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天下 俯察时局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加坡,“李光耀”这个名字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是新加坡人民的骄傲。放眼世界政治格局,“李光耀”三个字同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个政治首脑本身所具有的光环,他所领导下的新加坡,短短的时间内以崭新的形象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他不断探索的头脑、敏锐的分析和战略性的视野,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一支独特的力量”。(乔治·H.W.?布什语)在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看来,“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无法预见的挑战的世界,李光耀代表的是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坚定声音”。《李光耀观天下》一书里,我们看到的李光耀,正是这样一种风采。
  新加坡的繁荣,离不开三个基本因素,即“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这是这个成功的故事所具备的三大特征。要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因为新加坡的发展不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的,对外部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加坡的未来。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李光耀是主张且善于站在世界格局中来推动新加坡的战略性发展的。在这个大国角逐、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判断,以敏锐的眼光去审视各方势力,有所合作而不盲从,带领一个国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发展。李光耀的政治卓见,源自他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观察和他一生的从政经历,正如他在书中所言,“对眼下的局势及其起因有准确的认识,是了解未来可能如何发展的先决条件。我的观点建立在自己的观察,和过去50年参与政事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基础上。在这期间,我掌管了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并会见了许多对处理当时全球问题有第一手经验的关键人物”。第一手资料的获得和最真切的政治感受,为他卓越的政治眼光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看来,新加坡曾经乃至今后的当务之急,不是去改变世界,参与大国政治间的力量角逐,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对这个弹丸之地而言,“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而要适应世界的形势,新加坡人就必须“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机应变”。正因如此,新加坡才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世界,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李光耀是个直率、坦诚的政治家,言辞犀利而又切中肯綮,这种风格在他的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与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有过会面,对于他们乃至个人的政治倾向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他用“韬光养晦”来形容中国的外交,认为中国会选择“悄悄地成为强国,悄悄地扩大其影响,不会盛气凌人”,并且“同时增强实力”,“他们已得出结论,如果他们坚持发展方向,避免惹怒现有大国,与所有的人交朋友,只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在中国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他开门见山指出,台湾的国际命运早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就被确定了,两岸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任何台独活动都改变不了最终统一的结果,这样做只能使台湾的胞民在重新统一的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并且最大的可能性现实是,“经济将会解决这个问题,逐步和不可阻挡的经济整合将把这两个社会连接在一起”,两岸不断发展的互相依赖关系将会使台湾无法实现“独立”。
  他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对世界各国的现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指出各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些国家,包括面临大国地位陷落困境却依然有着科技、人才和商业优势的美国,多元格局下政治力量整体性衰退、难以消除分歧实现抱团发展的欧洲,正走向平庸、人口问题日益严重的日本,富有政治雄心却又长期受种姓制度羁绊的印度,以及朝韩、东南亚各国等,他总能以常识来切入,毫不拖泥带水,仰观天下、俯察时局,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表独到而精辟的论述,体现出深刻的政治洞见。可以说,该书从多角度呈现了一位国家领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清晰明快的思维,简单利索的语言,给人以亲切感、酣畅感。他的目光所及处,无论大小问题,往往都是各国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简洁、完整的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图谱。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在文体自觉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更加贴近部队现实生活,更加关注战斗力生成提高,创作出了一大批有质量、有人气、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以及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分别荣膺第六、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标志着“中生代”军旅长篇小说作家的成熟与崛起,并影响、带动了军旅影视剧的全面繁荣;温亚军的短篇小说《驮水的日子》、李存葆的散文《大河遗梦》、朱向前的《朱
时下读书和写作一不小心就容易偏离常识。若谓不信,随便找一本丝绸之路导游书,吸引你的一定是“酷驴提示”和“小贴士”,外加五彩纷呈的照片。澹定之后,你发现还是得找一个好本子的《大唐西域记》之类的经典来读。手边如果有别人用心多年的《岑参集校注》或者耶律楚材的西游记之类,那了解西域啊边塞啊简直就是奢侈的享受了。这是我二进新疆回来后的读书体会。闲来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忽然发现多年的外国文学作品杂览过程也有问
2011年10-11月,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进行了两个月的访问研究。这两个学术机构,前者在台北的南港区,后者在桃园县的中坜市,相距大约50公里,坐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我在台湾两个月,主要时间待在“中研院”,借助“中研院”便捷的交通车(即班车)支持,不仅去了“中央大学”三次,去了新竹清华大学一次,还去了我一个人也不认识的台湾大学三四次之多。  如果
2017年二月,是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18周年;这一年,恰逢其名作《茶馆》首次发表60周年,且是老舍作品进入公版期的第一年。对著作权的权利保护期,各国各有规定,中国是作者有生之年至死亡后50年,即截至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因此,随着2017年的到来,于1966年辞世的老舍、傅雷、叶以群、赵少咸、陈笑雨、邓拓等大家的作品同时进入公版期。进入公版期,意味着作品的出版无需再征得作者同意及支付版
1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光战争》一书终于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虽然之前我们也分别出了几本书,有些也引起了一些轰动,但这本书的出版还是令我们很兴奋。因为,这本书提出的“光战争”形态是一次完全的创新,是对未来战争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最初有了“光战争”这个念头,我们自己也感到既兴奋又犹豫。毕竟,要提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先后召开了三次研讨会,接触了诸多专家,分析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在暑假开始之后,我读了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完这本书,一个高大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主人公鲁滨逊凭着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摧的精神,在与命运博弈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把我的读后感与您交流一下,不知我的感受是否正确,请您指正。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英国人家庭中,从小就喜欢冒险的他,不满足于平常的生活,后来告别父母与朋友,和水手们一起出海探险。他航行到过伦敦,
李长春同志《中原大地奋进曲——20世纪90年代振兴河南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和河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这部著作选编了李长春同志1990年7月至1998年2月在河南工作期间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书信、报告等共217篇,图片159张。这些文稿和照片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0世纪90年代,李长春同志先后担任河南省代省长、省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河南省委书记。作
/壹/  作为一个文学教育工作者,我是众多的大学文学教授之一员;作为文学研究者,我是众多人文学者之一员。但我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文人,身兼教授、作家、文化评论、文学编辑诸多角色,体制内的规则、任务和个体化文人趣味性思考、写作并兼而有之,一个兴趣广泛、博而不精的文人。文人习气,往好听的说,是自由、浪漫,往坏里说,是随意、散漫。我就是这样一个文人。  我博客名为浪子阿川,是一个文人的自我命名。可以说
2015年11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研究员主编的《重寻徽州——转型期徽州乡村的民间记忆与民间书写》(以下省称《重寻徽州》)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十多位民间作者关于传统徽州乡村社会向近代转型的亲历与述闻文章,从不同侧面勾勒这一宏大而具体的历史进程,填补了正统和主流历史学笔触尚不能全面抵达的空白,丰富了历史记忆与书写的方式方法。这些作者中的绝大
中国青少年图书市场与中国的教育实践的现场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心灵鸡汤”式的道德灌输霸占了中国青少年的德育若干年。大家都在寻求突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出版业也是急得团团转,从国外引进的版权免不了“水土不服”,往往很难达到双赢的效果。  夏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令我大为吃惊。对,正是缘于这本《为爱找方法》的书给我开了眼界,也为我曾为之烦恼的事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性地看待当下中国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