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不太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一直以来困扰着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今,新课程改革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要求教师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达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新课改的主阵地,是反映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主窗口,也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舒展灵性的舞台。人的生命是灵动的,新课改就是要在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能力的过程中,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灵动的生命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在落实新课改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提升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观,这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的交往中实现的。新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必备条件。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和平等意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一个平等交流、互动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扎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严要求自己,以高尚的道德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再次,教师要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不仅是传道者、引路人,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要向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他们,了解他们,并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激励他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相信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 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课堂呈现生命活力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当代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人,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当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巧设注意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或创设情景,采用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及学习的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
(2)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大到每学年每学期,小到每月每周乃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教师教学的节拍,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进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明确学习任务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起疑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也是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升华的过程。“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预习中记录、积累问题,教会学生于无疑处起疑;通过考试、练习等暴露问题;甚至可以用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上留出一定时间供学生质疑。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让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
(4)实现师生互动。所谓互动,就是交往、交流、合作、对话。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师生互动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精髓,是有效课堂的灵魂,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实现课堂互动,要启发引导,设疑解疑。作为教师,要接触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根据他们学习及生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整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搭建宽阔的学习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讨论的氛围当中,使学生思维碰撞,启发学生在师生及生生的对话、交流中找到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设疑解疑是课堂互动的重点,它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实现课堂互动,要追求教学创新。教师要用巧妙的构思去组织教学,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用新颖的设计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创造力;以求新的语言给予指导,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对话,促成教学高潮的到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现课堂互动,教师要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中肯的评价,会强化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全而发展。
政治课教学需要依靠互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为师生成长展示个人魅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当然,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自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师课前要钻研大纲和教参,吃透教材与学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教师要讲“精”理论,把握要点,善于设置教学情景,运用启发、领引、指导的方式进行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质疑,有效开展互动探究;练习要精心设计,萃取精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架设知识的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课后,教师要跟踪调查学生知识掌握运用情况,为下一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3 提高教学能力,磨炼过硬的本领,善于驾驭课堂的氛围和节奏,这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要求教师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上,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与学生交往合作思维的碰撞中,依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适时调控,动态生成课程,生成智慧,而不能按部就班死搬预设的教案。在新课程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总之,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的一段不可重复的生命历程。教师要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激活智慧,让灵动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要求教师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达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新课改的主阵地,是反映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主窗口,也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舒展灵性的舞台。人的生命是灵动的,新课改就是要在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能力的过程中,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灵动的生命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在落实新课改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提升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观,这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的交往中实现的。新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必备条件。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和平等意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一个平等交流、互动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扎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严要求自己,以高尚的道德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再次,教师要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不仅是传道者、引路人,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要向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他们,了解他们,并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激励他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相信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 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课堂呈现生命活力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当代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人,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当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巧设注意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或创设情景,采用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及学习的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
(2)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大到每学年每学期,小到每月每周乃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教师教学的节拍,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进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明确学习任务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起疑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也是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升华的过程。“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预习中记录、积累问题,教会学生于无疑处起疑;通过考试、练习等暴露问题;甚至可以用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上留出一定时间供学生质疑。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让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
(4)实现师生互动。所谓互动,就是交往、交流、合作、对话。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师生互动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精髓,是有效课堂的灵魂,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实现课堂互动,要启发引导,设疑解疑。作为教师,要接触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根据他们学习及生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整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搭建宽阔的学习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讨论的氛围当中,使学生思维碰撞,启发学生在师生及生生的对话、交流中找到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设疑解疑是课堂互动的重点,它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实现课堂互动,要追求教学创新。教师要用巧妙的构思去组织教学,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用新颖的设计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创造力;以求新的语言给予指导,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对话,促成教学高潮的到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现课堂互动,教师要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中肯的评价,会强化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全而发展。
政治课教学需要依靠互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为师生成长展示个人魅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当然,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自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师课前要钻研大纲和教参,吃透教材与学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教师要讲“精”理论,把握要点,善于设置教学情景,运用启发、领引、指导的方式进行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质疑,有效开展互动探究;练习要精心设计,萃取精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架设知识的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课后,教师要跟踪调查学生知识掌握运用情况,为下一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3 提高教学能力,磨炼过硬的本领,善于驾驭课堂的氛围和节奏,这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要求教师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上,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与学生交往合作思维的碰撞中,依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适时调控,动态生成课程,生成智慧,而不能按部就班死搬预设的教案。在新课程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总之,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的一段不可重复的生命历程。教师要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激活智慧,让灵动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