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94-01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所以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教,有一个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得好不好、快不快、乐不乐。“有效”包括了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和有效用。比如,语文“三老”之一的吕叔湘先生1978年对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用“少、慢、差、费”四个字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少,是指学习的效益少;慢,是指学习的效率低;差,是指学习的效果差;费,有两层意思,如果是说“所学”用处不大,是指学习的效用差,如果是说“费时、费力”,那是指学习的效率低。所以,我把“有效教学”表述为“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很显然,“有效地教”是条件,是基础;“有效地学”,才是根本,才是目的。我觉得“有效教学”应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表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与科学设定;表现为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积极认同和热切期待
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某个课程而言,教学目标有一个教学场景的目标,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一堂课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学期、一学年的目标,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教学目标有一个学科的独特目标,还有多个学科的共同目标。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目标最终是为学生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而奠基的整体目标。
就是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也有许多不同的呈现形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眼前的,也有长期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原发的,也有次生的;有可检测的,也有难以检测的。
作为教师应该整体把握,分层落实,应该照顾全面,突出重点。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学科教学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目标,往往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或者盲目夸大、刻意强化自己学科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并沒有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更不能很好地达成目标。表现在学生身上,其目标达成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实现程度是很成问题的。
二、有效教学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取舍;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愉悦接纳和真心喜爱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并且尽可能多地占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教师不宜将教材,尤其是教学资源和盘托出,更不能盲目拔高和加深教材难度。要对教材文本进行遴选、重组和改编,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归并和组合,使之成为利于目标达成,适切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静止的,也有动态的;有文字的,也有电子的;有现成的,也有教师自创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通过学习有限的内容,而产生无限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知识革命,知识的呈现方式、拥有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脑对知识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是存贮和提取,而是加工和处理。所以教学的功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承知识、累积知识。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适量和适度,常常错误地认为多教,即会多学;多学,必然多得。特别是在组织知识和技能训练时,常常出现“贪多求全”的现象,甚至出现大量的机械重复,从导致了学生的不堪重负和学习倦怠,酿成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苦果。
三、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娴熟建构与艺术运筹;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流程的设置,教学环境的创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技术的运用,教学生成的处置等等。
教师要善于建立流畅、生动的教学流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力增长、创新生发的积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完备的物质环境、活泼的制度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芳草地;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要善于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要善于敏锐、正确、灵活地处置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生成,把课堂生成看作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处置课堂生成中体现出最佳的教学机智。
一切适合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得对不对,全不全,好不好,还要关注学生学得乐不乐。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中,花俏、媚俗、浮躁、功利的现象相当普遍。
四、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觉反馈和有效检测;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收益的自我满足与不断超越
教师要及时、正确、全面地检测教学的效果,积极改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能开发出来,并得到发展和升华。教师不能光关注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成绩,要关注教与学的整体效益,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后续学习、人格完善与终身发展出发,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主体多个的教学评价体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只图表面的热闹,只会单一地、形式地评价等现象比比皆是。
有效教学不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活动,身心健康为代价。有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地得到能力的历练,智慧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效教学可以花更少的教学投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协调、和谐与共生双赢。有效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所以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教,有一个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得好不好、快不快、乐不乐。“有效”包括了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和有效用。比如,语文“三老”之一的吕叔湘先生1978年对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用“少、慢、差、费”四个字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少,是指学习的效益少;慢,是指学习的效率低;差,是指学习的效果差;费,有两层意思,如果是说“所学”用处不大,是指学习的效用差,如果是说“费时、费力”,那是指学习的效率低。所以,我把“有效教学”表述为“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很显然,“有效地教”是条件,是基础;“有效地学”,才是根本,才是目的。我觉得“有效教学”应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表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与科学设定;表现为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积极认同和热切期待
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某个课程而言,教学目标有一个教学场景的目标,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一堂课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学期、一学年的目标,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教学目标有一个学科的独特目标,还有多个学科的共同目标。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目标最终是为学生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而奠基的整体目标。
就是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也有许多不同的呈现形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眼前的,也有长期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原发的,也有次生的;有可检测的,也有难以检测的。
作为教师应该整体把握,分层落实,应该照顾全面,突出重点。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学科教学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目标,往往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或者盲目夸大、刻意强化自己学科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并沒有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更不能很好地达成目标。表现在学生身上,其目标达成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实现程度是很成问题的。
二、有效教学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取舍;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愉悦接纳和真心喜爱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并且尽可能多地占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教师不宜将教材,尤其是教学资源和盘托出,更不能盲目拔高和加深教材难度。要对教材文本进行遴选、重组和改编,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归并和组合,使之成为利于目标达成,适切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静止的,也有动态的;有文字的,也有电子的;有现成的,也有教师自创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通过学习有限的内容,而产生无限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知识革命,知识的呈现方式、拥有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脑对知识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是存贮和提取,而是加工和处理。所以教学的功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承知识、累积知识。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适量和适度,常常错误地认为多教,即会多学;多学,必然多得。特别是在组织知识和技能训练时,常常出现“贪多求全”的现象,甚至出现大量的机械重复,从导致了学生的不堪重负和学习倦怠,酿成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苦果。
三、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娴熟建构与艺术运筹;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流程的设置,教学环境的创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技术的运用,教学生成的处置等等。
教师要善于建立流畅、生动的教学流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力增长、创新生发的积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完备的物质环境、活泼的制度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芳草地;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要善于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要善于敏锐、正确、灵活地处置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生成,把课堂生成看作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处置课堂生成中体现出最佳的教学机智。
一切适合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得对不对,全不全,好不好,还要关注学生学得乐不乐。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中,花俏、媚俗、浮躁、功利的现象相当普遍。
四、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觉反馈和有效检测;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收益的自我满足与不断超越
教师要及时、正确、全面地检测教学的效果,积极改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能开发出来,并得到发展和升华。教师不能光关注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成绩,要关注教与学的整体效益,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后续学习、人格完善与终身发展出发,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主体多个的教学评价体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只图表面的热闹,只会单一地、形式地评价等现象比比皆是。
有效教学不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活动,身心健康为代价。有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地得到能力的历练,智慧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效教学可以花更少的教学投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协调、和谐与共生双赢。有效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