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游戏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幼儿园的课程中传承民间游戏的独特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构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拥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里与现代科技游戏活动综合应用,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传播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利益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延伸。
关键词:民间儿童游戏;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融合依据;融合措施
我国民间游戏比较丰富,大多是从古代的游戏活动中传承下来的,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传承于战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是蹴鞠、弹棋、投射以及斗赛,等。再如唐代的放鸢、击球、斗虫、摔跤等儿童游戏也流传至今。这些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儿童们的喜欢。随着城市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模型玩具不断更新,人们渐渐失去了对民间儿童游戏的兴趣,导致有些经典游戏也断了传承。因此,为了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致于于消失,使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效融合,通过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途径来达到融合的目的,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依据
1.1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融合教育,是民间儿童生活的天然需要
民间儿童游戏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是民间在生活中的产物,适合民间儿童生活的特点,具有活泼、生动、有趣的特性,而且活动的规则儿童容易接受。民间儿童游戏取材简单,儿童们能自行的组织游戏,能较快的满足儿童的追求愿望和交往的需要。在吃一吃,玩一玩的儿童心目中,游戏的融入增强了孩子对知识探索的自主性,愉悦了探索的过程,得到的成果也增加了孩子们多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
1.2幼儿园课程融合民间儿童游戏的政策依据
近几年来,中国出台了不少关于幼教领域的政策法规,总体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课程能动性,强化孩子的主体地位,找寻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向。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教学为主体,增强孩子课堂学习的乐趣,转化孩子被动受教的思想观念[1]。2010年,国家发放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主体,遵从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平时的教育活动应是以游戏引导为主[2]。”为进一步促进意见的广泛实施,2012年,国家推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要强调的是:“幼教应该掌握孩子学习的方式和特定,顺着孩子的方式,将游戏教学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3]。”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之中进行的,支持和满足儿童需求,让儿童直接感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获取知识。这些政策要求是民间儿童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的根本依据。
二、影响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的因素
2.1家长行为引偏了儿童童年活动
仔细去观察,认真去搜寻,会发现民间有很多适合融入儿童课堂教学的游戏,这些游戏既充满了趣味性,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游戏既可以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又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到处充斥的都是手机游戏、电子购物,等,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还边走边在手机上玩电子游戏,这些都严重的引偏了儿童在童年的活动方向。
2.2社会各界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不足
儿童们更多的是面对声音、光亮、电子等充满着现代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少数私人幼儿园里大量开展语言活动、表演活动、简单的手指活动,不愿把心思花在儿童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认为民间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不具有较大的开展价值。这些认识都严重地影响着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阻碍了民间儿童游戏的有效传承。
三、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具体措施
3.1民间儿童游戏融合在综合主体教育活动中
民间儿童游戏要融入到综合主题教育活动中去,使得儿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园有必要在综合主体教育活动中,有目的设制一些以民间文化、民间游戏、民间歌舞、民间玩具等为主体的教育活动。通过唱一唱,玩一玩,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等活动感受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例如:把民间的挑房子游戏,融合到《我的中国梦》的教育活动去,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科学数据的难关,方格里放上一道10以内的数字和一张我国的名胜古迹图样,下一格中只是把数字加大一点。这样,儿童在充满趣味性的方格游戏中,既了解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也有了数的概念。
3.2民间儿童游戏融入到各个教育活动领域
民间游戏具备融合到幼兒园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符合儿童培养和发展的要求和价值。是一项功能多元化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多元化,是指游戏活动中蕴含教育功能、价值观、健康、语言、艺术等内容。例如:“编花篮”游戏,游戏中的拍手、跳跃是健康活动的体现,而同场的歌谣又是对艺术和语言的感知,从中的协调和配合技能的展现,是对社会经验的综合考验。又如:可将丢手绢、踢毽子、老鹰抓小鸡、跳绳、扔沙包、骑马打仗等民间游戏融合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之中。幼儿园里根据儿童爱动的特点,每月或每周开展几次儿童民间体育户外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孩子游戏活动的需求,又体会了传统游戏的经典。
总结:综上所述,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家长的支持,引起教育部门,幼儿园的领导,教职工的重视。吃透国家下发的文件精神,清清楚楚的看准少年儿童发展的方向,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在幼教课程中合理的引入民间游戏,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高伟. 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1):11-14.
[2]张笑笑. 浅谈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J]. 好家长, 2018(8):135-135.
[3]童甜甜,汪晓赞,尹志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运动游戏课程开发的现实诉求与路径[J]. 体育学刊, 2018, 25(5):114-118.
关键词:民间儿童游戏;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融合依据;融合措施
我国民间游戏比较丰富,大多是从古代的游戏活动中传承下来的,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传承于战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是蹴鞠、弹棋、投射以及斗赛,等。再如唐代的放鸢、击球、斗虫、摔跤等儿童游戏也流传至今。这些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儿童们的喜欢。随着城市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模型玩具不断更新,人们渐渐失去了对民间儿童游戏的兴趣,导致有些经典游戏也断了传承。因此,为了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致于于消失,使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效融合,通过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途径来达到融合的目的,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依据
1.1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融合教育,是民间儿童生活的天然需要
民间儿童游戏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是民间在生活中的产物,适合民间儿童生活的特点,具有活泼、生动、有趣的特性,而且活动的规则儿童容易接受。民间儿童游戏取材简单,儿童们能自行的组织游戏,能较快的满足儿童的追求愿望和交往的需要。在吃一吃,玩一玩的儿童心目中,游戏的融入增强了孩子对知识探索的自主性,愉悦了探索的过程,得到的成果也增加了孩子们多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
1.2幼儿园课程融合民间儿童游戏的政策依据
近几年来,中国出台了不少关于幼教领域的政策法规,总体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课程能动性,强化孩子的主体地位,找寻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向。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教学为主体,增强孩子课堂学习的乐趣,转化孩子被动受教的思想观念[1]。2010年,国家发放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主体,遵从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平时的教育活动应是以游戏引导为主[2]。”为进一步促进意见的广泛实施,2012年,国家推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要强调的是:“幼教应该掌握孩子学习的方式和特定,顺着孩子的方式,将游戏教学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3]。”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之中进行的,支持和满足儿童需求,让儿童直接感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获取知识。这些政策要求是民间儿童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的根本依据。
二、影响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的因素
2.1家长行为引偏了儿童童年活动
仔细去观察,认真去搜寻,会发现民间有很多适合融入儿童课堂教学的游戏,这些游戏既充满了趣味性,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游戏既可以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又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到处充斥的都是手机游戏、电子购物,等,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还边走边在手机上玩电子游戏,这些都严重的引偏了儿童在童年的活动方向。
2.2社会各界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不足
儿童们更多的是面对声音、光亮、电子等充满着现代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少数私人幼儿园里大量开展语言活动、表演活动、简单的手指活动,不愿把心思花在儿童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认为民间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不具有较大的开展价值。这些认识都严重地影响着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阻碍了民间儿童游戏的有效传承。
三、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具体措施
3.1民间儿童游戏融合在综合主体教育活动中
民间儿童游戏要融入到综合主题教育活动中去,使得儿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园有必要在综合主体教育活动中,有目的设制一些以民间文化、民间游戏、民间歌舞、民间玩具等为主体的教育活动。通过唱一唱,玩一玩,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等活动感受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例如:把民间的挑房子游戏,融合到《我的中国梦》的教育活动去,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科学数据的难关,方格里放上一道10以内的数字和一张我国的名胜古迹图样,下一格中只是把数字加大一点。这样,儿童在充满趣味性的方格游戏中,既了解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也有了数的概念。
3.2民间儿童游戏融入到各个教育活动领域
民间游戏具备融合到幼兒园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符合儿童培养和发展的要求和价值。是一项功能多元化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多元化,是指游戏活动中蕴含教育功能、价值观、健康、语言、艺术等内容。例如:“编花篮”游戏,游戏中的拍手、跳跃是健康活动的体现,而同场的歌谣又是对艺术和语言的感知,从中的协调和配合技能的展现,是对社会经验的综合考验。又如:可将丢手绢、踢毽子、老鹰抓小鸡、跳绳、扔沙包、骑马打仗等民间游戏融合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之中。幼儿园里根据儿童爱动的特点,每月或每周开展几次儿童民间体育户外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孩子游戏活动的需求,又体会了传统游戏的经典。
总结:综上所述,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家长的支持,引起教育部门,幼儿园的领导,教职工的重视。吃透国家下发的文件精神,清清楚楚的看准少年儿童发展的方向,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在幼教课程中合理的引入民间游戏,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高伟. 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1):11-14.
[2]张笑笑. 浅谈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J]. 好家长, 2018(8):135-135.
[3]童甜甜,汪晓赞,尹志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运动游戏课程开发的现实诉求与路径[J]. 体育学刊, 2018, 25(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