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从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出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兴趣和能力发展而备受关注。
新教材目的更明确
以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变化就很多。首先,从以前的小开本变成大开本,字号也相应变大。同时,教材中增加了图画数量,彩页印刷质量更加清晰。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数学专职教研员张秀林形容:“刚拿到新教材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赏心悦目。”
与旧版教材相比,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少了8页。其内容有所删节,难度有所下降。“以前,平面、立体图形一直是合在一起编排,学生们容易混淆,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学生们就特容易搞混。”张秀林介绍,“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教立体图形,将平面图形挪到下学期去讲,分散了难点。”同样,在“钟表”单元中,一年级上册旧版本要求学生同时学习整时、半时,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些困难。现在,半时挪到一年级下半学期学习。
从内容上看,一年级数学教材分为9大部分,包括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新修订的教材比之前容易了。”人教社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一年级数学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在“识数”单元后有古埃及象形数字的介绍,在“钟表”单元后则有我国古代记时工具的介绍。
北京市东城区一位参与教材、教参修订的数学教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以前的教学目标定得大而空。现在,教师讲课前必须定下具体目标,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非常务实。
新教材新在理念
在北京,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学变得非常有趣。而在黑龙江省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是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呢?就这个问题,《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佳木斯市第六小学特级教师齐秀娟,她说:“我从教37年,曾教过几套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新’,概括地说是理念新。只有这一套最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又不失知识的夯实……特别注重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套教材在选文上精益求精。新篇目占35%左右,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气息。如一年级上册的《小溪生病了》唤起的是环境保护的意识;一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介绍的是宇航员的生活趣事;二年级下册《一群光头男孩》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同情,对弱者的尊重与帮助;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说明了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加深了对父爱的体会。
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人文内涵。如一年级上册《风姑娘送信》,分别讲了秋天到来时,燕子、松鼠、青蛙以及小女孩的妈妈知道秋天到来时,如何准备过冬。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还有谁会收到风姑娘的信?他们会做什么准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就会说出狗熊、大雁、锅炉房的叔叔、自己的父母等等在做什么准备。这就便于把课文所述的变成自己的东西,产生创造性的理解和体会。佳木斯第六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这些课文“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教会孩子如何做事”。
“生活处处是语文”,这是新教材编订的一个理念。这套教材重视开发和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
在实验中领悟
沈阳市初中物理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构调整体现在:原来力学是九年学,电学是八年下学期学。新教材将力学部分调整到八年,电学部分调到九年,先易后难。八年级上学期中,将物态变化调整到光学之前,原因是物态变化较为简单,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现象入手,易于接受。而光学透镜成像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将其调整到后面。
新版教材删去了“我还想知道”栏目,增加了“学到了什么”栏目,并梳理总结本章知识,给出探究的结论。此种变化更便于学生归纳与总结。新教材把激发兴趣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并且强调学以致用,精选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比如增加了倒车雷达、卫生间地漏、排水管U型反水弯等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新教材还精选了国家大剧院、塔式太阳能电扇等精美图片,用以配合知识点的理解。
新教材新增了8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实验,分别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并领悟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倡导科学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表示,新教材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和时代性,使课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一味追求难度、知识点,向趣味性和实践性转变,这个方向是对的。知识点多一点、少一点,无关大局,关键的问题在于知识点教学背后的教育意义。
钟启泉说,所谓“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绝不是知识点的堆积。知识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不是单纯地为“育分”服务的。
新教材目的更明确
以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变化就很多。首先,从以前的小开本变成大开本,字号也相应变大。同时,教材中增加了图画数量,彩页印刷质量更加清晰。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数学专职教研员张秀林形容:“刚拿到新教材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赏心悦目。”
与旧版教材相比,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少了8页。其内容有所删节,难度有所下降。“以前,平面、立体图形一直是合在一起编排,学生们容易混淆,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学生们就特容易搞混。”张秀林介绍,“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教立体图形,将平面图形挪到下学期去讲,分散了难点。”同样,在“钟表”单元中,一年级上册旧版本要求学生同时学习整时、半时,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些困难。现在,半时挪到一年级下半学期学习。
从内容上看,一年级数学教材分为9大部分,包括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新修订的教材比之前容易了。”人教社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一年级数学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在“识数”单元后有古埃及象形数字的介绍,在“钟表”单元后则有我国古代记时工具的介绍。
北京市东城区一位参与教材、教参修订的数学教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以前的教学目标定得大而空。现在,教师讲课前必须定下具体目标,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非常务实。
新教材新在理念
在北京,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学变得非常有趣。而在黑龙江省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是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呢?就这个问题,《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佳木斯市第六小学特级教师齐秀娟,她说:“我从教37年,曾教过几套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新’,概括地说是理念新。只有这一套最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又不失知识的夯实……特别注重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套教材在选文上精益求精。新篇目占35%左右,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气息。如一年级上册的《小溪生病了》唤起的是环境保护的意识;一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介绍的是宇航员的生活趣事;二年级下册《一群光头男孩》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同情,对弱者的尊重与帮助;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说明了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加深了对父爱的体会。
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人文内涵。如一年级上册《风姑娘送信》,分别讲了秋天到来时,燕子、松鼠、青蛙以及小女孩的妈妈知道秋天到来时,如何准备过冬。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还有谁会收到风姑娘的信?他们会做什么准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就会说出狗熊、大雁、锅炉房的叔叔、自己的父母等等在做什么准备。这就便于把课文所述的变成自己的东西,产生创造性的理解和体会。佳木斯第六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这些课文“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教会孩子如何做事”。
“生活处处是语文”,这是新教材编订的一个理念。这套教材重视开发和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
在实验中领悟
沈阳市初中物理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构调整体现在:原来力学是九年学,电学是八年下学期学。新教材将力学部分调整到八年,电学部分调到九年,先易后难。八年级上学期中,将物态变化调整到光学之前,原因是物态变化较为简单,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现象入手,易于接受。而光学透镜成像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将其调整到后面。
新版教材删去了“我还想知道”栏目,增加了“学到了什么”栏目,并梳理总结本章知识,给出探究的结论。此种变化更便于学生归纳与总结。新教材把激发兴趣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并且强调学以致用,精选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比如增加了倒车雷达、卫生间地漏、排水管U型反水弯等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新教材还精选了国家大剧院、塔式太阳能电扇等精美图片,用以配合知识点的理解。
新教材新增了8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实验,分别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并领悟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倡导科学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表示,新教材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和时代性,使课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一味追求难度、知识点,向趣味性和实践性转变,这个方向是对的。知识点多一点、少一点,无关大局,关键的问题在于知识点教学背后的教育意义。
钟启泉说,所谓“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绝不是知识点的堆积。知识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不是单纯地为“育分”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