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人姓氏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姓的疍家人在岸边多聚集在一个地方居住。但由于水上流动的原因,疍家人家族观念比较淡漠,三、四代以上便基本不认识。
  疍家人分布在南方和东南沿海一带,即在今天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一带,而一些内河有水之处也有疍家人生活。疍家人常年生活在水面上,所以还被称为“水上人”、“水居蛮”。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曰:“疍,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曰:“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海上者,疍也。”清人徐珂《清稗类钞·种族类》记载:“疍人——其人常水居,以舟为家。”
  疍家人曾经差点成为了中国的第57个民族,但经过人类学家的考察,仍列为汉族,属于一个族群。而汉族人都以家族为传承,讲究姓氏,那么疍家人姓氏如何?疍家人的姓氏是较为复杂的,以前疍家人以舟为家,过着到处迁徙生活,读书的较少,因此没有更多可查的资料。根据史料,海南的疍家人姓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以居住地为姓
  疍家人常年生活在水面上,所以还被称为“水上人”、“水居蛮”。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曰:“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曰:“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海上者,疍也。”姓氏多以所居住的水域名称命名,徐珂《清稗类钞·种族类》说疍家人“姓多翁、欧、池、浦、江、海之属,盖取渔翁、鸥鸟及所居之地之义也。”
  又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谓疍民姓有七、麦、李、石、徐、苏、钟、梁,土人(即陆上人)“不与通婚”。
  同姓的疍家人在岸边多聚集在一个地方居住。但由于水上流动的原因,疍家人家族观念比较淡漠,三、四代以上便基本不认识。
  实际上,海南的疍家人主要分布在昌化港、东水港、保平港、三亚港、新村港等港口,姓氏较多的并非以上所列的姓,仅翁、欧两姓较多一些,其他的多是陈、郑、何、梁、麦、杨、林、吴等姓氏。
  入闽八姓
  在疍家人中陈姓是较多的,在海南同样是这种情况,他们大多人认为他们的祖宗来自于广东,部分人说他们从福建过来的。在三亚南边海、水居巷等疍家人聚居的地方,我们问过很多人,他们都说来自于广东省顺德、阳江等地,他们有姓陈、吴、郑、何等。
  福建相关史料载,西晋末年,大约在公元200多年时,中原大乱,有陈、林、黄、郑、詹、丘、何、胡等八姓从中原逃亡搬迁到闽南,在晋江流域定居下来。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开始与山畲水疍的原住民文化相互交融,也就开始了闽南文化的孕育。
  关于陈姓以及疍家八姓之说,《中华姓氏通书·陈姓》中记载了陈姓的之成为“疍民”的来源,是因为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因此获罪,被当朝统治者贬为贱民,驱赶到水上,成为了“疍民”。《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说:“疍民常在水上,操舟作业,相传乃陈友谅兵败为明所驱迫者。”
  白眉初《中国人文地理》说:“堕民起源有二: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又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舟居,贱乐户,不与齐民齿。陈友谅本谢姓渔家子,其祖先赘入陈人,故姓陈。”元末农民大起义,陈友谅起兵反元,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强大的一支,与朱元璋分庭抗礼,争夺天下,陈友谅建立汉政权自立为帝,深为朱元璋所恨,但陈友谅为人骄傲,生活奢侈虽然兵力强大,结果仍在鄱阳湖一战中,丧身于流矢之中,全军覆没。
  明太祖朱元璋灭陈友谅后,俘获其部属及子孙九族,通通发配到疍民与堕民(丐户)的行列。同遭疍民这种悲惨待遇的除陈姓外,还有其它八姓渔户,分别是:钱、林、李、袁、孙、叶、许、何并编为伏、仁、义、礼、智、信、捕七个字号,加以严厉管理。从此,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一带的疍为陈姓居多,其次为“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他们多称来自福建。
  外族人逃避成为疍户
  元末明末,传闻或有色目人、或李自成旧部流落海南岛。据《清稗类钞·种族类》记载:“或谓疍族为色目人种。元末时,闽人斥之不使践土者。或又谓元末闽人约于除夕烧火柴为号,杀尽鞑子,中有一家被酒忘其事,而鞑子之郭、倪二姓遂乘间逃水滨,欲借舟而遁,事为人所觉,欲杀之,以其力求免死,遂许其在水中讨生活,终身不得登岸,后遂成为疍族者。或又谓疍族为李自成旧部,流入闽中而自侪于奴隶者。”
  另清乾隆《海丰县志》载:“厥祖被干戈之扰,潜居水泊中,子孙习惯,乐居于舟,海丰七港,在在有之”。
  由此可见,疍家人中也有着外族人。而事实上,在很早以来,疍户中就有着外着姓氏,例如“泊”、“布”两姓。
  泊[泊,读音作ban,不可读作bo。一说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夏禹后裔楚国公族,属于以国名或封邑名称为氏。二说源于古百越族,出自清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疍家人,属于以生活方式名称为氏。疍家“泊”氏之源,是疍人在舟楫漂泊之时原无姓氏,在编户之际,始用该姓。从“泊”字本义来看,“课棣河泊”,表述了疍家人原始的生存状态。
  据称,现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岛青云山上仍有一丘荒芜已久的古墓,墓主姓“泊”,墓碑上还刻有“雍正壬子年重建”字迹。从源流来看,泊氏应是疍家人的一支,在清朝初期编户,侯弃舟上岸与他姓杂居。
  布姓。布姓起源复杂,人数不多,分布很广,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东北和河北为北布,多为满族人,为原满姓所改:山东、河南为中布,多称“步”姓所改,也有“希”姓所改。广东、广西、港澳为南布,较为集中分布于中山、珠海、香港、佛山等地,以居住在海边地区或沿河地区居多,汕尾、阳江和电白的布姓皆为渔民,且均操粤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不同,与疍家八姓中的“濮”姓同音。
  疍家人的姓氏来源,不止于以上所列,还有待于田野调查,以及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历史上一个地域性画派的形成、趋向成熟,乃至得到普遍的认可,总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以及一批艺术家、批评家的拥支持,艺术家们在相互学习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风格的艺术特点,如岭南画派、山药蛋派等。时代进入2013年,在当代中国艺术异常繁荣的背景下,以李少君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等倡导的“海南画派”,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从海南画派的提出到自身的建设,众多批评家、画家等参与者
期刊
是孤独的守望滋养了他内心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之情,是淡泊无争的处世哲学使他观照世界的眼光变得澄明而深远,是人生旅程的不同际遇铸就了他笔墨的坦荡与平和。  曾祥熙,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艺术家。在其近半个世纪的笔墨生涯中,他始终用手中的画笔去讴歌大地、悲悯苍生、平实无华地表现故乡山川造化的风骨与灵魂。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风华正茂、躇踌满志的曾祥熙放弃在省会广州的发展机会,告别恩师关山月、黎雄才、陈金
期刊
7月17日下午,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诗人郑文秀原创诗集《水鸟的天空》在海口首发。  该诗集主要取材自陵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黎族的历史源流和传承,真实展现了黎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迁。整本书为黎族代言,抒发黎人心声,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陵水以及黎族风土人情、文化的深厚感情。诗集中包含了对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经典景区,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界洲岛、南湾猴岛等,以及椰子岛、双帆石、桥山遗址、清水湾、香
期刊
疍家人,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疍民即水上居民,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广东省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据报道相关考古材要称,高要县发现有最早的疍家人居住的遗址。现在疍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
期刊
海南一些疍家人一年内会根据风向、鱼汛等情况居住在两三个地方,比如在万州、陵水一带的疍家人,春夏两季随南风飘居在文昌清澜港,到秋冬两季又随北风返回万州、陵水居住,象候鸟一样在海南沿海来回迁徙。  由于长期在南海北岸的水面上生活,疍家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族群特征,那就是“以舟为宅,以渔为业”。  在海南各个港口生活着一支“以舟为家,以渔为业”的族群,当地人称之为“疍家人”。在古代,人们对疍家人的称呼很多
期刊
如果您有好的想法  欢迎来稿分享:163.0898@163.com  读者来信  海南国际旅游岛本土文化是关键,没有本土文化的旅游必将失去市场竞争和吸引力。  《海风》谈不上是最好的杂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这本立足本土的杂志,从去年开始,我看着它一个一个物件的挖掘、一个一个人物的解剖,透过这些物件和人物,观察海南人千百年来“变”与“不变”的生活。  广州·刘宇航  我不知道植物的故事原来也
期刊
水果就和人的性格一样,也分为寒、冷、温、热四种属性。不同属性的水果要找到它的知己,两者才能更好地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芒果被称为“热带水果之王”,与肉类搭配风味独特,但是在炎炎夏日,轻尝一口芒果配西米制成的冷饮,是不是更能挑逗你的味蕾呢?  原料:芒果、西米、牛奶、椰汁  做法:  锅中加水烧开,将西米倒入锅中,转小火,盖着子煮。(水量加足一些,中途不时搅一下,避免糊底)。  等待西米
期刊
大疍港地处良好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同时,它也是本岛物资向外流的主要港口。  大疍港,我追寻到宁远河边,曾经船樯林立的繁荣,早已没在史书中,眼前只有宁远河水静静地流淌。  眼前宁远河平缓的河道,和宁远河冲积平原,还有不远处保平内港,让我几乎感受到了历史上的那一幕幕。时间翻开了一千多年前,一艘艘艇仔靠着季风顺流而下,到了崖州,他们就是人们称之的疍民。这里远离了战争,没有
期刊
传统的疍民不愿上岸居住,他们认为在陆上用砖块建房子是不吉祥的。一怕得罪先祖,二怕行船不顺,三是无钱购买床、椅等家具。土改时,很多地方分瓦房给疍民,但他们都不愿意搬进去。他们当中,有点钱的疍民有些在海岸边搭建疍家棚居住,棚内楼板特别干净,一日数次刷抹。在疍家棚内,无凳无椅,待客、用餐、坐卧,均在棚楼板上进行,大多蹲着。若在陆地建房子,因迷信,常将旧船板埋藏在新建的宅居地下,以为这样仍是以舟为宅,不得
期刊
男女自由嫁娶,男人一般在船尾放一盆草,女人放一盆花,以招致媒妁,夫妻多半都是疍家人,也有部分女人嫁到了岸上。  在海上举行婚礼是三亚疍家人传统的风俗。以前,疍家人在岸上没有居所,以船为家,生活在海上,子女娶嫁都在海上举行。虽然他们长期在海上漂泊,但却把婚礼视同隆重的节日,办得热闹吉祥。迎亲当天,男方迎亲的人划着渔船,载着新郎,带着礼物,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利用赛龙舟的鼓点,有节奏地把船划回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