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cfje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借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是广大科学教师面临的课题。我们要使之成为现实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为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做准备工作
   国务委员陈至立曾指出:“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形式势在必行。
   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必然会改变教学过程的模式,那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较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操作信息技术,这种认识和操作运用不只是简单的技巧,而且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化,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而已。如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方法是陈旧的,与普通的挂图没有什么两样,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只有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从而改变了教学方法,创建一个真正的信息技术环境,并使其发挥作用。
  
   二、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我们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这片广阔的天地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和图片、网络的资源等形式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了对知识接收能力,以及解决一些常规实验不能解决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多媒体上的学习材料融文字、图片、影像、音乐等信息为一体,不仅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渴。其次,教学资源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让学生根据经验讲述什么食物生吃、什么食物熟吃时,如果只让学生举例生、熟食肯定会显得无聊无趣,而把食材全部带来课堂也是不现实的,这时利用白板课件把食物图片放在一页上以闪光灯形式一一呈现,就显得十分生动有趣了。
   2、网络资源的运用
   首先,把网络材料应用于观察教学,在丰富教学材料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其真实、及时、知识性来提高学生对观察课的兴趣,进而极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网址或制作网页,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进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我在教授《地球内部的运动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时,发现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离学生的思维比较远,因此我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现象浓缩进教室。我带领学生来到电脑教室,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先从学生最关注地震和火灾入手,了解现状,并且注意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的“原型”和最新的信息,查询有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由于本课的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探索工具”与实验教学整合,由此,使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在整堂课中,不仅大大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使他们人人积极动脑思考,小组间团结合作。
  
   三、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的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滥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件中穿插了大量图像、艺术字、动画、视频、音乐等素材,令人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缺乏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图片、文字的出现加了旋转、声音等特效,学生只是注意了旋转、声音,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图片和文字的内容。视频、动画过长,浪费了时间,常常使课堂教学有始无终,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
   2、不能让信息技术一揽包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有的教育家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就要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同样地,小学科学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探究是研究科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切身体验。在自主观察、探究中,在发现现象、总结规律,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浪费时间、并且实验过程难组织,不如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演示,效果好。那么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整节课学生没有做过一个实验,没有真正思考过一个问题,也没有自主学习过什么内容,只是欣赏了精彩的动画模拟演示实验,全无思索地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必将形成思维上的惰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学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
  
   四、在科学课堂创建信息技术环境的展望
   目前,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到在科学课堂创建信息技术环境对于改革自然教学的模式、策略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科学课堂创建信息技术环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
   相信随着在科学课堂中创建信息技术环境深入发展,必将进入全方位的改革阶段,实现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科学教学也必将与其它学科一样,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而且,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拓宽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各种挑战。
  
   【作者单位:苏州市沧浪区姑香苑小学江苏215004】
其他文献
齐都花园小学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六大工程建设”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的教育目的,在重新审视“三线争三好”体系创建基础上,提出了“聚焦‘三线三好’,实践‘生本德育’”的教育新理念,实现了德育品牌学校的打造。  一、创建德育体系,促进三线共同提高  在学校德育体系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聚焦“三线三好”,重点突出了“三线优化”工作:  1、优化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拓展成微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MIMICS软件将上颌骨CT的DICOM数据删选出常用植入点第一磨牙近中区牙槽骨
如果说,语文阅读课堂的天空绚丽无比,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读书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和谐发展。  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扎实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课外阅读,撑起课堂教学的另外一片天。  一、为学生的课外阅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化地教学就要从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出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措施来开展进行,只有这样学科的教学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获得教学上的成功。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引进以及应用成为了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口头以及板书的传教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教学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机遇,也是实现科学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
近日,省教育厅在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就2011年我省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做出规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心理、家庭条件、好奇心比起大城市的孩子是天渊之别,良莠不齐。班主任要构建一个健康、团结、奋进、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09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超重学生明显增多,学生的不良视力据高不下。然而最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其结果显示:2009年出现的问题依旧出现,而且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更加糟糕,这着实让我们担忧。因此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初步探讨农村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