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任校长大多角色意识浓,工作表现欲强,他们深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往往急躁求效,“三把火”一烧,却事与愿违。新校长要想顺利地开好头、打开局面,我认为应念好“四jie”真言,把握“四jie”管理。
一“接”,乃承接之意
新校长对待前任校长,不可将其过去工作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更不可以在公开场合指责前任的失误,而应客观、正确地对待前任。承接前任的强项,改进前任的弱项。新校长要了解发挥前任的长处,虚心学习,以其之长,补己之短。对前任符合民意的工作思路、校园规划或尚未完成的工作,应该承接下来,切莫将前任的事不管,与前任之间划了一道严格的“三八线”,去“重打锣鼓另开张”,显示自己的高明。
承接前任的经验教训。经验是总结的,教训l是深刻的,教训比经验更宝贵。所以新校长要重视前任在工作中的经验,分析研究其成功奥秘,又要了解其工作中的失误,将其“教训”视为自己的财富,作为“前车之鉴”,以知“兴善、得失”。当然,“承接”不是不加分析地盲目继承,如对前任错误的决策,就应大胆调整,跳出前任的思维圈,找准工作突破口,尽快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
二“结”,乃团结之意
新校长更应切实重视内外和睦、团结。新校长的上任,打破了原先固有的人际平衡,人们不会很快地在心理上接纳新校长,且在这个时期,人心浮动离散,都旁观新校长的言行举止,这时新校长要平静有序地协调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内耗,缩短大家的交往距离,进行“人心重组”,达到与教工“亲密有间”,这样,新校长必须做到容人、知人、用人。“容人、知人”是团结的基础,“用人”是团结的核心。所谓容人,就是有“厚德载物”的一种精神,就是豁达大度、心胸开阔、宽于待人,能“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首先,要容得下与前任亲近的人。人们都有择善而从的心理,只要新校长处事公正、为人正直、不计前嫌,前任的“心腹”也可团结为自己的朋友。其次,容得下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校长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将教职工的理性或非理性的意见视为自己的工作的“校正器”,虚心听取、耐心解释,求大同、存小异,善听“逆耳”话,善待“偏激人”。最后,要容得下高于自己的人。新任校长不能“武大郎开店不容高人”,要将确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智囊团”成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长处。
容人必须用人,用人必先“知人”。若是校内选拔的新校长,肯定有“知人”的基础,对于异地来的新校长,就必须对教职工人品、性格、才能作个通盘了解,有针对性地“听之以言、期之以事”,去观其志、观其性、观其廉、观其信。做到知人善任,但切忌求全责备,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达到“善用物者,无无用之物;善用人者无无用之人。”的“用人”境界。新校长能做到以上的容人、知人、用人三者的统一,就会开创团结兴旺、和睦共济的新局面。
三“洁”,乃廉洁、整洁之意
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道”。新校长要廉洁公正,立身清白。表现在学校管理上,应增强透明度,力戒“暗箱操作”,作到重大决策、制度修订,财务福利、晋级升职等校务公开,给教职工一个明白,示自己一个清白。要求新校长在工作中决不搞双重标准,任人唯亲,依情施利。若只考虑政策如何向自己靠拢,如何向亲信倾斜,亲疏有别、厚此薄彼,校长权威就难以建立,无“信”而无“威”,就谈不上令行禁止了。新任校长名要淡泊,利要忍让,做到公款不沾手,好处不伸头,让名于优秀教师,让利于有贡献者。校长若不能克己奉公而私欲膨胀、争名逐利,抓到利益不放松,就不能取信于众,校长不廉政,教工难勤政,学校如何也搞不好。所以,新校长的廉洁是自我修身的需要,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需要,更是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校长还应注意校园环境的“整洁”。学校管理周期性长,管理成效是隐性慢进的,再好的管理方案也要通过~段时间去实施、检验。况且有些沉疴痼疾,要待机“开刀治疗”。而社会各方对新校长有急切的期待,很想看到新校长的新作为,要解决这一矛盾,新校长就应找准“切入点”。而抓校园环境之“整洁”,是新校长投资少、风险无、能立竿见影、最具实效的明智之举。新校长从“整洁就是纪律”“整洁就是形象”的认识高度去抓环境清洁,就等于拉开了管理的序幕,让清新有序的育人新环境,满足社会各方对新校长的期盼心理,从而使新校长一开始就处在良性评价之中。
四“节”,乃节制、节俭之意。
新校长,新官上任,初执权杖,春风得意,如能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一些遗留、棘手~口]题,这当然是应该的,但如果恃权自重,肆无忌惮滥用权力,就容易激化矛盾。“用权要留三分空”,要克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腐败想法,慎用手中权,节制手中权,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没有节制的权力必然导致对抗。所以新校长遇事不宜操之过急,要善于钝化矛盾,多途径、耐心地处理问题,尽可能减少权力因素,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新校长要树立“节俭办学”意识。古人都深知“强本而节用”,何况学校非产业实体,无经济来源,有限的杂费也是入不敷出,新校长应当用好每一分钱,办好每一件事,不能大手大脚地乱开支,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口上,量入而出。决不能不考虑偿还能力,盲目借债,兴土木、添设备,使自己陷于繁重的债务中不能自拔,那样,势必弱化对学校的管理,导致“硬件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的严重后果。
新校长大多有开拓创新精神,但也易急躁冒进、考虑不周,只要把握“接、结、洁、节”四字真言,对打开新局面,必有裨益。
(作者单位:安徽东至县第三中学)
一“接”,乃承接之意
新校长对待前任校长,不可将其过去工作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更不可以在公开场合指责前任的失误,而应客观、正确地对待前任。承接前任的强项,改进前任的弱项。新校长要了解发挥前任的长处,虚心学习,以其之长,补己之短。对前任符合民意的工作思路、校园规划或尚未完成的工作,应该承接下来,切莫将前任的事不管,与前任之间划了一道严格的“三八线”,去“重打锣鼓另开张”,显示自己的高明。
承接前任的经验教训。经验是总结的,教训l是深刻的,教训比经验更宝贵。所以新校长要重视前任在工作中的经验,分析研究其成功奥秘,又要了解其工作中的失误,将其“教训”视为自己的财富,作为“前车之鉴”,以知“兴善、得失”。当然,“承接”不是不加分析地盲目继承,如对前任错误的决策,就应大胆调整,跳出前任的思维圈,找准工作突破口,尽快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
二“结”,乃团结之意
新校长更应切实重视内外和睦、团结。新校长的上任,打破了原先固有的人际平衡,人们不会很快地在心理上接纳新校长,且在这个时期,人心浮动离散,都旁观新校长的言行举止,这时新校长要平静有序地协调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内耗,缩短大家的交往距离,进行“人心重组”,达到与教工“亲密有间”,这样,新校长必须做到容人、知人、用人。“容人、知人”是团结的基础,“用人”是团结的核心。所谓容人,就是有“厚德载物”的一种精神,就是豁达大度、心胸开阔、宽于待人,能“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首先,要容得下与前任亲近的人。人们都有择善而从的心理,只要新校长处事公正、为人正直、不计前嫌,前任的“心腹”也可团结为自己的朋友。其次,容得下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校长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将教职工的理性或非理性的意见视为自己的工作的“校正器”,虚心听取、耐心解释,求大同、存小异,善听“逆耳”话,善待“偏激人”。最后,要容得下高于自己的人。新任校长不能“武大郎开店不容高人”,要将确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智囊团”成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长处。
容人必须用人,用人必先“知人”。若是校内选拔的新校长,肯定有“知人”的基础,对于异地来的新校长,就必须对教职工人品、性格、才能作个通盘了解,有针对性地“听之以言、期之以事”,去观其志、观其性、观其廉、观其信。做到知人善任,但切忌求全责备,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达到“善用物者,无无用之物;善用人者无无用之人。”的“用人”境界。新校长能做到以上的容人、知人、用人三者的统一,就会开创团结兴旺、和睦共济的新局面。
三“洁”,乃廉洁、整洁之意
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道”。新校长要廉洁公正,立身清白。表现在学校管理上,应增强透明度,力戒“暗箱操作”,作到重大决策、制度修订,财务福利、晋级升职等校务公开,给教职工一个明白,示自己一个清白。要求新校长在工作中决不搞双重标准,任人唯亲,依情施利。若只考虑政策如何向自己靠拢,如何向亲信倾斜,亲疏有别、厚此薄彼,校长权威就难以建立,无“信”而无“威”,就谈不上令行禁止了。新任校长名要淡泊,利要忍让,做到公款不沾手,好处不伸头,让名于优秀教师,让利于有贡献者。校长若不能克己奉公而私欲膨胀、争名逐利,抓到利益不放松,就不能取信于众,校长不廉政,教工难勤政,学校如何也搞不好。所以,新校长的廉洁是自我修身的需要,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需要,更是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校长还应注意校园环境的“整洁”。学校管理周期性长,管理成效是隐性慢进的,再好的管理方案也要通过~段时间去实施、检验。况且有些沉疴痼疾,要待机“开刀治疗”。而社会各方对新校长有急切的期待,很想看到新校长的新作为,要解决这一矛盾,新校长就应找准“切入点”。而抓校园环境之“整洁”,是新校长投资少、风险无、能立竿见影、最具实效的明智之举。新校长从“整洁就是纪律”“整洁就是形象”的认识高度去抓环境清洁,就等于拉开了管理的序幕,让清新有序的育人新环境,满足社会各方对新校长的期盼心理,从而使新校长一开始就处在良性评价之中。
四“节”,乃节制、节俭之意。
新校长,新官上任,初执权杖,春风得意,如能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一些遗留、棘手~口]题,这当然是应该的,但如果恃权自重,肆无忌惮滥用权力,就容易激化矛盾。“用权要留三分空”,要克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腐败想法,慎用手中权,节制手中权,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没有节制的权力必然导致对抗。所以新校长遇事不宜操之过急,要善于钝化矛盾,多途径、耐心地处理问题,尽可能减少权力因素,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新校长要树立“节俭办学”意识。古人都深知“强本而节用”,何况学校非产业实体,无经济来源,有限的杂费也是入不敷出,新校长应当用好每一分钱,办好每一件事,不能大手大脚地乱开支,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口上,量入而出。决不能不考虑偿还能力,盲目借债,兴土木、添设备,使自己陷于繁重的债务中不能自拔,那样,势必弱化对学校的管理,导致“硬件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的严重后果。
新校长大多有开拓创新精神,但也易急躁冒进、考虑不周,只要把握“接、结、洁、节”四字真言,对打开新局面,必有裨益。
(作者单位:安徽东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