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国中职学生继续升高职有多种途径和多重体系,中职学生毕业可通过考试的形式录取进入高职,也可以选择3+2、2+3或五年一贯制,即使是毕业参加工作了,也可以考取高职。多种录取方式使得中职升高职的学生较为特殊,年龄呈现较大差距,有16、17岁未成年学生,也有接近三十岁的学生,可以说,中职升高职的学生群体情况复杂,因此,给班主任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一学年班主任工作的参与观察中总结经验,概括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可行性管理措施。
【关键词】中职;高职;学生管理
一、中职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近年来高职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高职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全民职业教育的道路,因此中高职衔接教育和教学管理的衔接研究非常必要。目前的研究关注更多的是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校际合作等,而较少有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处于探索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多项调查认为目前中职、高职教育在课程教学领域存在不衔接、不协调1。中职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混乱,难易程度难以把握。而中职高职培养目标也存在文化脱节现象2。中职注重技能课,而高职作为大学教育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课程,因为中职学生在中职期间较少接触这些基础课程,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暴自弃。
大多數大专院校,对中职升高职学生和高考生实行分班管理。相比较,很多老师直言中职升高职很难管理,上课很少认真听,很少主动学习。在为人处世方面,部分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学间相处不融洽,较容易冲动,在网络上谩骂现象较普遍。种种乱象的背后,整个教育体系的衔接脱节是直接的原因。也正是教学衔接中的呈现的各种混乱,导致学生要么厌学,要么自信心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学生的管理就像是把学生强制性地关在笼子里,任你怎么鞭策和鼓舞,也收效甚微,因此中职高职衔接的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栅燕君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3。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苦难的问题,需要对中职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制定出更合理的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方式。
二、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缺乏进取精神是中职升高职学生当中普遍的一个现象。开学伊始,很多学生无法融入到大专课程的学习当中。一学年过去,经观察,很多学生仍然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无主动性,不去图书馆看书,自习纪律差,课堂上无所事事、玩手机或聊天打发时间,部分学生常有厌学情绪,无法稳定心思在课堂学习,旷课、迟到现象严重。总体上来讲,中职升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根本上来讲,是中职升高职学生普遍缺少目标和愿景,没有学习的动力。正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很难把学生的心思凝聚在教室里,大多数的班级管理强调严厉的制度,强迫性的要求学生出勤,结果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硬性的管理和强制性的措施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学生人群,更需要的是学习上的鼓舞。
缺乏独立性也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中职的办学定位在于技术技能的培训,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欠缺。中职生与高考生比较起来,中职生明显具有依赖性,表现为很多学生无法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例如钥匙丢了怎么办,水龙头坏了怎么办,贷款怎么办理等。特别是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很多学生表现惊慌失措,需要详细的解释或者手把手的指导才学会。在军训期间,艰苦的军训生活使有的学生极度抗拒,仅仅因为感冒或者经不住晒太阳,宁愿当逃兵回家。以上种种表现体现出学生缺少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以来家人、朋友或者老师来解决。学生这种不好的习惯以及心理定势,在今后的大专教育中需要纠正。
心理问题是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从长期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中得出,中职升高职学生出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心理狂躁症、自卑、孤僻等。心理狂躁在心理学上是指激动、动怒的不良情绪。有的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心理狂躁症经常体现在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当中,这类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喜欢反驳别人,不会正视问题本身,不承认错误,善于狡辩。这类学生多半是因为家庭背景复杂,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孩子的错误言行家长不给予纠正,因此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与这类学生相处,很难讲道理,不能站在教师或者权威的立场来教导学生,需要利用全班的学生对其施加影响。
自卑现象在这类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班会课上要求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大多数学生不能表现自如,无话可讲。通过与学生闲谈发现,有部分学生从来不会插话。经观察,这类学生长期沉各种网络游戏,或者手机游戏,封闭自己,不参加班集体管理,不参加校园活动,在校园中是一个独行侠。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自卑的心理无法克服,没有说话和沟通能力,很难在社会中自立。
三、管理措施
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工作,需要明确高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定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初级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区别在于,高级技能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更高的管理才能,以及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探索,不能脱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个最终的目标。 目前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班主任大多采取“说教式”和“管教式”的工作理念,强调学生服从管理,预防学生发生事故,一切以稳定大局为重,这种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转变思想,摒除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研究者主张柔性化管理,主张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主张班主任不在是一个管理者或权威者的角色,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对话者甚至是朋友的角色,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柔性化管理能偶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要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养班干,制定班級民主制度,而班主任需要从直接的班级管理中抽身,仅仅提供班级管理的意见、引导及服务。对于那些独立特性的学生,则需要单独攻破,争取学生的信任。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的管理中,柔性化的管理会给班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有部分学生无视班级管理制度和学校制度,无故旷课和迟到,不参加班级体活动,经过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之后,学生能够自主改正错误。但是随着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长期学习的乏味感,学生又会倒退回原来随意的学习方式。因此柔性化的管理还需要增加多方面的立体的服务。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就业等,事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班主任在学生当中强化正面影响。班主任应当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学生个人在专业上如何发展等,以班会或者讲座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和就业定位有及时的了解,进而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从这一点来考虑,中职升高职学生班级最好由专业任课老师兼任,任课老师专业知识过硬,对学生学习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做更好的跟踪和引导。班主任应该收集大量的资料信息,对本专业最新的信息及时宣传给大家,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推动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自然迎仍而解。
四、结语
由于中职高职教学衔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在当前遇到空前的难题,放任自流或者传统的封闭式管理都不再适用。中职升高职学生的管理需要柔性化,以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强化班级制度和班风建设。同时班主任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和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上积极推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学习上的竞争和压力。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是一个艰巨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付出更多耐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静锣、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教育与职业[J]. 2010(11).
[2]陈德明. 关于中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衔接初探.江西科技师范[J].2003(3).
[3]王小芳. 探讨中职向高职教育转轨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 管理学家[J].2010.05
【关键词】中职;高职;学生管理
一、中职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近年来高职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高职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全民职业教育的道路,因此中高职衔接教育和教学管理的衔接研究非常必要。目前的研究关注更多的是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校际合作等,而较少有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的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处于探索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多项调查认为目前中职、高职教育在课程教学领域存在不衔接、不协调1。中职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混乱,难易程度难以把握。而中职高职培养目标也存在文化脱节现象2。中职注重技能课,而高职作为大学教育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课程,因为中职学生在中职期间较少接触这些基础课程,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暴自弃。
大多數大专院校,对中职升高职学生和高考生实行分班管理。相比较,很多老师直言中职升高职很难管理,上课很少认真听,很少主动学习。在为人处世方面,部分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学间相处不融洽,较容易冲动,在网络上谩骂现象较普遍。种种乱象的背后,整个教育体系的衔接脱节是直接的原因。也正是教学衔接中的呈现的各种混乱,导致学生要么厌学,要么自信心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学生的管理就像是把学生强制性地关在笼子里,任你怎么鞭策和鼓舞,也收效甚微,因此中职高职衔接的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栅燕君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3。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苦难的问题,需要对中职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制定出更合理的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方式。
二、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缺乏进取精神是中职升高职学生当中普遍的一个现象。开学伊始,很多学生无法融入到大专课程的学习当中。一学年过去,经观察,很多学生仍然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无主动性,不去图书馆看书,自习纪律差,课堂上无所事事、玩手机或聊天打发时间,部分学生常有厌学情绪,无法稳定心思在课堂学习,旷课、迟到现象严重。总体上来讲,中职升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根本上来讲,是中职升高职学生普遍缺少目标和愿景,没有学习的动力。正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很难把学生的心思凝聚在教室里,大多数的班级管理强调严厉的制度,强迫性的要求学生出勤,结果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硬性的管理和强制性的措施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学生人群,更需要的是学习上的鼓舞。
缺乏独立性也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中职的办学定位在于技术技能的培训,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欠缺。中职生与高考生比较起来,中职生明显具有依赖性,表现为很多学生无法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例如钥匙丢了怎么办,水龙头坏了怎么办,贷款怎么办理等。特别是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很多学生表现惊慌失措,需要详细的解释或者手把手的指导才学会。在军训期间,艰苦的军训生活使有的学生极度抗拒,仅仅因为感冒或者经不住晒太阳,宁愿当逃兵回家。以上种种表现体现出学生缺少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以来家人、朋友或者老师来解决。学生这种不好的习惯以及心理定势,在今后的大专教育中需要纠正。
心理问题是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从长期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中得出,中职升高职学生出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心理狂躁症、自卑、孤僻等。心理狂躁在心理学上是指激动、动怒的不良情绪。有的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心理狂躁症经常体现在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当中,这类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喜欢反驳别人,不会正视问题本身,不承认错误,善于狡辩。这类学生多半是因为家庭背景复杂,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孩子的错误言行家长不给予纠正,因此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与这类学生相处,很难讲道理,不能站在教师或者权威的立场来教导学生,需要利用全班的学生对其施加影响。
自卑现象在这类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班会课上要求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大多数学生不能表现自如,无话可讲。通过与学生闲谈发现,有部分学生从来不会插话。经观察,这类学生长期沉各种网络游戏,或者手机游戏,封闭自己,不参加班集体管理,不参加校园活动,在校园中是一个独行侠。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自卑的心理无法克服,没有说话和沟通能力,很难在社会中自立。
三、管理措施
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工作,需要明确高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定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初级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区别在于,高级技能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更高的管理才能,以及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探索,不能脱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个最终的目标。 目前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班主任大多采取“说教式”和“管教式”的工作理念,强调学生服从管理,预防学生发生事故,一切以稳定大局为重,这种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转变思想,摒除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研究者主张柔性化管理,主张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主张班主任不在是一个管理者或权威者的角色,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对话者甚至是朋友的角色,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柔性化管理能偶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要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养班干,制定班級民主制度,而班主任需要从直接的班级管理中抽身,仅仅提供班级管理的意见、引导及服务。对于那些独立特性的学生,则需要单独攻破,争取学生的信任。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的管理中,柔性化的管理会给班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有部分学生无视班级管理制度和学校制度,无故旷课和迟到,不参加班级体活动,经过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之后,学生能够自主改正错误。但是随着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长期学习的乏味感,学生又会倒退回原来随意的学习方式。因此柔性化的管理还需要增加多方面的立体的服务。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包括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就业等,事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班主任在学生当中强化正面影响。班主任应当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学生个人在专业上如何发展等,以班会或者讲座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和就业定位有及时的了解,进而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从这一点来考虑,中职升高职学生班级最好由专业任课老师兼任,任课老师专业知识过硬,对学生学习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做更好的跟踪和引导。班主任应该收集大量的资料信息,对本专业最新的信息及时宣传给大家,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推动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自然迎仍而解。
四、结语
由于中职高职教学衔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在当前遇到空前的难题,放任自流或者传统的封闭式管理都不再适用。中职升高职学生的管理需要柔性化,以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强化班级制度和班风建设。同时班主任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和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上积极推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学习上的竞争和压力。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是一个艰巨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付出更多耐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静锣、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教育与职业[J]. 2010(11).
[2]陈德明. 关于中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衔接初探.江西科技师范[J].2003(3).
[3]王小芳. 探讨中职向高职教育转轨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 管理学家[J].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