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进与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它甚至关系到以就业为主的高职院校的生存。本文针对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教学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248-01
一、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教师、学生对就业指导认识不足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带来的缺失是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于北部湾的高职院校而言,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对就业指导认识的不足是就业指导课程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校的工作重点落于招生上,对于学生就业缺乏长远的认识,学校工作精力的分散导致学校无法将招生与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直接影响到北部湾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2)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就业不够重视。因此,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认知缺失严重制约着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情况。
(二)就业指导模式较多,内容与形式较难统一
北部湾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种类繁多,例如课程指导、电话咨询、专业讲座等形式的就业指导,导致了学校教学資源的分散,师资力量的不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上内容空洞,过于理论化,缺乏指导性,使得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中难有立足之地。并且,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来制定就业指导课程,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并对大量毕业生进行突击就业指导,内容不够实际,对学生毫无帮助。正因如此,多样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得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如虚设,毫无实际意义。[1]
(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程度不足
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力量,这点情况在高职院校,尤其是北部湾高职院校中尤为严重。高职院校的就业课程教师一般来自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或者由学生辅导员来兼任。兼职教师缺乏专业性,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也是处于门外汉的状态,缺乏系统的学习,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兼职教师自身的经历,与其说教学,不如说是经验分享,缺乏系统的教学。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临时教学的教师都存在不足,他们的专业性缺乏也是制约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课程指导的发展原因之一。
二、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转机制
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转机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明确就业指导与北部湾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培养发展关系。明确就业指导与学校各部门工作教学之间的联系,使专业知识以及辅助课程更加平衡,并且明确专业知识教育的目的,它与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一致,是为了为学生今后就职提供便利;第二,就业指导负责教师应该制定高效的工作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多个就业指导小组,在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互相激励。并且加强就业指导负责教师的培训,只有提高教师本身的认识及专业水平,丰富就业相关知识,才能弥补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北部湾高职院校需要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工作机制,以此来深入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
(二)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模式,加强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程离不开思想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的帮助,在北部湾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课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就业专题讲座、社团竞赛等形式。学校应该择其优,根据自身教育特色,保留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并且融入新的元素,以此达到加强课程建设的目的。学校应该让教师及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有选择性的邀请就业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制定好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师指导监督的作用,在课程环节中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也不应该吝啬,应加强资金投入,支持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比如建立相关就业指导教研室,对就业指导课教师进行集体培训等。
(三)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必备工具,适用于任何领域,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北部湾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意见以及就业途径,及时更新社会上的实践招聘信息,并且及时与学生产生互动。[2]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处理好信息之间的联系,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学生就业。学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也可通过短信平台,定期发送招聘信息,在发送前教师可根据本专业学生进行自主筛选,提供给学生安全有效的就业信息。学校也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政府的支持能够有效的对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与推进。
【参考文献】
[1]徐帅,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2):29-35.
[2]王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初探[J].赤子(中旬),2013(09):12-23.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教学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248-01
一、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教师、学生对就业指导认识不足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带来的缺失是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于北部湾的高职院校而言,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对就业指导认识的不足是就业指导课程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校的工作重点落于招生上,对于学生就业缺乏长远的认识,学校工作精力的分散导致学校无法将招生与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直接影响到北部湾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2)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就业不够重视。因此,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认知缺失严重制约着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情况。
(二)就业指导模式较多,内容与形式较难统一
北部湾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种类繁多,例如课程指导、电话咨询、专业讲座等形式的就业指导,导致了学校教学資源的分散,师资力量的不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上内容空洞,过于理论化,缺乏指导性,使得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中难有立足之地。并且,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来制定就业指导课程,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并对大量毕业生进行突击就业指导,内容不够实际,对学生毫无帮助。正因如此,多样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得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如虚设,毫无实际意义。[1]
(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程度不足
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力量,这点情况在高职院校,尤其是北部湾高职院校中尤为严重。高职院校的就业课程教师一般来自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或者由学生辅导员来兼任。兼职教师缺乏专业性,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也是处于门外汉的状态,缺乏系统的学习,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兼职教师自身的经历,与其说教学,不如说是经验分享,缺乏系统的教学。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临时教学的教师都存在不足,他们的专业性缺乏也是制约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课程指导的发展原因之一。
二、北部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转机制
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转机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明确就业指导与北部湾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培养发展关系。明确就业指导与学校各部门工作教学之间的联系,使专业知识以及辅助课程更加平衡,并且明确专业知识教育的目的,它与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一致,是为了为学生今后就职提供便利;第二,就业指导负责教师应该制定高效的工作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多个就业指导小组,在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互相激励。并且加强就业指导负责教师的培训,只有提高教师本身的认识及专业水平,丰富就业相关知识,才能弥补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北部湾高职院校需要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工作机制,以此来深入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
(二)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模式,加强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程离不开思想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的帮助,在北部湾高职院校中,就业指导课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就业专题讲座、社团竞赛等形式。学校应该择其优,根据自身教育特色,保留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并且融入新的元素,以此达到加强课程建设的目的。学校应该让教师及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有选择性的邀请就业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制定好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师指导监督的作用,在课程环节中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也不应该吝啬,应加强资金投入,支持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比如建立相关就业指导教研室,对就业指导课教师进行集体培训等。
(三)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必备工具,适用于任何领域,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北部湾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意见以及就业途径,及时更新社会上的实践招聘信息,并且及时与学生产生互动。[2]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处理好信息之间的联系,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学生就业。学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也可通过短信平台,定期发送招聘信息,在发送前教师可根据本专业学生进行自主筛选,提供给学生安全有效的就业信息。学校也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政府的支持能够有效的对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与推进。
【参考文献】
[1]徐帅,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2):29-35.
[2]王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初探[J].赤子(中旬),2013(09):12-23.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