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业水平考试备考中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需的。近两年的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的英语试题表现出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阅读是考查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获取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总结了影响读者对语篇理解程度的三种变量。(1)作者变量;(2)语篇变量:一般指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3)读者变量:指读者已有的文化知识、内部信息或非视觉信息、阅读水平、智力、动机、能力倾向等。其中,文化知识是读者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消极的文化模式,如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和积极的文化模式,如思维模式、观念体系、行为礼仪等。在作者变量和语篇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学生越是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典故、历史和风土人情,越是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深层次含义,从而正确获取信息。《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帮助学生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减少乃至消除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但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词汇和句子理解分析,忽视文化知识背景的介绍,孤立地分析语言知识,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即使很好地掌握了语言知识,也会由于对文化知识的误解,错误地理解信息。同时,近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不断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例如: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英语试卷阅读c,就是一篇关于肢体语言因各国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的文章,如果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做题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在学业水平测试备考阅读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词汇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词语承载的内涵意义可能是不相同的。词的内涵意义在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可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达到正确理解文本的目的。英语里的statesman具有loyalty,devotion to public welfare之类的内涵意义,politician具有deceit,bragging,villainy之类的内涵意义,这个区别类似于汉语中的“政治家”和“政客”。汉语中“狼”的内涵侧重好色,英语里的“wolf”侧重凶残;汉语中的“龙”是帝王吉祥的象征,英语里的“dragon”是喷火吐焰的标志,同一个词承载的内涵意义不尽相同。例如:汉语中的“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等相联系,英语中的“magpie”却常跟“唠叨、饶舌”等相联系;汉语中的“猫头鹰”常跟“厄运”有关,英语中的“owl”却常跟“冷静、智慧”相联系。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仅仅从汉语角度体会词语的意义,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查词典,从词汇的英语释义中理解词汇的文化含义和细微的语义差别。
  2.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延伸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话题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历史、健康、地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恰如其分地介绍知识文化,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中的文化障碍,丰富语言,培养文化意识,提高面对考试的解题能力。
  例如:外研版必修四Moudle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课文阅读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肢体语言因风俗文化的差异含义而各不相同。在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肢体语言的不同含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补充OK手势的不同含义,在美国表示同意;在日本,这个手势表示钱;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0”,在巴西和德国,这则是一种粗鲁的手势。又如,在我国,竖大拇指是表示“好”的意思,用来称赞交际对方干得好、了不起等,这个意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有些国家,其还有其他意思,在德国,竖大拇指表示数字“1”;在墨西哥、荷兰等国,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法国、印度等国,表示“拦路搭车”等。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的熏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学作品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璀璨的文化和艺术光彩,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报纸杂志与时俱进,反映一个国家最新的意识形态、文化趋势。利用它们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的习性及价值观等知识文化,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虫双语系列丛书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语言浅显,长度适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21世纪报》不仅包含国内的大事小情,而且及时传递欧美流行文化和信息,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截选,改编内容,通过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结语
  在备考辽宁省学业水平的英语考试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扫清阅读障碍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创设学习情境,不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学生畅游于中西文化中,更好地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
其他文献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建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平台,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利用“规定”开启幼儿说话之门  有的刚进园的幼儿在人多时由于胆怯不敢说话,有的因为羞涩不愿说话。如
高考英语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能否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它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考查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习惯。近几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提纲式、文字提示与图表相结合、图画式、图表式等形式,命题开放性有所增强,常常要求考生根据情景进行发挥,或是发表感想或看法,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由于部分学生词汇量较为贫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灿烂辉煌的创新史。没有创新,人类不会进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的重要性,时代要求把创新精神或创造性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对于处在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创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藜芦味苦、性寒,有涌吐风痰、杀虫疗疮的功效,曾以良好的降压效果一度作为临床上热门的降压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藜芦碱毒性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毒性是中药基本的特性之一,虽然谈毒色变,但如能应用得当,可治疑难杂症,效果奇特。藜芦碱在抗肿瘤、抗血栓方面良好的效果已被诸多医家所证实,且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和
摘 要: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中古汉语史料日益盛行,成为学生答题的拦路虎。一线教师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的古汉语教学,不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优秀文明的需要。  关键词: 古汉语史料 史料解读 高考历史  近年来在高考中,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越来越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理解、历史阐述、知识迁移和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往往因为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史料,最大限度地获取史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并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