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回顾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84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肾脏的一种慢性细菌性感染,它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传统的教科书甚至泌尿外科的专业教材里极少单独列出来详细阐述,在临床工作尤其是基层医院工作中极容易出现误诊。本例误诊病例,结合文献资料的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基层医院同行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的机率。
   病历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咳嗽、气促1天”入院,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查体:双侧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肝区及右肾区叩痛。入院时急查血常规示:WBC 28.5×109/L,NEUT 0.91%,HGB 91g/L。入院诊断为发热查因肺部感染(?);1型糖尿病。在内科予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后,发热及咳嗽等症状好转,但右侧腰部疼痛,仍有右肾区扣痛,B超及CT均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肝脏增大。CT增强示右肾占位病变,巨块型肾癌可能性大,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内科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活检结果示镜下见少许肾小管及肾小球结构,无明显异形性改变。其后转泌尿外科拟予手术治疗。转科后予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报告示双肾显影良好,功能正常。术前诊断为右肾占位性病变(右肾癌?);1型糖尿病。术前讨论时考虑肾癌可能性大,拟予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稍增大,中下部为肿块,质地不均,边界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遂将右肾切除,并清扫肾周及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术后第3天病理结果示右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淋巴结呈慢性炎症改变。患者术后恢复好,随访2年,预后良好。
   讨论
   病因: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是肾脏的一种慢性细菌性感染,在国外一些权威教材里(包括《史密斯泌尿外科学》和《默克诊疗手册》)均归在泌尿系的非特异性感染里。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常常因泌尿系结石、梗阻或自身免疫力低下,而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而形成。本例患者无泌尿系结石,但因为有1型糖尿病病史,其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造成反复感染。
   病理:XGP按病变过程可分为3期,Ⅰ期肾内型,病变限于肾实质内,仅累及一个肾盏或部分肾实质;Ⅱ期肾周型,病变已穿透肾包膜到肾周筋膜;Ⅲ期肾旁型,病变累及大部分或全部肾脏,并侵犯肾周组织。Solomon按病变局限程度把XGP分为弥漫型(85%~90%)及局限型(10%~15%)。弥漫型病变广泛侵犯肾实质和肾周围,多与邻近器官粘连;局限型为肾实质局灶性病变,部分肾实质被含脂质的泡沫细胞代替,形态学改变似肾癌,全肾功能丧失较弥漫型晚。
   临床表现:XGP好发于中年妇女,可能与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有肾结石病史,多单侧发病。主要表现为肾区疼痛、肾区肿块、原因不明发热、贫血、反复发作尿感、脓尿、乏力、厌食、体重下降和便秘等,常被误诊为尿路结石、非特异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肿瘤等。另有部分患者(Malek and Elder统计约有50%患者)表现有肝功能异常,此为反应性肝炎所致,主要表现为球蛋白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当患肾切除后可恢复正常。有研究认为这种肾源性的肝功能改变为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例患者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咳嗽、气促1天”入院,肾区有叩痛,尿液检查无异常,而肝功能检查确实出现碱性磷酸酶和球蛋白升高,这一特征在类似病例的诊断里应引起警惕。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诊断XPG的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平扫通常表现为一个大而不均值的肾形包块,肾实质内常出现多处水样密度病变,为扩张的肾盂或脓肿;在强化扫描图像中,这些边缘被强化,中央部分由于充满脓液,不被强化。局限型XGP的影像学表现可酷似肾癌,易引起误诊。但肾癌的密度较XGP高,CT平扫大多数肾癌呈不均质的低密度,部分呈等密度,极少数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多数强化较XGP明显,静脉期或排泄期肿瘤密度迅速下降,肿块可有钙化,可侵犯肾门、腹膜后淋巴结及肾静脉。而XGP的炎症反应较广泛,常伴有肾筋膜及腰大肌增厚粘连。
   诊断:XG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十分困难。1980年以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几乎无术前确认的病例。有统计报告,误诊为肾肿瘤及结核者约占50%以上,结石并肾积水者约40%,少数误诊为肾囊肿或肾周围脓肿。误诊的主要原因,一是诊断者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病名不知道或不认识,二是本病确无特殊性症状和体征。本例患者在术前误诊为肾肿瘤,行患肾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诊为XGP。
   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资料回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时应高度怀疑XGP:①患有上尿路梗阻,特别是上尿路结石,出现反复尿路感染、发热、肾区肿块,尤其是中年妇女;②如无尿路梗阻,但有合并免疫力降低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出现反复发热、肾区肿块或肾区叩痛者;③排除肝脏原发疾病所致的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及球蛋白升高;④平扫病灶CT值为负值,注射造影剂后增强不明显,伴有肾周筋膜及腰大肌增厚粘连;⑤尿细胞学检查在1张涂片上有5个以上的泡沫细胞即可确立诊断,但泡沫细胞检出阳性率不高,必要时可考虑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
   治疗及预后:XGP的治疗依靠正确的诊断,对于怀疑为XGP的病例,应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如肾部分切除术;但如果感染广泛,应行包括切除所有受累组织的肾切除术,即根治性肾切除术。行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
   参考文献
  1 Iskandar SS,Prahlow JA,White WL.Lipid-laden foamy macrophage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Potential frozen section diagnostic pitfall[J].Pathol Res Pract,1993,189:549.
  2 申吉泓,李响,张建华,等.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4,9(2):88-89.
  3 黄伟华,陈坚.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39-441.
  4 Eastham J,Ahlering T,Skinner E.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Clinical findings and surgical considerations[J].Urology,1994,43:2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儿童的心肌酶谱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肌酶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常有心肌酶升高,可能合并心肌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LDH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活性变化及脑脊液中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轻、中、重度脑损伤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LDH、LDH1、CK、CK-MB活性测定,其中48例患者同时作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度和重度组血清LDH、CK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和脑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8例拟诊为肺癌的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CDTA)及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结果:88例患者中有77例经支气管镜检查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确诊64例,诊断阳性率为72.75%;TBNA确诊肺癌有68例,诊断阳性率为75%;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肺癌77例,诊断阳性率87.5%。结论:TB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68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血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查分析在疾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及时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则是获取准确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前提。静脉采血是门诊化验室最常见的操作之一,特别是儿童由于静脉细小,四肢静脉不明显,静脉穿刺抽血技术较成人难度大,要求高当检查项目较多时,很难在一个部位抽足标本量,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74  病历资料   患者,男,65岁,已婚。以“头痛、畏寒3天,发热2天”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我院内科。入院时血常规:WBC 9.4×109/L,N 88.0%,入院当时,神志清楚,认知能力、定向力较差。次日因出现呕吐、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转入我科。查体:T 39.8℃,BP 110/80mmHg,W 65kg。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CT)在全血快速C反应蛋白测定中的影响,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治肺炎患者200例,按HCT参数大小分为HCT<0.3、HCT>0.5、0.3<HCT<0.5共三组,三组同时检测血浆CRP及全血快速CRP,观察各组血浆CRP和全血快速CRP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红细胞压积(HCT)在0.3~0.5之间时,血浆C反应蛋白与全血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
期刊
关键词 双胎妊娠 产程延长 1胎滞留24小时 经阴道分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75   本文收治1例双胎妊娠,第1胎分娩24小时后,第2胎正常分娩,胎儿存活无窒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孕妇,女,37岁,藏族。因“停经36+4周,产后23小时胎盘未娩出”于2010年12月23日11:00以“胎盘滞留”收住入院。既往月经规律,
期刊
关键词 纯氧 机械通气 小儿 一氧化碳中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77  病历资料   例1:患儿,女,10岁,因昏迷2小时,于2009年3月17日入院。患儿2小时前被人发现呈昏迷状态,平卧于床,口吐白沫,无明显肢体抽动,无大小便失禁。其母也呈昏迷状态,屋内生有煤炉,烟味大,屋内门窗紧闭。查体:体温38.1℃,脉搏160次/分,呼吸60次/分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83   青光眼,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超出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使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眼病。尽早地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而误诊和漏诊又是青光眼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发
期刊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误诊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82   本文从1例误诊误治的患者入手,分析诊疗过程、误诊原因、经验教训。患者以左侧腰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入院误诊为输尿管结石,治疗无效死亡。死亡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腹主动脉瘤表现多样,应加强对其的认识和了解。对疑似患者,应加强和完善各项基础检查。   病历资料   患者,男,57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