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诞是我喜欢的第一个90后文化人。当然,其实他是1989年生人,可是网上有篇文章的标题是《看懂李诞,才能和95后的消费者做生意》。这大约就是我的认知吧,李诞是专属于90后的文化现象——尽管我猜想他会反对“文化人”这三个字。
  我是因为他在《奇葩说》中担任导师才喜欢他的,在此之前,促成他红的所有产品我都没有看过。在《奇葩说》中有一集,蔡康永说,马东曾经说过李诞的底色是悲凉的。我很惊异,因为这句话,是马东在接受许知远的采访中用来形容自己的。可是大约我从节目中感知到的李诞就是如此的。他几乎放浪形骸、歇斯底里地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悲凉底色不被透露出来。
  但是李诞几乎是本能地用悲凉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并且他的眼界极为宽泛。他对人有着天然的慈悲心,例如在所有的嘉宾中,他极为真实地反对选手被淘汰;他对人类的天性和未来从来悲观,例如他认为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建筑在自知必死這样的一个前提上。
  他是一个天生的知识分子。悲观、敏感、崇尚个体价值、对世界充满同情、以同理心做无可挽回的拯救。我曾经说过,所有的英雄,都是怀着必死之心,等待世界灯灭的那一天,但是慈悲令他们飞蛾扑火般地寻找救赎道路。
  我猜想李诞之所有成为90后的标识,或许恰恰是迄今仍然在流行的“佛系”吧。在几乎所有的采访中,李诞都一再表达自己是拒绝崇高的,或者说,极不情愿使用最高词,比如很棒,而是都行,或者还行。
  他喜欢写作,但似乎写作也并不能成为他的追求,他只是“喜欢”写作,因为他告诉《人物》,如果连写作都没有了,他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了。他说,在我内心里,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他只是想赚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如果你不了解李诞的才华的话,这只是一个无知无识的人的浑话。可是从一个底色悲凉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你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放逐,不,应该是自我放弃。
  而我最为困惑的是:他对于佛教的理解几乎完全是与佛教背道而驰的。佛教从来并不告诉你逃避。所有的宗教到最后都是救赎之道。因为人有生老病死四苦,所以要逃脱轮回,只有修行脱离轮回。佛教的终极道路是极乐世界。而修佛的人,终于是要走上取西经的道路的。他那么聪明,他不懂?
  他的好朋友王建国告诉《人物》,“李诞研究的是临床佛学”。所以,所有李诞告诉你的,全是在表演。这一切都是生存之道。而最后,他的本质是:逃避责任。躲到个人里,逃避对世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里已经走火入魔。个人主义的本质从来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人类的整体福祉,个人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同时尊重和维护社会的秩序。然而在今天,个人主义成为了维护个体生存和利益的借口,而公共福祉全然消灭。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塑造。成功者的教育、环境与公共资源的输入、整整一代人和一个群体的滋养、整个社会的知识与共同财富的积累。这是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获取成功的公共供养系统。
  尤其是作为一个知识人,他/她对于整个社会是富有责任的。他所具有的能力,也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他因此是有义务将自己的认知、才能甚或是财富,反馈到世界与社会之中,从而社会的公共福祉,才能得以增长。尽管我们对于人类从来是悲观与悲凉的,但社会的救赎与希望之所以存在,恰在于人类总是薪尽火传,以个体的有限,增进总体社会的公共演化。
  然而,李诞用自己的生存机巧,有效地躲避了公共社会。他之所有拒绝严肃、拒绝崇高、拒绝一切有意义的行为,不过是在为自己逃避支付公共成本而设置的借口。这或许才是90后这个群体佛系的本质。因为人间不值得,所以佛系可以逃避责任。
  埃科所说的流动社会,或者更早之前所说的马铃薯社会(一个麻袋里装了马铃薯,但每个马铃薯都是个体的、无序的,没有公共性的),就是由一个个李诞所造就的。(本文为节选)
其他文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游会展局2017年中国路演于成都拉开帷幕。此次路演将覆盖成都、广州、上海和杭州四个城市,旨在长期推广加州的旅游业,深度探索开发中国新兴市场,以实现加州旅游業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拓展目标。
大概在两年前,第一批90后就已经开始“被30岁中年危机预警”了,然而那时候他们才不过二十六七岁。直到他们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的球星退了役,追过的偶像成了家,那个装载着青春记忆的年代已经摇摇欲坠。  所以尽管内心拒绝长大,但逢大事他们却不得不开始帮父母拿主意;他们有些仍喜欢自称“宝宝”,但也有些已经为人父母;他们也曾看起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现在,他们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随着2020年的到来
人人都在穿“遮肉神器”  运动裤,顾名思义,一开始是为运动员准备的。  20世纪20年代,法国运动品牌Le Coq Sportif的创始人?mile Camuset推出一条针织面料的灰色长裤,它吸汗力强,被视为第一条现代运动裤。随后不久,运动裤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运动员们的标配。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健身美体的概念在欧美国家兴起,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运动裤不再局限于竞技场,普罗大
我们活在这世界,总希望被理解、认同和被爱,这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也是生命里最炽热的光,有了那些,就算身处逆境,也有撑下去的动力。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地活在光里。  当抑郁症患者写下悲伤情绪时,总会遭受指责,被说成是传播负能量。试图轻生的人曾一次次的给出求救信号,可无人回应,甚至认为那是对方矫情。勤勤恳恳干活的人被压榨,在权势面前,他们成了没有尊严的工具人。更有的少年,做出很多破格的事,无非就是
表里如一 G-SHOCK × ACU联名腕表  融入中国风设计元素的“小猪福”锦盒,令新年变得更值得期待,它以G-SHOCK 系列中的DW-5600 为蓝本,用代表喜庆的中国红和金色为主打颜色,炫目又生动。翻过表背,倒寫的“福”、印有 ACU 标志性“针灸”标志以及可爱的小胖猪,以及中国传统的窗格元素各种跨界混合,更适合在聚会上徐徐脱下,然后一一与亲友道出,这款联名腕表的特别之处,也许就在于创造更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1日,阿富汗喀布尔。  尽管这些天铺天盖地都是阿富汗的新闻报道、到处都是针对塔利班的各种网络观点,但它们并没有更好地帮我走进阿富汗、理解阿富汗。我们的所闻所知,仍然局限在只言片语里。至于那片土地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看过那么多相关资讯,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句:  这些众说纷纭的言论,远不及我第一次阅读《追风筝的人》的感觉,来得
丽江古城。  “场租40元一次。”得到民宿老板的回复后,摄影师木木才放下心。她生怕占不到拍摄场地的位置,只好先跟老板下订。她要订的是当下特别流行的在丽江古城客栈屋顶拍摄的“坑位”。  身穿仙气飘飘的汉服,背后是连绵不断的纳西族灰色屋顶,古风十足。此时最好拿把小扇子或者带个瓷酒瓶,咔嚓咔嚓一轮猛拍,然后发条朋友圈。这是时下丽江游客们十分青睐的拍摄风格和场景之一。  在社交媒体上搜“丽江 屋顶”,会出
日前,赵忠祥和倪萍这对老搭档携手参加《王牌对王牌》节目,回忆春晚往事令人潸然泪下。  年过古稀,眼袋像年轮刻着岁月的痕迹,今年,赵忠祥已经77岁高龄了。  与倪萍搭档主持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无數中国人无法磨灭的记忆,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台风稳健、忠厚老实的长者,声音浑厚,压得住场子,让人听着放心。  从春晚舞台上的顶梁柱,到《动物世界》中的解说员,再到主持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和天津卫视的娱乐
每到春天,过境的黑翅长脚鹬都会在奥海中停留。绿头鸭(左上),金翅雀(左下)、白头鹎(右)都是北京终年可见的鸟类,后两者经常在我家小区出没。  观鸟这项在以前貌似比较小众的活动,恐怕是当前防疫常态化的形势下,最理想的休闲方式—不用聚集、远离闹市、贴近自然……现在就抬头仰视,从这个鸟类迁徙季开始,享受观鸟的乐趣吧!北京:社区观鸟记  你可知道,观鸟也是一种怡养心情的玩法?  在观鸟普及度高的欧美国家,
洪晃  “撒泼”成了流行词,我也来凑个热闹。大家知道我是北京生的美国人,我也会撒泼,但这和我生在北京毫无关系,因为我头一次看见撒泼,是在一个真的美国人身上。  十七岁那年,我在国际广播电台当播音员,英文组的专家,美籍华人武丽媛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她的好朋友林培瑞从美国来中国,武丽媛便叫我和他们一起出去玩。林培瑞是美国人,英文名字叫 Perry Link,一名汉学家。  我不记得我们那天都去哪里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