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生非》的喜剧艺术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悲剧与喜剧是文学艺术表达的两个主要方向。莎士比亚作为欧美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学巨匠。其所创作的《无事生非》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喜剧艺术魅力。
  关键词:莎士比亚;《无事生非》;喜剧艺术
  作者简介:张俊(1995-),女,辽宁省锦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英语专业;于晨(1996-),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英语专业。
  引言:
  喜剧是一门艺术,在诙谐幽默的语言,荒唐滑稽的故事情节之后,让读者有一种轻松的愉悦体验。但是,任何喜剧背后都存在着悲剧的反复与命运无常的起伏。本文尝试通过莎翁的喜剧代表作品《无事生非》来探讨其所呈现出来的喜剧艺术。
  一、莎士比亚及《无事生非》简介
  在探讨《无事生非》的喜剧艺术之前,有必要介绍以下作者一莎士比亚。作为16-17世纪的文學创作的领军人物,莎翁一生著作等身。其所创作的诸多文学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创作于1598-1599,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风格日趋成熟,其在喜剧创作方面的天赋与造诣,通过这部作品得到了淋漓极致的展现。在整个爱情喜剧中,作者通过不同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对象的选择以及追求爱情的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甚至是笑中带泪的事情,例如,勇敢女性的代表贝特丽丝与传统的女性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有着自己的思考。在爱神的指引下,她大胆的表白自己的心仪对象,虽然中间因为种种时机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总之,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无事生非》最后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让读者在内心深处收获了慢慢的正能量。
  二、《无事生非》的喜剧特色
  在文学史上,关于喜剧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表达。作为近现代欧美文学的奠基人,莎翁在《无事生非》作品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喜剧理解及喜剧哲学。
  首先,喜剧中可以有泪。有人说,喜剧的主要特点与方向应该是滑稽、幽默、搞笑甚至如同小丑剧一样把观众逗乐。但是,莎翁的《无事生非》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之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号入座,在面临相似的人生经历的共鸣之后,潸然泪下。应该说,笑中带泪应该是喜剧的一种境界。
  其次,作品人物的喜感十足。在《无事生非》中,从男主人公,到女主人公,其在自身角色喜感的表达方面是极为通透与贴切的。例如,在化装舞会上,不同的个体基于不同的求偶心理会做出不一样的表达。但是,这种表达加上特定的动作与场景就会展现出比较强烈的喜剧效果。
  再次,故事情节的荒诞与滑稽。这一点是很多喜剧作品创作的一个基本要义。后期的很多喜剧大家在进行喜剧情节的设计时,都融入了很多荒诞与滑稽的搞笑元素,这一点与莎翁在《无事生非》中的创作表现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
  最后,喜剧的生命哲学。在莎翁的《无事生非》喜剧作品中,玩笑人间,笑对人生的无常与百态是其重要的生命哲学表达。因为,莎翁认为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只有在精神层面加以更多的喜剧的力量,人所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才会更加充足。
  总之,莎翁的喜剧开一代先河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是喜剧的创作指明了整体的思路与方向,莎翁为世界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莎翁的《无事生非》的喜剧创作启示
  作为历经时代考验的喜剧作品,莎翁的《无事生非》为当代喜剧创作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与借鉴。
  首先,关注人性。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其在本质层面上都是一种人性的表达。所以,只有从人性的内心深处出发,在情节与语言、动作等方面更好地与故事的人物性格与经历进行匹配。只有这样,喜剧作品才会走进观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更大层面的共鸣。
  其次,个性化的语言设计。在喜剧创作与呈现的过程当中,除了必要的环境等方面的铺陈之外,故事人物的语言设计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在语言的组织形式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再次,主题鲜明。一个优秀的喜剧作品,应该在主题立意方面,旗帜鲜明的表达出创作者的观点与意图。抛去世俗的判断观点与界定标准,在主题表达层面的鲜明化是喜剧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只有在方向层面明确其在今后的喜剧思想表达中才会更加详尽与科学。
  最后,注重文化的差异。不同的个体在对于喜剧的感知与理解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因此,面对不同的喜剧对象,需要在文化要素的选择方面进行必要的发展与完善。只有这样其所产生的喜剧的影响力才会更加的突出。
  总之,莎士比亚绝妙地利用剧中角色编织的虚而不实的假象,通过它,人物角色之间展开了性格和心理的互相纠葛,从而产生出妙趣横生的喜剧来,莎土比亚让人物自身去虚构各种情景,用心理去感应、去酝酿出喜剧现实。这种创作手法在时代创作的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价值。今天喜剧作品在整个文学创作中的势头正呈现出不断强化发展态势。因此,从莎翁的《无事生非》中探讨出更多的创作启示与借鉴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品《无事生非》中所展现出来的喜剧魅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部作品对于今后文学创作,尤其是喜剧作品创作所带来启发。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表述过程当中难免存在着一些疏漏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批评与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沉默的羔羊》是托马斯·哈里斯的代表作,之后被拍为电影并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奖。该作品尤其以其所制造的悬疑和恐怖而著名。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来解读《沉默的羔羊》中三个主要人物——史塔琳,汉尼拔,及野牛比尔。从童年经历入手来解析三人行为习惯及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究各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特色的性格特征。旨在说明童年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潜意识在指导一个人的行为中起
摘要:中国是一个饱含历史文化的国家,在近代的中国曾经经历过列强入侵、政府腐败等的事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识之士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入到中国,给中国的文化增添了更多的智慧和精彩。外国文学作品给中国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跨文化语境的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和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要仔细思考的思考中国仁爱视野下应该如何看待外国文学作品,本文中给出
摘要:《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是莎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他幽默滑稽的言语、充满智慧的博弈和讽刺,以及玩偶式夸张的整体形象,都给读者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喜剧性和带有明显玩世不恭的思想构筑起其独特的生命存在,尤其狂欢化主体精神所体现的二律背反的特点更使这一形象复杂而充满张力。  关键词:莎士比亚;福斯塔夫;狂欢化;喜剧性  作者简介:宋东杰(1987-),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通过对韩国神话文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究其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并从新的角度对韩国在神话文学内涵上的特点进行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韩国神话;孝文化;文学内涵  1.韩半岛文化以‘孝道’为核心  从箕子朝鲜开始,整个韩半岛就受到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吸收了中国自战国时代开始就提倡的儒家学派的影响,而儒学的基本核心理念便是孝道。此后韩国从三国时代开始历经新罗,高丽,朝鲜等诸多王朝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