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让课堂焕发活力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从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出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兴趣和能力发展而备受关注。
  新教材目的更明确
  以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变化就很多。首先,从以前的小开本变成大开本,字号也相应变大。同时,教材中增加了图画数量,彩页印刷质量更加清晰。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数学专职教研员张秀林形容:“刚拿到新教材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赏心悦目。”
  与旧版教材相比,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少了8页。其内容有所删节,难度有所下降。“以前,平面、立体图形一直是合在一起编排,学生们容易混淆,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学生们就特容易搞混。”张秀林介绍,“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教立体图形,将平面图形挪到下学期去讲,分散了难点。”同样,在“钟表”单元中,一年级上册旧版本要求学生同时学习整时、半时,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些困难。现在,半时挪到一年级下半学期学习。
  从内容上看,一年级数学教材分为9大部分,包括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新修订的教材比之前容易了。”人教社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一年级数学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在“识数”单元后有古埃及象形数字的介绍,在“钟表”单元后则有我国古代记时工具的介绍。
  北京市东城区一位参与教材、教参修订的数学教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以前的教学目标定得大而空。现在,教师讲课前必须定下具体目标,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非常务实。
  新教材新在理念
  在北京,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学变得非常有趣。而在黑龙江省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是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呢?就这个问题,《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佳木斯市第六小学特级教师齐秀娟,她说:“我从教37年,曾教过几套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新’,概括地说是理念新。只有这一套最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又不失知识的夯实……特别注重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套教材在选文上精益求精。新篇目占35%左右,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气息。如一年级上册的《小溪生病了》唤起的是环境保护的意识;一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介绍的是宇航员的生活趣事;二年级下册《一群光头男孩》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同情,对弱者的尊重与帮助;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说明了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加深了对父爱的体会。
  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人文内涵。如一年级上册《风姑娘送信》,分别讲了秋天到来时,燕子、松鼠、青蛙以及小女孩的妈妈知道秋天到来时,如何准备过冬。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还有谁会收到风姑娘的信?他们会做什么准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就会说出狗熊、大雁、锅炉房的叔叔、自己的父母等等在做什么准备。这就便于把课文所述的变成自己的东西,产生创造性的理解和体会。佳木斯第六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这些课文“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教会孩子如何做事”。
  “生活处处是语文”,这是新教材编订的一个理念。这套教材重视开发和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
  在实验中领悟
  沈阳市初中物理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构调整体现在:原来力学是九年学,电学是八年下学期学。新教材将力学部分调整到八年,电学部分调到九年,先易后难。八年级上学期中,将物态变化调整到光学之前,原因是物态变化较为简单,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现象入手,易于接受。而光学透镜成像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将其调整到后面。
  新版教材删去了“我还想知道”栏目,增加了“学到了什么”栏目,并梳理总结本章知识,给出探究的结论。此种变化更便于学生归纳与总结。新教材把激发兴趣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并且强调学以致用,精选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比如增加了倒车雷达、卫生间地漏、排水管U型反水弯等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新教材还精选了国家大剧院、塔式太阳能电扇等精美图片,用以配合知识点的理解。
  新教材新增了8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实验,分别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并领悟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倡导科学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表示,新教材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和时代性,使课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一味追求难度、知识点,向趣味性和实践性转变,这个方向是对的。知识点多一点、少一点,无关大局,关键的问题在于知识点教学背后的教育意义。
  钟启泉说,所谓“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绝不是知识点的堆积。知识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不是单纯地为“育分”服务的。
其他文献
01  雷庆瑶  2020年10月25日,一位断臂女孩在深圳时装周走秀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她虽然没有双臂,却迈着自信的步子走在T台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网友纷纷评论:“折翼的天使,依然是美的。”“自信的人最美。”……  据悉,视频中的断臂模特就是曾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四川姑娘雷庆瑶。早在多年前,雷庆瑶的故事就被广泛报道。生于1990年的她三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但她开朗大方、笑容极富感染力,更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觉已经进入了14个年头。在这14年中间,参与其中的一线教师有着很深的体会和感受,到底什么是课改,怎样才算成功的课改?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什么?  社会在发展,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音乐课堂就是由一个一个实践活动组成的。它几乎融入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自上世纪90年代创办以来,至今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该制度设计成功地嫁接了社会资本与母体学校的双重优势,既引进了母体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独立学院从办学伊始就具有相对较高起点,又引入了社会资本,扩大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截止2012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03所,占普通本科院校1145所的26.5%;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262万人,占全国普通本科在
一?  牛爱国坐在院中,大口吸着烟。他黝黑的脸庞布满沟壑,双眼迷茫地看着前方。屋里的电视上正在播报关于新冠疫情的新闻。  此时,从屋里出来的老伴打断了他的思绪。  “老头子,想啥呢?”  “我在寻思,能不能做点啥。虽然咱没钱,但地里的葱还有那么多,能不能给人家捐点啊……”  “别瞎操心了,人家会要咱那点葱吗?”  牛爱国回头瞪了老伴一眼:“你懂啥!”  说完,他抖了抖手中的烟,走向门口。  二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落下帷幕,参加公考的人数蔚为壮观,高达112万,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科员”一职竞争比甚至达到破历史纪录的9567:1。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许多大学生将公务员作为就业的最佳选择,甚至出现一大批专职的“考碗族”,“公务员热”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当然需
中国人爱热闹,热热闹闹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我们的意识里,连杏花也会闹,闹得喜庆,闹得人心花怒放,这叫红红火火。生活中,我们一有机会就要闹,正月十五要闹元宵,结婚要闹洞房。办喜事要闹,办丧事也要闹。上世纪80年代,“文革”刚过,旧习俗悄悄抬头,丧礼开始追求热闹。丧家一般都要请个乐队热闹热闹。那时候农村里没有专业的送葬乐队,一般是几个会吹拉弹唱的年青人临时凑在一起挣几个钱。这样的乐
在武汉市西马路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周一到周四都不背书包了,到周五才把书包带回家。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媒体报道,随后,引来国内一些教育界人士注意,但了解到细节后,许多学校纷纷放弃了“取经”的念头。  减负的代价与条件  武汉市西马路小学一学生家长测量了该校学生书包的重量后向《教育》旬刊记者反映,发现一年级的书包很轻,但是到了六年纪平均要到5公斤左右,有的会达到8公斤——因为除了课本之外,还要装很多复习资料
5月中旬的一天,《教育》旬刊记者应邀来到田立莉的“专家工作室”采访,这间位于北京市万寿路的北京育英学校“专家工作室”,简单不失高雅,室内似乎有一股淡淡的茉莉清香。谈话从田立莉自有“一番风骨”的教育理念入手,30年如一日,她温和地爱着每一位学生;正如她名字中一个“莉”字所蕴含的茉莉花香一样,给人一种持久的回味……  “阳光心态”是个宝  田立莉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海淀人,受小学老师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她抱
“中国梦”是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不仅为中华民族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而且也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大学生的成长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梦”对于大学生就是“报国梦”。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具体体现就是怀揣爱国热情,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掌握真才实学,投身到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实现“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