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步行街的空间发展与历史的文化变迁密切相关,作为城市人文精神与生活风貌的体现,应当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生态空间。在建造中,不但要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统一城市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083-01
1 引言
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城市步行街的空间发展与历史的文化变迁密切相关,并形成城市空间文化特色,融入了地区的环境特点、传统文化,当地习俗和传统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城市步行街景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地方特色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现象的集合,是时代技术和材料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步行街景观。
2 步行街的概念及分类
2.1 步行街的概念
步行街一般处于城市的市中心,不同于居民区或其他地区街道。使用仅限为行人步行,车辆禁止或限制通行。步行街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原始老城区的基础上,通过交通管制逐渐形成的;另一种是直接在旧城区或者关键区域的规划上进行重建。
2.2 步行街的分类
2.2.1 按交通限制来分
全封闭式:这种街区只只允许人行禁止机动车通行。建议长度一般在800m左右。如哈尔滨中央大街。
封闭式:只允许在本街道内运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不允许私人汽车或局外机动车进入,也不允许在街旁停车。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尼古莱大街。
半封闭式:允许车辆进入,但对进入的时间段和车辆类型有所限制,对停车也做出适当安排。如王府井商业步行街。
2.2.2 按空间形式分类
带有挑廊的商业步行街道,街心设置绿化、禁止车行。
帶透明拱顶的全封闭商业步行街,街心设置绿化、休息场所,附设街道家具等。
带有骑楼的半封闭商业步行街,用绿化和道路高差来分隔人流与车流。
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允许交通车辆通行,人被限定在道路一侧进出商店,不能随意穿越街道,并无法看清对面商店的陈设。
2.2.3 按建设模式分类
更新传统的步行街区,国内历史上有不少富有经营特色的步行街区,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和南京夫子庙等。传统的步行街重建应试图同时保持原来的特征与时代精神。
综合型交通街道,城市交通的发展,许多最初的步行街道在城市的主要动脉,在这些街道中车多、人多、限制机动车辆,拓宽人行道,架设步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措施,如天津和平路、滨江道等。
开辟新的步行街区,便于居民购买和散步,大量的行人可以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景象,反映了当地的繁荣。许多城市开辟了新的步行街区,如天津古文化街和南市食品街、北京琉璃厂、合肥城陛廟商业街等。
3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特点
3.1 景观设计的多元性
步行街景观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系统,这决定了景观设计研究对象的多元化特征。设计不仅要研究各自元素,更重要的是综合研究元素及其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景观有自身的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特定的区域,应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在景观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
3.2 景观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设计的区域性特点是指地域分布规律在景观环境中的抽象体现。因为不同区域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出现在两个不同区域的同样的景观元素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不同领域需要解析内部结构,包括一个整体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该地区所担任的角色,最后找出区域发展和变化的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区域特征的研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形成的重要手段。
3.3 景观设计的动态性
步行街景观环境特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变化,决定了景观设计必须从动态的观点研究。所谓动态性方法就是将景观环境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进而研究不同时期景观环境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4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人性化原则
现有的商业步行街,从街道景观设计到各种服务的配置,全部都考虑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各种类型人们的性格喜好。在整个商业街上,大到街边电话亭、小到路边的照明灯,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体现了设计师人文关怀。步行街上的所有景观虽然都是静止的,但因人的融合,使整个街道生动,富有活力。因此,规划和设计,应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步行街都是为人建造的。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对用户的关心和保护,如路边的一个标志,可以阻止行人走错路;台阶上的一盏地灯,可以在夜晚提醒行人防止摔伤;以绿篱替换栏杆,即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又使人们感到自然就在自己身边。
4.2 本土化原则
无论大小城市都有它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形成城市步行街和中心广场等。可以起到吸引行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因此,但能增强本地人群的自豪感,还能够增加外地游客对该城市的认同感。
4.3 整体性原则
对于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不仅要结合城市的特点,也要了解这个城市的街道位置,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步行街景观设计原则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时,将所有的景观辩证统一起来。成都的琴台路在街道空间尺度、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色调整体上符合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但是在细微处,例如色彩、街道地面铺装形式等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整个街道看起来协调统一,具有地方特色,整个街道看起来也有自己的特点。
4.4 可持续原则
二十世纪以后,世界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粮食短缺,世界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城市在建造中,不但要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统一城市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利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这就需要人们去做保护和节约资源。
5 文化活动
为了吸引游客,历史地段步行街的历史常把最具传统和最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挖掘出来,并赋予它新的形式。如民俗表演、民俗活动等。这样不但恢复历史风貌,对传统步行街的建设也有积极作用,能够吸引游客并刺激消费,提高步行街的经济效益。
6 实现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城隍庙的豫园戏苑的戏剧表演、西洋镜、拉洋片等民间艺术表演,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去观看;南京夫子庙重现昔日黄包车夫拉客的生活场景图;苏州山塘街昆曲、苏剧、民俗服装秀定期上演。这些传统的民俗风情活动是特殊年代历史形态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存状态。恢复和保存这些传统民俗风情活动,不仅可以给历史地段商业步行街增添些许生活化、平民化气息,也可以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增加商业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丹.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 徐默诵.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导则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3] 冯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李青松.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8.
[5] 乔迁.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关键词]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083-01
1 引言
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城市步行街的空间发展与历史的文化变迁密切相关,并形成城市空间文化特色,融入了地区的环境特点、传统文化,当地习俗和传统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城市步行街景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地方特色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现象的集合,是时代技术和材料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步行街景观。
2 步行街的概念及分类
2.1 步行街的概念
步行街一般处于城市的市中心,不同于居民区或其他地区街道。使用仅限为行人步行,车辆禁止或限制通行。步行街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原始老城区的基础上,通过交通管制逐渐形成的;另一种是直接在旧城区或者关键区域的规划上进行重建。
2.2 步行街的分类
2.2.1 按交通限制来分
全封闭式:这种街区只只允许人行禁止机动车通行。建议长度一般在800m左右。如哈尔滨中央大街。
封闭式:只允许在本街道内运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不允许私人汽车或局外机动车进入,也不允许在街旁停车。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尼古莱大街。
半封闭式:允许车辆进入,但对进入的时间段和车辆类型有所限制,对停车也做出适当安排。如王府井商业步行街。
2.2.2 按空间形式分类
带有挑廊的商业步行街道,街心设置绿化、禁止车行。
帶透明拱顶的全封闭商业步行街,街心设置绿化、休息场所,附设街道家具等。
带有骑楼的半封闭商业步行街,用绿化和道路高差来分隔人流与车流。
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允许交通车辆通行,人被限定在道路一侧进出商店,不能随意穿越街道,并无法看清对面商店的陈设。
2.2.3 按建设模式分类
更新传统的步行街区,国内历史上有不少富有经营特色的步行街区,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和南京夫子庙等。传统的步行街重建应试图同时保持原来的特征与时代精神。
综合型交通街道,城市交通的发展,许多最初的步行街道在城市的主要动脉,在这些街道中车多、人多、限制机动车辆,拓宽人行道,架设步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措施,如天津和平路、滨江道等。
开辟新的步行街区,便于居民购买和散步,大量的行人可以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景象,反映了当地的繁荣。许多城市开辟了新的步行街区,如天津古文化街和南市食品街、北京琉璃厂、合肥城陛廟商业街等。
3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特点
3.1 景观设计的多元性
步行街景观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系统,这决定了景观设计研究对象的多元化特征。设计不仅要研究各自元素,更重要的是综合研究元素及其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景观有自身的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特定的区域,应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在景观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
3.2 景观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设计的区域性特点是指地域分布规律在景观环境中的抽象体现。因为不同区域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出现在两个不同区域的同样的景观元素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不同领域需要解析内部结构,包括一个整体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该地区所担任的角色,最后找出区域发展和变化的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区域特征的研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形成的重要手段。
3.3 景观设计的动态性
步行街景观环境特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变化,决定了景观设计必须从动态的观点研究。所谓动态性方法就是将景观环境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进而研究不同时期景观环境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4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人性化原则
现有的商业步行街,从街道景观设计到各种服务的配置,全部都考虑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各种类型人们的性格喜好。在整个商业街上,大到街边电话亭、小到路边的照明灯,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体现了设计师人文关怀。步行街上的所有景观虽然都是静止的,但因人的融合,使整个街道生动,富有活力。因此,规划和设计,应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步行街都是为人建造的。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对用户的关心和保护,如路边的一个标志,可以阻止行人走错路;台阶上的一盏地灯,可以在夜晚提醒行人防止摔伤;以绿篱替换栏杆,即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又使人们感到自然就在自己身边。
4.2 本土化原则
无论大小城市都有它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形成城市步行街和中心广场等。可以起到吸引行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因此,但能增强本地人群的自豪感,还能够增加外地游客对该城市的认同感。
4.3 整体性原则
对于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不仅要结合城市的特点,也要了解这个城市的街道位置,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步行街景观设计原则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时,将所有的景观辩证统一起来。成都的琴台路在街道空间尺度、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色调整体上符合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但是在细微处,例如色彩、街道地面铺装形式等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整个街道看起来协调统一,具有地方特色,整个街道看起来也有自己的特点。
4.4 可持续原则
二十世纪以后,世界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粮食短缺,世界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城市在建造中,不但要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统一城市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利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这就需要人们去做保护和节约资源。
5 文化活动
为了吸引游客,历史地段步行街的历史常把最具传统和最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挖掘出来,并赋予它新的形式。如民俗表演、民俗活动等。这样不但恢复历史风貌,对传统步行街的建设也有积极作用,能够吸引游客并刺激消费,提高步行街的经济效益。
6 实现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城隍庙的豫园戏苑的戏剧表演、西洋镜、拉洋片等民间艺术表演,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去观看;南京夫子庙重现昔日黄包车夫拉客的生活场景图;苏州山塘街昆曲、苏剧、民俗服装秀定期上演。这些传统的民俗风情活动是特殊年代历史形态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存状态。恢复和保存这些传统民俗风情活动,不仅可以给历史地段商业步行街增添些许生活化、平民化气息,也可以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增加商业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丹.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 徐默诵.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导则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3] 冯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李青松.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8.
[5] 乔迁.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