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的大树四季常青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1911年的季羡林,活了将近一百岁。他从年轻时开始发表散文;晚年更是笔耕不辍,成为少有的丰收季。用“四季常青”概括他的散文创作与思考,可以说并不为过。读他的散文时,我的眼前常晃动着四季常青的古老松柏,那就是季羡林给我留下的清晰形象。

1.小情与大爱


  世上往往离不开一个“情”字。散文尤其重情,无情之文难以让人驻足,更不要说引起心灵共鸣和产生知音之感。季羡林认为,不只是抒情散文,就是一般的说理散文也不能无情。散文理论家林非曾将“真情”说成是散文“生命线”。其实,贯穿于季羡林散文始终的是真情,这是理解其散文和人生的关键与枢纽。
  小抒情与私情书写成为季羡林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包括母子情深、夫妻之爱、朋友之情、宠物之好、娱乐之欢,从中可见作者起于自身、来源于生活的点滴感触。在此,情特别是真情如血脉一样流动,在可知可感中显示生命力的跳跃。《赋得永久的悔》是季羡林散文的代表作,其中充满撕心裂肺的思母情愫,就是因为自己从六岁出去读书之后,只回了三次家,这还包括为母亲奔丧。直到后来,作者才理解多年母亲倚门望眼、翘首以盼爱子归来的心情。另外,季羡林写了不少回忆文,特别是关于旧人和老友的文章,其中最难得的是一个“情”字,它们像陈年老酒经过岁月酝酿变得醇厚美妙,滋润读者心怀。小爱与私爱特别是深情,使季羡林散文很接地气,也是真实的自我流露与表达。
  博大的爱是季羡林散文的另一境界与品质。如只写一己私我小情,哪怕写得再真实感人,也难达到洗礼作用,更不要说让人的心灵和精神进入神圣境地。季羡林散文能从自我情感进入大爱,一下子让作品升华了。《三个小女孩》写的分别是两岁、五六岁和十二岁的陌生小女孩对“我”的依恋,作者将这称为“平生一大乐事,一桩怪事”。草木山石、小动物常能进入季羡林笔下,幻化成一缕缕博爱的丝线,于是垂钓起读者的悲悯之情。《咪咪》写的是一只小猫,从中可见作者内心的柔软与仁慈。由此,作者在文中表示:“我一向主张,对小孩子和小动物这些弱者,动手打就是犯罪。”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对弱者富有同情与爱,所以小孩子与小猫不设防,愿与作者“我”亲近,是两颗童心将老少两代、人与动物连在一起。
  爱国精神是另一种爱的提升,所以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季羡林写出这样的句子:“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当然,他又绝不是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而是有人类情怀,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喜雨》中这样写道:“请我们的天老爷把现在下着的春雨,分出一部分,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分到非洲去降,救活那里的人民、禽、兽,还有植物,使普天之下共此甘霖。”
  小我私情仿佛是一棵大树的根脉,博大的爱则如来自高天的无私阳光,季羡林散文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于是有了天地情怀,也给散文注入勃勃的生机活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境界。

2.平淡与神奇


  在一般人看来,季羡林过于平淡无奇,不论是学术人生还是散文创作都是如此。于是,谈起季羡林,人们总会拿他平凡的外表说事儿,并称扬他被误以为是清洁工这件事儿。其实,人们过于强调季羡林的平凡,但容易忽略他的神奇。
  确实,透过季羡林的文学人生可见其平淡儒雅的君子形象,这也是他与张中行的共同之处,也是当下最缺乏的精神气质。不论为人还是散文都可作如是观。这也正好符合散文的平淡自然的本性,是得道者的大道藏身。就如林语堂在《说本色之美》中所言:“文人稍有高见者,都看不起堆砌辞藻,都渐趋平淡,以平淡为文学最高佳境。”不过,林语堂接着又说:“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运用之,便成天地间至文。”将这话用在季羡林散文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在“奇思妙想”上,季羡林散文别有风采。
  《神奇的丝瓜》是写植物的,题目被冠以“神奇”,于是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普通的、平时不为人注意的丝瓜的奇妙。这不仅表现在丝瓜藤蔓与丝瓜的疯长速度,更在于它本身的调整功能,甚至充满不为人知的智慧。他写道:“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還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这样的文章是有一双发现神奇的慧眼的。
  《红》也是摆脱黑白式平淡的写法。整体文章的主线是写那个“有一张纯朴的脸”的卖绿豆的小贩;然而,小贩对于孩子时的“我”的微笑,让“我”心惊。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曾做过土匪,后来被捉住杀了头。作者写到,小贩被杀时“一道红的血光在我眼前一闪。我的眼花了。回看西天的晚霞正在天边上结成了一朵大大的红的花”。这样的故事与笔法,再加上对于“红色”的敏感,一下子将作品引入“红”的意境,给人一种神奇莫测之感。这是平淡中有神奇写法,足见季羡林散文及其思维方式的神妙。
  《槐花》是一篇关于平凡与神奇的辩证关系的散文。作者说,他在北京特别是北京大学朗润园从未感到洋槐的特殊,但一个外国朋友却为其美丽和香气感染;同理,他在印度为耸入云天、红如朝阳的木棉树大红花惊诧,本国人却并不感到神奇。为此,季羡林总结道:“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这几乎是一个关于平凡与神奇的哲学问题。



  有人认为,季羡林是个好好先生,其散文及其对散文的看法也是平常温润的。甚至因此对季羡林散文不以为然。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够全面。季羡林在平淡质朴、温润自然中也是有风骨甚至是有刺的,其个性独见不输于人。
  如在《漫谈散文》中,季羡林直言自己的散文观。他说:“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戏剧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
  作者还对散文给予最高评价,他说:“我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散文。”他还说:“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我还以为,散文最忌平板。”“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有这样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再充之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长期以来,在新文学的四大体裁中,人们普遍高估诗歌、小说、戏剧的成就,对散文多有贬低甚至不屑,季羡林的看法却正相反,不能不说他自有主见。
  如此,就可以理解,季羡林散文在平淡自然中又有超越性,那就是对于神奇和变化的向往;反过来,奇思妙想也使得他的平淡均衡更加稳实内敛。这是一个动态、均衡、变动的发展过程。

3.理性与诗意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季羡林散文属于学者散文。但与一般意义上过于重视知识,特别是将知识进行罗列堆砌以及卖弄不同,他谦和、低调,甚至有点儿自我贬低。最重要的是,季羡林有一种将知识硬块冲淡的能力,从而使其散文闪烁着一种异样的美。诗意是其中最为突出的。
  季羡林散文中多理性哲思,其中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理性的判断,也有思想的光芒,还有智慧的闪现,特别是对于国家、民族、时代、社会、人民、人生、哲学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担当。在《东方文化要重现辉煌》《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现代化》等文章中,季羡林直言东方文化复兴代表着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他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更是被不少人嘲笑诋毁。其实,季羡林的不少思考是辩证和超前的,如他说:“搞国学,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而没有传统文化,是无根之‘化’,是‘全盘西化’,在有数千年文化史的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观点,在今天看来这一看法也是有价值的。





  不过,季羡林散文中始终有一股清泉,它清澈、纯净、浪漫、优雅地一直能流到你的心中。这是许多学者散文达不到的,也是应该学习借鉴的。许多文化散文特别是大文化散文被知识、概念、逻辑、理念堵了门窗和气孔,于是将文章越写越死。季羡林的《寸草心》《芝兰之室》《晨趣》《清塘荷韵》《梦萦水木清华》《两行写在泥土上的字》《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梦萦红楼》《梦游21世纪》《佛山心影》《一朵红色石竹花》《星光的海洋》《海上世界》等,只看题目就能感受到其间的诗性与美妙,而其诗心、诗眼、诗意、诗趣,更让散文变得通透、明净、湿润、光洁。《二月兰》有着紫色的清纯和早春的气息,《听雨》则将自己融入詩的意境。作者写道:“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季羡林喜欢用四言表达,这更增加了诗意节奏与美感,在典雅中自有一种潇洒。在《咪咪》中,作者写香港美景:“此地背山面海,临窗一望,海天混茫,水波不兴,青螺数点,帆影一片,风光异常美妙,园中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兼又有主人盛情款待,我心中此时乐也。”将四言与长句杂糅,长短句相得益彰,更衬托出诗意之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诗意如点豆腐用的卤水,将季羡林的学者散文点醒和化开,变得通达舒畅和自然明快起来,也有了思想智慧和艺术灵光,获得对于散文真实的超越性理解。
  总之,季羡林散文有生活、有知识、有视野、有深情、有个性、有思想、有灵感、有智慧,再加上有天地情怀、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自信,还有现代意识与世界眼光,这就决定了他不仅成为大家,还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智者。于是,季羡林的散文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成为读者心中美好的花朵与果实。
  (来源: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将朗读要求贯彻在各个学段的始终。朗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新的风向标,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在朗读教学中发生了作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这让教育学家们又一次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在语文教学中地进行朗读?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朗读教学也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化的朗读教学是最为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如何用?怎么用?成为了难题。本文在相互关联中研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
创客教育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是随同创客运动不断发展而孕育产生的,它不但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慢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创客教育在社会、初高等学校中紧锣密鼓地开展,它也为培育学生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指引。同时,创客教育的开展需要与此适合的创客空间作为平台,可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适合开展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阻碍创客教育的发展进程是因为没有适合的创客空间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如何能让创客教育提高中
聚焦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电视剧《功勋》故事接近尾声。剧中,几位科学工作者在职业的“高光时刻”之外,他们的家庭故事、情感故事同样触动人心。剧作通过极具共情的叙事手法勾连起“大家”与“小家”,让观众能站在普通人的情感逻辑中凝视了不起的功勋之路。  《功勋》用八个单元记录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的事迹。早在立项之初,《功勋》总导
期刊
在2019年上映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为了呈现总理晚年生病的状态,刘劲用半年时间拼命减肥,瘦了28斤。  作为扮演周恩来总理次数最多的演员,刘劲有他的独特之处,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显现出其对特型表演领域的开拓。他将角色渗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只有一分钟的空闲,也能在其可触及的地方,摸出一本关于周恩来总理的书籍,随时阅读推敲。  但刘劲也曾经历过挫败与挣扎,经过岁月的浸染和数次表演的积累,他对周恩
期刊
抖音独立电商APP箭在弦上。  短短数月时间,字节跳动动作频频,尤其是一系列高管变动和投资布局。  今年5月底,抖音电商组织架构调整后,业务分为中国区与非中国区,原巨量引擎商业产品中国区负责人魏雯雯担任抖音电商中国区负责人,抖音电商运营总负责人木青向其汇报;跨境电商业务则由周翀带队,向字节跳动电商负责人康泽宇汇报,二人此前在字节跳动海外产品Helo团队同样为上下级关系。  与此同时,抖音电商展开大
期刊
2020年,隆基股份的李振国、李喜燕夫妇,凭借475亿元的财富成为陕西首富,另两大股东李春安、钟宝申则分别以260亿、40亿财富位列第2、第7。  “光伏多首富”,但这样的批量造富却也并不常见。尤为特殊的是,李振国、李春安、钟宝申不但同为河南老乡,而且还同为兰州大学的校友,而推动兰大进入前所未有的科研“黄金时代”的奠基人,正是老校长——江隆基。性格互补  2005年9月的一天,在马来西亚结束公务,
期刊
你最近吃海底捞了么?  11月5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决定在未来56天内逐渐关停300家门店。  “做出关店的决定是艰难的。”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告诉虎嗅,暂时关店是海底捞一次周期性调整,在调整期间内海底捞会重新打磨组织架构并缩小管理半径。  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关店潮,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本次关店力度之大:2019年全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为308家,本次关店相当于把这一整年
期刊
“特别让我落泪的是,最后美军发现前方有敌人,走近一看发现是已经冻死在雪地里的中国军人,他们保持着握枪、警戒和发电报的姿势,就这样被冻死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依旧坚守着。”这是一位观众观看电影《长津湖》之后的感受。电影是艺术创作,亲身经历者的口述因事实的力量更具冲击力。走出影院,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一起听听亲历者的“长津湖”记忆,感受历史细节带给我们的震撼。  1950年11月27日黄昏时分,中国人
期刊
意外之外的时间点,意料之中的结果,快手管理层突然公告变阵。  坊间一直关注快手如何解决“双核”管理的决策效率问题,就在10月29日晚间有了答案。快手科技发布公告称,快手董事长兼 CEO 宿华辞去 CEO 一职,快手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接任该职位。宿华将继续担任快手董事长、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委员。  快手主动终结了公司最高领导层“双核”管理的模式,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再次发生互换,从做gif起家的
期刊
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教育部曾委托一个特殊的协会——中国老教授协会,为高校学生开讲《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的课程。  其中的一位老教授,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格魅力,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六万余位听众,并使他们深深折服。他在课上如是说:  “我在美国留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我选择了回国,而他留在了美国。他搞的是美国的洲际导弹,我搞的是中国的洲际导弹。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而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