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机内“影像合成”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合成与多重曝光是一种姐妹关系,最后产生的作品都是多重曝光效果,本人钻研多重曝光4年多了,最近一年开始研究机内影像合成,通过总结对比,感到机内影像合成比多重曝光更加省力、省时,成功率也更高一些,还可以利用坐车等零碎时间,在没有电脑的时候,先做机内尝试。现以我使用的尼康D300相机为例,就个人的一些机内影像合成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更新型号的很多尼康相机的准专业、专业级相机里都有这一功能,佳能的较新型号的准专业、专业级相机里也有类似功能,只不过整合在多次曝光功能里面。无论是影像合成还是多次曝光都不能胡乱叠加,而是有自己的规律,更多多次曝光的叠加技巧,欢迎收看近期《大众摄影》官方微信。
用正常速度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
影像合成后的原图。
剪裁调色后的成品图。 《荷韵》 程林超 摄

  影像合成的简单技巧
  影像合成能否合成出好作品,关键还在于拍摄者的构思与创意,看似二次创作,其实在前期拍摄时就要有成熟的思路,就要拍摄出理想的单图,为后期组合打好基础。比如,我想合成一幅虚实相加效果图(如下图),思路是用虚化的影像来装饰画面、丰富画面,衬托主体、突出主题,使主体更加鲜明、亮丽。在拍摄时用慢速度推拉、晃动、摇拍,这样就可以拍出虚化的效果,在构图上不要追求完美,可以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把虚化的衬景给后合的主景让出空位。可连续拍十几张后,再换快速度拍清晰的主体景物,清晰的景物构图要有讲究,要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如果拍的是运动的景物,同样要拍多次,直到拍出理想的画面为止。在后期合成时,我们可以先选出一张清晰的理想图作为主体画面,再在虚化的图片中选一张与主体画面相容的图片,这一步很重要,就像套印版画一样,要相互兼让,比例得当,前后呼应。选好后记住两张图片的序列号,再合成。两张实画面相加也是同样道理。
  在选片时,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眼睛掌握、记忆不准,而导致两图合成产生的位置冲突,布局凌乱。我们可以把选好的主体景物对照相机显示器下边的数据(洋码数字与字母)作为坐标参考,再去选另一张图片就不会冲突。
  影像合成与多重曝光的原理相同,摄影者应具备一定的光线、透视比例以及色彩搭配的经验。如果把白色到黑色从1到100作一个百分比,50%以上的灰度比较适宜影像合成,两张图片的背景或图片的大部分面积是50%以上灰度适宜影像合成,灰度越高,效果越好。如果有一张或两张都是20%左右的灰度的图片,很难合出效果,即使用亮暗调节也调不出效果。
  除了前期构思外,在后期合成时也可以在构思之外进行创作合成,也会有意外惊喜。我们在前期拍摄时面对的是立体的空间景象,要靠自己的临场发挥来构思,后期合成时面对的是已经成形的平面图,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当你选中一张自己满意的图像时,可以根据这张主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另外一张副图相合。也可以先选美丽漂亮的周边衬景图作创意思路,再选衬景图空位需要添加的主景图相结合。第一张是自己的思路方向,第二张可以选多个画面合成尝试,自己满意为止。
用慢速度晃动相机拍出衬景画面。
经过简单的调色与剪裁,一幅作品就完成了。《对垒》 程林超 摄

  影像合成的诸多优点
  影像合成的效果是多重曝光效果,它与相机多重曝光拍摄方式相比有好多超越多重曝光的优点。
  可以节省时间。用多次曝光拍摄一幅虚实结合的作品,每一次拍摄虚实之间都需要更换光圈、速度,并且要试拍好多次才能成功。而影像合成固定好光圈、速度,连拍多张虚的画面,再换一次光圈、速度连拍多张清晰画面,后期合成时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两张理想的画面,一次就可以成功。
  影像合成“加曝”、“减曝”精细、理想。尽管多重曝光可以加曝、减曝,但每一次加曝、减曝都要根据摄影者自己的判断来估计,不是那么准确,影像合成可以根据效果图慢慢地增减尝试,比较精细、理想。
  影像合成可以一图与多图组合,组合出不同效果的多幅作品。比如,A图可以与B、C、D图组合出新图, B图又可以与C、D、F图组合,发挥你的想象力,组合出多幅不同作品。
  两幅图片合成后,可以生成另一个Raw原始格式,而原来的两幅图片不会损坏。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两张原图与合成图进行对比、比较,从中寻找规律,特别是明暗、色彩相合时产生的效果,要总结、感悟、理解、记忆,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比,掌握的就很快。这一点,多重曝光也做不到,每一次多重曝光完成后,你看到的总是最终的效果图,所以只能靠感觉理解,没有影像合成的前后图对比直观。当我们通过对比掌握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再用多重曝光模式拍摄时,就很容易,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拍摄清晰的花卉,选择较暗的背景。
调色、调亮度后的成品图。 《幽瀑生香》 程林超 摄
其他文献
渔汛在即 汪洪波 摄  惠女风情 绰约多姿  金黄斗笠,鲜艳头巾。一袭斜襟衫和低腰黑裤配以精巧艳丽的头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打扮,摇曳成东亚文化之都一道流动风景。特色服饰与如花般娇美相得益彰,勤劳贤慧与坚忍刚强浑然天成。国家级非遗“惠安女服饰”、迷人的惠安女民俗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瑰丽神奇。延续千年的惠安女文化,因其不可复制而成为最具代表性最为独特
果子沟大桥 姚建云摄/佳能EOS 5D MarK Ⅲ_EF24-70mm镜头,光圈F13,速度1/8秒,堆栈  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因为见得太多,给人的印象总是平凡无奇,很难拍出好的风光作品。但是难拍好并不等于无法拍好。比如姚建云拍摄的作品多来自田野乡间,但是他的照片却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在于姚建云非常在意光线的选择。他的照片不是清晨就是傍晚,亦或是深夜。日出、日落以及璀璨的星空,往往
(编者)2019年7月9日,当最后一名学员的手工书样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两期共计10天的“高帆杯”摄影工作坊终于成果初显。  这是一次被学员们戏称为“魔鬼训练”的工作坊,打破了很多学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拍摄经验和惯例,引发了对“摄影”的全新认知与理解——在指定时间内,面对陌生的一切,确定自己的拍摄主题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入户访谈、拍摄、整理、编辑出书。  在骄阳似火、大雨如注的萧山街头奔走、丈量,
很多时候,每个人在不同时刻、不同场合,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甚至反差巨大。  通過摄影将其并列在一起,仿佛打破了时空的秩序,将多元化的人生并置,产生戏剧性效果,则是百味杂陈中对生活的又一种品读。  尽管人们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不一样的喜好,但是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厨房。下班之后、工作之余,多数人都要回到家里起米下锅,炒小菜,煲汤,精心或应付做些饭菜,解决温饱。我国的菜系丰富,有“八大菜系”之说。在
2018年9月18日至23日,受佳能之邀,我们带着最新发布的佳能EOS R奔赴日本。在佳能东京下丸子本部与佳能影像信息事业部、光学事业部等高层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最新的“EOSR”系统研发的幕后故事,谈及了佳能的历史与未来市场,在首次对媒体开放的栃木县宇都宫镜头工厂,则了解到一枚小小镜片的诞生经过,可以说是一次探秘与溯源之旅。  2018年9月5日,佳能EOS R发布,标志着佳能对于全画幅无反市场
【编者按】即将逝去的事物是很多摄影人关注的题材,但如何拍摄这些老旧事物的现状,则需要观察思考。本文作者通过主体关系的设置、场景的选择、后期调整等手段,很好地突出了自己心中老船的现状。    “讨海”是海峡两岸一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的平潭岛上,很多居民以捕鱼、挖蛤、海水养殖等渔业为生。  20世纪70年代船是集体的,渔民没有自己的渔船,日子也过得很清苦
云蒸霞蔚 王利江 摄/iphone6splos  要想捕捉到云雾缥缈的山川,要想展现北方山川最美的容貌,一定要预先了解天气。雨天出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用常人看不到的视角和瞬间呈现出来的作品才能与众不同,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拍摄风光的人大多都有爱雨天出发,去等待雨停后可能会出现的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山川景象。王利江生长生活在南太行山腳下,爱好手机摄影的他,经常冒雨或雨后,不辞辛劳、不顾危险地
1958年,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开心与兴奋的情绪瞬间从画面流出,卡蒂埃·布列松的一幅《男孩》几十年来感染着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1963年,《生活》杂志委托艾森斯塔特拍摄“摄影师眼中的巴黎”。而那时,巴黎几乎被无数人拍烂了,艾森斯塔特却以独特的视角,从巴黎的孩子入手拍了一张及其精彩的照片——《剧场的孩子》,画面里一群孩子在看木偶剧,
后期调整大思路:  作者前期通過长焦较好地把非洲斑马、角马在河边饮水场景捕捉到,画面整体宁静、安详,给人一种很和谐的氛围。如果前期拍摄还能找到更高点再把角马层次突出表现些,画面效果会更好。现在角马比较清晰,但互相叠加的比较多,相对较乱,作为陪体还是可以的。斑马应该作为主体,但在画面中还不够突出,需要通过后期强化。我后期制作的思路首先调整图片的曝光,让画面的影调层次和通透度更理想,然后通过调色工具让
取材于司空见惯的现实,却运用非现实的手法拍摄,摄影师李志良带有思考和变通的拍摄,让东莞制造这个耳熟能详的老题材焕发出新鲜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中,我们找到了对智能化工业生产的所有期待和幻想。  ——编者  长久以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是艺术家们创作关注的焦点,并且以文学、摄影、绘画、舞台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但我们常看到的影像大部分是表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感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