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m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的含义非常广泛,自席勒创造“审美教育”这一概念以来,对其含义的界定不下数十种,这里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借助审美媒介,开展审美活动,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审美媒介,即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客体或对象,它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其次,审美教育的实施,主要不是灌输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理性知识,而是更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最后,审美教育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三方面,即提高审美修养是直接目的,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是间接目的,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终极目的,这三个方面有层次上的递进关系,前者的实现是后者实现的前提条件。反之,学生的审美修养得不到提高,其审美心理结构就不能健全和完善,这又进一步导致其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审美结构三者之间不能得到平衡与协调,最终使学生难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毋庸置疑,审美教育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坏节、各个学科。但相比较而言,在中学学科中一直被视为“副科”的美术课,却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是主角,其他学科是配角。如果说其他学科是兼职的审美教育,那么,美术学科则是专职的审美教育。因此,作为实施审美教育主体的美术教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必须思考和领悟美术课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以及怎样去实施等问题。
  
  一、美术教育本身就是审美教育
  
  但审美教育不等同于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这是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上讲的,上文已作论述。但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审美教育。因为除了美术教育以外,还有其他学科(如音乐、电脑、摄影以及其他各个科目)的教育,以及学校各个环节(教学、管理、后勤等),不管其是否能够具体实施,也不管其获得怎样的效果,至少在理论上而言,它们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育,而成为审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但美术课是所有科目中最直接和最应当引起重视的审美教育,因此,中学美术教育要承担起审美教育的重任,必须进行全面改革。首先,从教学方法上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具有审美特色的教学方法,单一的“师作生学”的教画法已无法适应美术课发展的新需求。配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应当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导入采用比较法、欣赏法,绘画步骤采用演示法、发现法,制作采用实验法、讨论法,练习采用竞赛法,欣赏采用分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的审美感受。再次,从教学设施上来看,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正在逐步向基础教育倾斜。因此,应在学校现在配备的美术课设施上,为学生的学习与活动提供更多更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如录音机、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甚至是多媒体电脑等电教设备,挂图、写生用具、石膏像等教具应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另外,随着学校内部校园网络的迅速普及,要改变过去一块黑板画天下的美术教育局面,利用科技设备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改革是中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美术教育是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面对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美术教师应该有责任感、使命感,应积极地进行美术课改革,解决如何在课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思想、审美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事实上,在美术课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大有可为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应该积极追求美,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求知欲,让美的教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术课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的人,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当然,这一重任,单靠美术课一个学科来承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但美术可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学科所担当的伟大责任,并身体力行。
  
  三、美术教师必须牢记审美育人的宗旨,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来实现审美育人的终极目标
  
  因为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就是普通人的审美教育,实际上主要是一种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教育。这些年来,专业艺术比如音乐、美术等在我国初等教育中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校外艺术特长班开展得热闹非凡。相比之下,普通中学的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则显得比较冷清,缺乏生机。在学校里面,美术几乎成为人们遗忘的角落。我们必须明白,美术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手段,是基本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存在的基础美术教育专业化、精英化的倾向必须改变,因为这种倾向是有悖于美术教育的宗旨的。
  
  四、从教师到学生,既要重视审美表现,又要重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同时还需要有一定分量的审美基础知识技能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中来。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亲自参与的美术欣赏、审美表现、创造活动才能产生审美愉悦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忽视美术教育中的艺术欣赏、表现创造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是不完全的美术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审美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应该做到美术欣赏、美术表现、美术创造三者并重,并在美术欣赏、美术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技能,为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对于中学美术课而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人的非专业艺术审美修养。而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提高自身审美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说,提高审美修养并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人,的确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项持久工程。不过,在这项持久工程的奠基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还是初等教育中的学校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审美教育被写进教育大纲,成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就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美育的地位;同时,也给学校美育赋予了神圣的职责,那就是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人。而学校美育的具体实施,归纳起来无外乎两条途径,一个是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另一个是学校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而美术教育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下水作文”是从游泳借鉴而来,指教的人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从而更好地讲解游泳的道理。“下水作文”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时,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动笔写文章,早在1961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为了弄清下水作文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索趋利避害的路子,我就此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速写就是在极短时间内描绘物体形象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是绘画造型训练的重要手段。依据作画的时间不同,素描作品有长期、短期之分,短期的素描可称为速写,也是素描的最主要的形态之一, 因此速写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作为绘画练习的一种方式 , 也可以记录生活,抒发感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一、速写是造型的基础,造型是美术的真谛    在高
案例(一)    一节早读课,我走到教室门口,发现学生在无精打采地背诵《醉翁亭记》。看来这节早读课。他们不打算背下这篇课文了。“学生缺少背诵的动力。老师检查不现实,生多师少;小组长检查,同桌检查,老一套。”我思忖着,“这节课我们来个男女生背诵大比拼,看看谁的嘴上功夫厉害?”接下来我安排了男女生一一对应的名单。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个个为尊严而战,为战斗而准备着。临下课时作背诵统计,女生先汇报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