展现了细密画与透视画两种绘画技法之间的对立,糅合了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出蕴藏在土耳其文化中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传达出作者文化杂合的理念,即在相抵牾的二者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第三空间,此处,东西方两种文明合二为一。  关键词:文明冲突;细密画;《我的名字叫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莎翁的四大悲剧中均出现了悲剧女性形象,苔丝狄蒙娜和奥菲利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悲剧女性,她们对于爱情都拥有着无比的热忱。本文将从对比的角度对此两位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在男权主义以压倒性战胜女性的时代,即使女性有意识觉醒并拥有人文主义思想,最终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在莎翁的时代,女性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性;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李雨晨(1999-),女,汉族,河
作者简介:李璇,女,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1  《梁光正的光》是学者梁鸿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更是她由非虚构向虚构写作的尝试。我十分认同阎连科对它的评价:“让小说透过耐人寻味的道路回到自身真实及情感,而终向人的魂灵和爱,这是梁鸿对写作路径的校正和野心。”很多时候,我们一想到乡土文
摘 要:“作者电影”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本文主要从“作者电影”论方面描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影片《蓝》。影片以大都市为背景,展现出导演自身对于电影的创作要求,传递出对自由,对爱的渴望,同时展现出束缚对人类的捆绑,最终自我得到救赎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作者电影;蓝;自由  作者简介:郭宁(1995.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
摘 要:日本现代作家渡边淳一的处女作《死化妆》自发表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作者以冷静细致的笔触描写了母亲脑手术过程,表现作者超越的生死观,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本文着眼于作品心理描写部分,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作中人物心理活动,研究小说的构成和主题,最终认为:小说不仅描写了日本现代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和人性本能欲望的冲突,也揭露了日本人的精神虚无和冷酷无情,表现出了渡边试图运用文学唤醒民众,与日本现实社会
摘 要:汉乐府民歌作为汉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真实地记录了 汉代社会的风貌。其中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诸多,标志着中国文化开始理性地审视女性,力图通过文学反应她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开始对女性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性的思考。研究女性文学,汉乐府民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文本。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从各个学科、各个角度沿着人的生命发展路线研究了各类女
摘 要:《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有关教育的电影,主要讲述了在美国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一位名叫基丁的英文教师运用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学生并改变学生的故事。这部电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探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本文将试着从电影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入手,对电影所体现出的生命主题进行解析。  关键词:生命;自由;梦想;激情;意义  作者简介:钟永丹,女,四
桑烟迷蒙了节日的古城  大昭寺大殿酒香飘溢、舞动歌漾  虔敬的信众八方涌入  如潮的哈达迎请女神  面朝拉萨河南岸  揭去她神秘的面纱  这一刻  女神与护法宗赞久违的相会  已成为  人神共庆的节日:白拉姆节  更是吉曲流域辛勞妇女  乔妆盛扮、纵情歌舞  憧憬、歌颂爱情  欢笑酣醉的一天
摘 要:自2013年大冰出版第一部作品开始,文学对他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扬、有挖苦……,总之各路声音均有。面对他同时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和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生经历,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他是怎样安排二者,平衡人生的?也许从他已经出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畅销的作品不一定要有身后的文学功底,但他一定要有能够打动人心的最朴实的东西,想必那就是大冰一直在坚持的写作信条吧。  关键词:大冰;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主客体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在进行沟通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流障碍。文化休克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的地域当中。随着“地球村”意识的加强,文化休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人群间的有效交流,人们往往注重于不同国家之家的跨文化交流障碍,而忽视了同一国家但不同地域的“文化休克”现象。本文以笔者自身为例,分析了在异地求学过程中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