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是十分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教授学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学习其他的新知识。新课改的观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然而这个角色的转变,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的学习总结,更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现代教育观念是教育的立教之本,也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被灌输知识,然而被灌输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定性思想,这样就很难有创新。尤其是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而且在考试中,题型也是变化多样的,然而传统教学把定性思维传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很难将数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考试中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传统思想,将传统和新课标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并且运用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海洋的自由翱翔
  二、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情景
  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由于贴近生活这种问题不仅深受学生欢迎,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对熟悉的问题进行挖掘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通过这种问题情境,设置的一些就习题的变式训练不仅巩固旧知识,同时还可以从旧知识中挖掘、发展新知识和新方法,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这样可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通过习题锻炼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所以教学设计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其次,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要遵循从问题情境出发,寻找结论应用与推广基本过程。最后,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从生活中感受数学。例如在函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函数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取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设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維。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因素,鼓励求异思维,启发逆向思维,引导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新课标中教师思想的转化,教学观的转化已经是新教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教师适应了这样的改革,那么学生的进步就指日可待,由此可见,这次改革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为了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祖国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也应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让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能在生活中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从而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组织每个教学环节,以此来完善我们的教学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上升,影视资源也将逐渐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应用。这样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基本国策,本文对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有效运用影视资源提出相关建议。可以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数学技能技巧上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上的强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怎么去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生
随着教育不断地改革更新,新教材、新理念使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
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记“画蛇添足”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自从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默默地在农村学校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我发现在农村小学每次学生考试或者做练习,分数应用题是错误率最高的题目,每一年我都参加高年级期末数学阅卷,也写了好多试卷分析报告,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所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分数应用题学得好,也能为初中学好数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好分数应用题,那么必须懂得寻找单位“1”,只要能掌
作业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作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和身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作业的针对性: 实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