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主要方面,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共同发展。而课堂是学生构建物理基本知识,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场所。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慢慢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具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物理知识在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如今,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都较为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形成的。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滲透到物理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2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物理观念培养策略
物理观念属于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在大脑中的提炼、升华,很难一蹴而就。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相关知识时,要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指引学生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不要担心学生出错,而要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满足学生物理观念素养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如何表示电场强弱”的探究活动,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某点电场力表示电场强弱情况”。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应直接说正确或错误,而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位置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即便在电场同一个位置,放入的试探电荷不同,其电场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样学生就会自然推翻自己提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是呈正比的,即F=Eq。其中E是一个比例常数,与F、q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相当于F与q的比值。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强化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感知,从而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2]。
2.2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让小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索构建过程。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所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来探索物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将小组合作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合作交流。例如《曲线运动》,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以及条件。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具体是每一个学生围绕曲线运动展开自主分析,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特点以及形成条件,然后与小组学生展开分享。如果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均能够结合具体的图示或者运动过程描述清楚曲线运动的方向及其形成条件,那么就说明所有小组学生均已经突破了重难点。如果有小组学生存在分歧,那么小组学生就要展开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或是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当学生深入理解了曲线运动的特点,他们可以小组为单位,举例日常生活中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每一个小组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描述,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索曲线运动[3]。
2.3注重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可能会遗忘,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却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物理学科的科学与严谨,体会探索和研究物理知识需要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宇宙空间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展示出来,并为学生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以及卡文迪许是如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任何物理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科学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保持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最终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索物理知识中付出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逐步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自觉地思考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及品质,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阮秀丽.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39.
[2]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山西青年,2019(24):167.
[3]程俊.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8.
[4]任四霞.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17.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慢慢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具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物理知识在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如今,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都较为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形成的。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滲透到物理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2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物理观念培养策略
物理观念属于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在大脑中的提炼、升华,很难一蹴而就。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相关知识时,要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指引学生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不要担心学生出错,而要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满足学生物理观念素养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如何表示电场强弱”的探究活动,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某点电场力表示电场强弱情况”。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应直接说正确或错误,而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位置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即便在电场同一个位置,放入的试探电荷不同,其电场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样学生就会自然推翻自己提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是呈正比的,即F=Eq。其中E是一个比例常数,与F、q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相当于F与q的比值。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强化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感知,从而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2]。
2.2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让小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索构建过程。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所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来探索物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将小组合作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合作交流。例如《曲线运动》,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以及条件。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具体是每一个学生围绕曲线运动展开自主分析,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特点以及形成条件,然后与小组学生展开分享。如果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均能够结合具体的图示或者运动过程描述清楚曲线运动的方向及其形成条件,那么就说明所有小组学生均已经突破了重难点。如果有小组学生存在分歧,那么小组学生就要展开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或是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当学生深入理解了曲线运动的特点,他们可以小组为单位,举例日常生活中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每一个小组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描述,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索曲线运动[3]。
2.3注重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可能会遗忘,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却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物理学科的科学与严谨,体会探索和研究物理知识需要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宇宙空间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展示出来,并为学生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以及卡文迪许是如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任何物理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科学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保持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最终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索物理知识中付出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逐步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自觉地思考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及品质,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阮秀丽.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39.
[2]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山西青年,2019(24):167.
[3]程俊.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8.
[4]任四霞.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