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读数学”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段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运用阅读技巧从各种各样的阅读中获取信息。“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读数学”教学策略:读数学教材,抓住学习的本质;读数学习题,深挖数学信息;读数学课外书,感受数学文化;读生活中的数学,延展学科界限。“读数学”教学能让学生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应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读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种语言形式,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学习语言离不开阅读,因此学习数学也需要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数学阅读中,学生需要将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符号、图形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能够运用阅读技巧从各种各样的阅读中获取信息。数学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从阅读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是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读数学”的内涵与理论背景
  “读数学”是一种方法,是指用“读”的形式理解数学知识,获取数学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读数学”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因此,“读数学”不是简单的阅读活动,而是复杂的,牵涉到数学语言理解和思维逻辑训练的学习活动。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需要经过从外部环境中受到刺激到内部认知结构的知觉,到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再到长时记忆的过程。“读数学”也是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得到信息刺激,在内部认知结构中不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调动内部认知结构的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整合头脑中的新旧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或进行长时记忆。
  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来看,“读数学”的学习活动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头脑中多学科知识的参与,进而在头脑中加工整合,更深入地理解数学信息,进行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读数学”与“跨学科学习”都融入了综合性的思维,因为“读数学”中“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旨在从多样的阅读材料中开阔思维,最终回归到数学深度学习的层面,因此“读数学”是综合性的深度学习方式。
  二、“读数学”的应用策略探析
  (一)读数学教材,抓住学习的本质
  教师在教学备课时需要阅读教材,学生在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前也应该阅读数学教材。学生读数学教材是为了把握数学学习内容的范围、深浅,既从总体上认识一段时间内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从知识点的方面把握学习重难点,从而编织数学知识网,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数学教材,既有泛读也有精读,既有深读也有浅读,既读概念也讀题目,既读课本内容也读延伸内容。
  在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读”教材,即读一读数学教材的目录,翻一翻数学教材的单元主题,看一看数学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在翻阅中大致了解一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在头脑里形成对这些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在单元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单元的教材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复述、讲解、摘抄、提出疑问等形式将自己阅读单元内容的成果呈现出来,将自己获取的数学信息进行综合性整合,在“读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某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精读这一节的教材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提出疑问,整合知识点,将学习的内容与更大的知识网络挂钩,形成系统认识,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
  (二)读数学习题,深挖数学信息
  数学习题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思考题、生活化问题等等,无论什么样的数学练习题,要想做好都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数学题阅读的时间和方法是不同的,例如:计算题需要快速阅读,之后就转入计算;应用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阅读,找出问题与条件,进而思考解题;生活化问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习题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解决的方法。学生在阅读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并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数学抽象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读数学习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在初步了解题意的基础上整合数学信息,发动数学思考,正确审题,为解题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提供基础。在阅读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例如:边读边画,画出数量关系;边读边思,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边读边写,写出自己的疑问;边读边总结,列出可以利用的关系式;边读边假设,设计方程解法等等。这样,学生的习题阅读是带着思考来阅读的,是能够调动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的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能力。
  (三)读数学课外书,感受数学文化
  数学教材只是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的缩影,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数学故事、数学书籍和生活中。阅读数学课外书既是对教材上数学知识的拓展,也是引领学生深入数学思考的途径。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书品目繁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内容,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在阅读数学课外书方面,教师是阅读的触发者、引领者和资源提供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阅读数学课外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阅读更多有关的数学知识,拓展教材的同时开阔眼界,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文化的感知者,进而理解并传承。   (四)读生活中的数学,延展学科界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创设生活情境同样重要的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进行深入解读,进而延展学科界限,让数学课程在生活中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综合性的数学思维。对生活中的数学的阅读更多的是发现和解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数学美,进而运用多学科或者综合性思维进行数学解读,是更具挑战性、趣味性的数学阅读活动。在生活中遇到数学情境时,学生可以先将数学情境和数学信息有条理地梳理一遍,找出相应的问题,这一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思考、计算是阅读的后续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进而阅读数学信息,提升思考能力。
  三、“读数学”教学的启示
  在“读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读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读的主体,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输入更多的信息,发掘更多的信息,利用更多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认知加工,进而理解困难情境,想出解决的办法。第一,“读数学”是对数学情境的冷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读”是输入新的问题情境的方式,也是连接知识网络的途径。给予学生一段认识新的问题情境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学生可以冷静地思考。第二,“读数学”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乐趣。学生在阅读各种各样的數学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开阔视野,让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能够调动更多的思维路径,引发思维的活跃性。第三,“读数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读数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最重要的是方法的运用,“读”的方法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做”的方法、“体验”的方法、“说”的方法等,也是值得探索的数学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方法的运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杰剑,易良斌.在自主阅读中丰富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经验[J].中学数学,2013(24).
  [3]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张华.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管理,2017(11).
  [5]陆小琴.数学阅读之——益、精、细、法、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
  [6]廖永珍.初探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J].湖南教育(数学),2007(0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初步阐述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在玩耍中成长起来。游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同样受小学生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因游戏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研学后教;游戏;课堂教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人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素养;数感;教学策略  有不少数据表明,学生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人仅
摘 要:在当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实践、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注重学生发展,与番禺区提出的“研学后教”理念相吻合。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教师应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以课程引领提升学生素养,依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维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学后教;综合实践学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后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研学后教”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充分发挥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  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
摘 要: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德育及成长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对教育认识普遍不高,家庭教育相对薄弱。有鉴于此,笔者在家校共育建设工作中,就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家校沟通以及家长培训等工作策略进行探索,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三全育人”的德育格局。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
【摘 要】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形式。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到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目的而采取的行动。而研学活动是在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设计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活动。好的研学活动能帮助学生高效实现研学目标。研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依托已有的教材背景和学生背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学习的过程性、生成效果的检测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性以及学生兴趣的激发性。  【关键
摘 要:法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最基本、最有力、最持久的条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回应了人民关切,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理应成为《民法典》普法工作的大后方。思政课堂
摘 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帮助学生如何积累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文章主要从观察、阅读、实践三方面来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具体来说,教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成长经历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教
摘要:在小学阶段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体验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学效果。笔者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意义,并着重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
摘 要:文化和教育是相互作用的,教育受到文化的制约与影响,文化也因教育而得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沉淀,留下了一大批优秀文化,这些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但可以教育、引导学生,更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教育、管理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水平。  关键词:灰塑艺术;育人活动;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