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师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化是幼师政治课教学的必然选择,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三是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现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一是教师备课生活化;二是素材遴选生活化;三是教学内容实践化。
  【关键词】幼儿师范;政治课;生活化
  一、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政治课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过去的课堂教学疏离生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理论。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也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使教育进入一个死胡同。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在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主修部分和课程基本理念中生活逻辑贯穿始终,提到要以生活为基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体现了教学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生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这次新课改的亮点之一。正是基于这个理念,新课改要求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打破过去教学与生活两张皮的局面。因此,生活化是幼师政治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功能
  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表明,它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认为,政治课的内容太抽象、太遥远,甚至说对政治课“过敏”,这种畏难情绪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在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让生活素材走进政治课堂,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自主获取新知识,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政治课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容量大,时效性明显,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意志,往往高于生活,有很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政治课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后体验生活化,有助于学生依照从特殊到普遍,再回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把握和理解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将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真实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健康安全、生动有效的生活环境里体验生活的乐趣与色彩,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加强人文性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多种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和谐发展。
  三、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实现
  教育应该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让生活大课堂走进学科小课堂,让学生个人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必须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让知识通过学生的生活化理解内化为素养和能力,要让现实的生活世界走进课堂教学并融入课堂教学,建构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体验求真、求善、求美、求实的生活。针对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幼师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呢?
  1.教师备课生活化
  在三维目标确定过程中,知识目标要由偏重认知和知识体系构建目标向生活化感知和生活化体验目标转化;能力目标方面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合贯通,在实践中去感悟生活,提升自身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通过课堂的各种生活体验、回顾及生活化情境重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来获得感悟认知和体验认知,形成关注社会发展、关爱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乐观的人格。
  2.素材遴选生活化
  在素材遴选上,要学会取舍,学生身边和生活中如果有更好的生活素材,可以放弃书中的给定素材;新发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时事素材如果能代替课本的旧素材,要果断的使用新的时事素材;只有选用学生有话说,有感悟,身边时空跨度小的生活素材,才能让学生在新素材中更好的感知、体验、回味,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3.教学内容实践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例如《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在通过采访到的现实中的人大代表的事例感悟到有关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扮演人大代表,分别对我们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写一份议案,并上交给学校。通过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体会到了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对秋或歌或悲,要么直抒胸臆、热情颂秋,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要么写得萧瑟暗淡、愁情悲秋,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