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出“蠢”字,他得了十万元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公告: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的,单字奖励10万元。这仿佛打开了所有人的财富大门:目前还有2000多个甲骨文未被破解,这可是2个亿啊!
  但残酷的现实是:三年多来,直到2020年,只有一个人拿走了一个字的破译奖金。
  那么,这个“一字万金”的字是个什么字呢?它又是怎样一步步被解读破译的呢?
  01这个字竟然是——蠢
  要想揭秘这个字,先得说说破译一个甲骨文需要几步。
  第一步,研究文字形态。这是破译甲骨文的第一人孙诒让先生创造的方法。因为甲骨文本身的象形性非常强,所以在研究的时候,会先根据甲骨文的形态进行推理,例如人、牛、猪等等,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的简笔画,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們来看这个字,它看着很像一颗种子,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和粮食、植物有关。
  第二步,研究文字的传承。汉字本身具有传承性,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无论汉字如何演变,它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从和甲骨文最接近的商代的文字——刻在鼎等东西上的金文对比,发现这个字和“屯”字十分相似,表示一颗种子扎根,有扎根、定居的意思。这也符合我们第一步的判断:它和粮食、植物有关。那么,这个字真的是“屯”字吗?
  第三步,结合文献与考古研究。这也是确定甲骨文的最后一步。从商代一些典籍中,发现每次出现这个字的时候,后边一般都会出现一个词:方国,也就是商王朝的附属国,且都是一些不太安分,经常发生动乱的附属国。商王朝出兵平定这些附属国之后,就会安顿定居下来,似乎也有“屯”的意思。难道,这个字真的是“屯”?
  破译这个字的蒋玉斌先生认为,它应该读“蠢”。
  他对比了“屯”字的演变过程,发现虽然这个字最初似乎就是篆书中的“屯”字,指的是春天到了,植物破土而生,草木开始长出枝叶,但后来,人们为了更加生动地表示这个字,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了两个虫子,意味着春天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蠢蠢欲动”。通过冬眠的虫蛇在回暖的春天苏醒后无序、盲目的蠕动,来表示那种到处乱动的状态或样子。
  既然是指像虫子一样,那就显然不是什么好的表示,而且这个字常常和蛮夷联系在一起,肯定也不是什么好的评价。
  蒋玉斌先生指出,在甲骨文里这个字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安分的附属国。比如动乱的夷国,就叫“蠢夷方”;不安分的盂国,就叫“蠢盂方”。把这个字读为“蠢”,也就读通了西周金文里出现的“蠢淮夷”“蠢猃狁”,这些都是先动乱,后被征讨的方国部落。
  而且这种释读和先秦古书中的说法完全对应。例如,《墨子》中记载,大禹征讨三苗,说“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尚书》中的周王室对灭亡的殷商称“蠢殷”;《诗经》中周宣王的大臣方叔征讨南方的荆蛮,写诗唱道“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清华简《说命》记载,“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等。
  02“蠢”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愚蠢”的呢
  现在大家在使用“蠢”时,多与“愚”相结合,指“笨拙”等意。蒋玉斌解释说,这一意义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在更新意义上使用了“蠢”字。在他写过的一篇文章《忠孝》中,有这样一句话:“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从中可以看出,“蠢愚”是和“智慧”相对的,“智”和“慧”表示聪明之人,“愚”是愚笨、愚昧之人,“愚”和“蠢”连用,与“智慧”相对,那“蠢”也就是愚的意思了。
  从此,“蠢”“愚”二字就成了黄金搭档,经常被人们连在一起使用了。西汉《淮南子·地形训》中有:“其人蠢愚禽兽而寿。”其《本经训》中也有:“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都是愚蠢的意思。
  不过,这时候一般还是写作“蠢愚”,“愚蠢”则是从东汉的王充开始使用的。王充《论衡》里说:“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后来,韩愈也曾写诗说自己:“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
  慢慢地,无论是笨、愚、痴、呆、傻,凡是和聪慧相对的都被按在“蠢”的头上了。
  从“蠢”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文字的意思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是赋予文字意思变化的主要推手。如今的很多新词不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吗?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一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又名《西行漫记》)因其增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了解而闻名于世,并被历史铭记。直到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是人们了解现代中国的必读书。  “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1928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在中国,他结识了宋庆龄和鲁迅。1936年6月,斯诺和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一起冲破重重封
期刊
今天腾空所有的档期  只聆听人民  对你的祝福和赞许  中华大地上遍布的足迹  数着你的辉煌和不易  那一首歌  唤醒沉睡的中国  绵绵的山脉挺起龙的传说  华夏儿女的呐喊  化作成了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  那一首歌  引领我们趟过  一個又一个困难与坎坷  辉煌苦难的中国  一代代生生不息奉献执着  那一首歌  激励着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在神州广袤大地上  团结奋斗顽强拼搏  歌声澎湃着  中
期刊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很多成语的意思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褒义变贬义,女性变男性,简直南辕北辙。比如说我们今天讲到的“朝三暮四”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词出自庄子的《齐物论》,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狙公的养猴子的老头,因家里粮食短缺,他就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自己的话,所以假意对众猴子说:“每天两顿干饭,标准是早上三颗橡实,晚上四顆橡实。”猴子们一听,十分恼怒,狙公又说,“既然你们不
期刊
100种优秀党史主题读物展在京举办  北京军事主题书店从历年来出版的众多党史主题读物中精选出100种优秀图书,从党的思想理论、历史征程、使命情怀、丰功伟绩等多重维度,以理论典籍、历史纪实、人物传记、文学形象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铸就的伟大精神、形成的宝贵经验、开创的伟大奇迹。  全国职工党史知识竞赛火热进
期刊
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一个老话,读书这个文章是做不完的,虽然一代代人都在做。读书首先有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首先你是一个读书人。你有机会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是一种幸运,有些人想都想不到。我也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样,总算读了一辈子书。读书人必须要读书,不然就不叫读书人。读书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将读书变成一种本能。  读书人要从书中获得精神财富  读书是一个精神世界,你要能够
期刊
1.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十分知道的事  一个学生不写学生的生活,而在报纸上找些婚姻法宣传资料去写,一定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是工人,就写工人的生活。  这样,写作范围不就太小了么?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什么关系。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确能够写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好多不同的事情,可是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先写好一件事,还不能希望
期刊
庚子中秋节前,收到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这是我在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出的第四本书。第一本《食货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是2016年3月出版的,当年9月又出了第二本《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转过年6月出了第三本《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而这本新书的出版,与前一本隔了三年。  从书名可以看出,这几个小册子都是谈小说名著的。以往人们谈小说,总脱不开一个套路:创作背景,作家生平
期刊
“我喜欢书,别管日子过得有多苦,只要有书读,能够给别人带来知识,就是一种幸福”,这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张湾镇75岁的老人张传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只上过几天学,却有一个藏书两万多册的家庭图书馆,并且,这个家庭图书馆已经免费开放了48年。  近日,记者走进张传党的家庭图书馆,看到附近的孩子都在这里看书。闲暇时,馆长张传党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认字。  张湾镇和平小学学生申耀说:“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但是
期刊
人们常常把不主动努力,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称作“守株待兔”。  兔子是一种十分机灵的动物,人们很难偷偷接近它而不把它吓跑。为什么会发生撞到围猎人的腿上这样的事情呢?这要从兔子两只眼睛的位置和它的视野来分析。  兔子双眼视野大  人是少数能够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件物体的生物之一。人的双眼长在前面,左眼的视野跟右眼的视野差不多能迭在一起。兔子的双眼长在头的两侧,一边一只,且每一只眼睛
期刊
2021年2月9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龙泉村村委会,76岁老人罗有金匆匆踏进农家书屋,前来归还《唐诗宋词元曲》,又借了一本养生书籍。“过年期间,每天都有人值班,您随时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说道。  一间“农家书屋”对乡村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生活在山里的孩子,从这里得知了海洋的辽阔;围着锅台转的留守老人、妇女,在这里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宜昌市夷陵区,173个行政村24个社区,“农家书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