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逆序词“互相-相互”论析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微观角度分析同素逆序词“互相-相互”,梳理其产生及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两词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相互”首见于东汉佛教文献,到唐代才见于中土文献,“互相”在汉代才见于中土文献,到魏晋才见于佛教文献;使用频率上,清代及其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相互”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互相”,其用例在近现代才渐显增势;语法功能上,“相互”和“互相”都可作状语,后期二者都有了作定语的新用法,不过这种新用法中“相互”较占优势。两词共存于现代汉语有经济原则和修辞价值方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其他文献
为探究不同产权属性下内控质量与安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选择2000-2015年深沪A股安徽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分别将资产收益率ROA及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选择迪
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客体的规律,发现了规律就等于发现了真理.科学成果的形成标志着科学家获得了真理,但人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第一定律中的绝对难度与真
基于协调理论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内涵,构建评价体系,建立相应模型。以2004-2013年数据为分析依据,对典型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市
论文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史出发,说明人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范畴.人是主体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体,高素质人才将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人的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