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1952—2006年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进步越来越依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两个内生经济变量,FDI和科研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本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出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导致资本积累的动力逐渐减弱,除非存在技术进步,否则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在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更重要的是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研究表明:20世纪60—80年代,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50%—87%。因此,以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1952—2006年的数据,计算出我国历年技术水平值,从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个角度分析技术进步的原因,并分别研究FDI、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科研投入和教育水平五个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的路径分析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除了劳动和资本以外其他所有要素带来的产出增加,即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进步主要有两条途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外部推动(见图1)。
  (一)利用外资
  汤文仙(2000)认为我国存在技术落后导致的技术缺口,而引进外资可以弥补技术缺口。外资促进东道主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一是跨国公司在东道主国家投资时,技术被东道国企业模仿、消化、吸收,导致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二是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增加研发支出、导人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人力资本流动、引入竞争机制等途径促进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引进策略。根据一项大样本调研,江小娟(2002)指出外资企业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突出。数据表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使用的技术不仅普遍高于我国同类企业的水平,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先进技术,并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黄静波(2004)分析了FDI对广东技术进步的作用,结论是在省际层面,FDI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但不同的FDI来源地和不同的投资产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有差别。
  (二)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一是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从劳动密集的价值环节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提升,这是基于产业链的升级过程,这两个方向都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同时产业结构内生地决定着技术进步。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需求,需求拉动技术创新。由于需求诱导,某一产业可能会加速发展,同时面对产业内部的竞争,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改进技术,降低产品成本,这个过程将掀起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必然推动技术进步。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会对科技创新的方向、速度和规模产生影响。结构升级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技术进步。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扩大资本投入和加大科技需求促进技术进步。从厂商来看,经济增长带来利润增长和资本积累增加,企业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大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非必需品的需求,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及进步;从国家层面看,经济增长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并推动技术进步。
  李晓宏(2004)在对区域技术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经济增长对我国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康萌萌(2006)指出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因此,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有内生的促进作用。
  (四)科研投入
  技术水平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最主要标志,加大科研投入,为科研提供资金支持已被许多国家所重视。通过科研投入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路径。
  1953年我国的财政科研支出为5.6亿,2006年国家财政拨款达1688.5亿,国家财政拨款在54年间以年均20.44%的速度增长。李晓宏(2008)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科研投入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的促进作用;苏盛安(2005)研究表明:1978—1992年,科研投入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7.97%,1992—2002年,贡献率为8.653%,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
  (五)人力资本
  宇泽弘文(1965)指出,技术变化源于生产思想的教育部门,假定配置一定资源到教育部门,则会产生新知识,进而提高生产率;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不仅会增加产出,还会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技术水平。教育水平正是反映人力资本的一个有效指标。
  冉光和(2007)指出:改革开放后教育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渐体现;赵付民(2005)研究发现:1978—1992年,教育水平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7.92%,1992—2002年,贡献率为8.24%,教育水平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因此,提升教育水平对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技术水平可表示为:
  TFP= ■(FDI,GDP,STR,RD,EDU,ε)
  其中,FDI表示实际利用外资额;GDP表示经济增长率;STR表示产业结构;RD表示科研投入;EDU表示教育水平;ε代表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因素。
  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
  本文采用郭庆旺和贾俊雪在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一文的测算方法。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其中Y为经济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存量,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因子,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了劳动和资本以外其他所有要素带来的产出增加,因而通常假设α+β=1。   相关数据来源于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国家统计局;而资本存量来源于张军(2003)运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资本存量的估计;运用OLS可以得到α、β。
  计算各年技术进步速度:wt=yt-αt-βlt,wt,yt,kt,lt分别表示t年技术进步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实际资本存量和从业人员的增长率。
  各年技术水平值:TECHt=TECHt-1(l+wt), TECHt表示t年的技术水平值。本文以1952年为基年,其技术水平值为1。计算得到我国历年技术水平变化图(见图2)。
  我国技术水平具有阶段性。1953—1982年,技术创新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基于市场调节和满足消费者的目的,导致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我国年均技术进步速度仅为0.0002;1983—1996年,对外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开始引进外资,外企先进的技术被我国企业模仿、消化和吸收;对内将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源配置,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技术创新加快,年均技术进步速度为0.1412;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仅1998年就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减少16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技术进步速度为0.0157;1999—2006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长期挤压的粗犷性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显现,年均技术进步速度为0.066。
  三、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分析
  设定计量模型:
  TFP=αFDI + βST + RγGDP + φRD + κEDU +ε
  技术水平用TFP表示;FDI为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产业结构STR用二三产业占比表示;GDP为实际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本EDU用我国大学生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表示;RD为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一个存量,因此,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RDt=(l-δ)RDt-1+rt,其中,RDt为t年的科研投入存量;rt表示t年政府新投入的科研款项;参照OECD国家的做法,折旧率取15%;以1953年为基年,当年的实际科研投入0.52亿元。
  对数据进行回归,必须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因此必须先进行单位根检验,TFP、FDI、GDP、STR、RD是平稳序列,EDU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在进行线性回归时需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初始阶段外资投入数量较少。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将整个样本以1982年为分界点分成两个样本,由此形成三个模型(见表1)。
  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五点结论:一是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同时在五个影响因素中,它的作用效果最强;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正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在全样本区间,弹性系数达到1.028,在1952—1982年弹性系数达到0.7,1982—2006年弹性系数达到0.98,说明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大,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通过技术进步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二是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说明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引进战略并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模型三结果显示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比较符合我国世界加工厂的现状:虽然外资引进来了,但部分核心技术仍未对我国开放,我国目前从事简单的初级产品加工,并没有太多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因此今后在引进外资时要注重外资的质而非单纯量的增长;三是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模型三的弹性系数较模型二明显增大,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我国技术水平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因此,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四是在三个模型中,教育水平对我国技术进步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效果不明显,我们应从宏、微观两方面采取适当的政策,使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成为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五是模型一显示科研投入对技术进步影响为正,但效果不显著,模型二、三回归系数为负说明科研投入对技术进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能的原因是:我国科研投入的行政审批机制太强,出现很多为经费而产生的项目,不仅对技术进步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造成经费的浪费;同时科研项目进行的理论研究向技术进步的转化机制不完善,造成理论研究的成果不能为实际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服务。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测算TFP,结果显示我国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增长,技术水平也表现为跨越式地进步。对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即经济的内生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原动力;FDI和科研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太明显;教育水平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能够相互促进,因此,通过政策导向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而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资料的投入,形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力度,促进生产资料向技术含量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我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改革科研投入机制,引进监督机制,提高科研投入的绩效水平;四是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还得靠自主创新,所以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促使其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者是保障我国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的关键;五是调整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外资,吸收其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①黄静波,付建. 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4(9)
  ②张军,章元.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 经济研究, 2003(7)
  ③周叔莲,王伟光.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管理世界, 2001(5)
  ④汤文仙,韩福荣. 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对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合理解释[J]. 当代经济科学,2000(5)
  ⑤李晓宏,孙林岩、何哲. 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9)
  ⑥包群,赖明勇.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 经济评论,2002(6)
  ⑦苏盛安,赵付民. 政府科技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J]. 科技管理研究,2005(9)
  (王银屏,1987年生,河南平顶山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其他文献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不断增多。中资企业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当地教育、组织文化活动,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医疗条件、提供人
本文着重利用BIM技术,并结合VR技术进行虚拟场景动态漫游,凭借Autodesk.Revit及Autodesk.Navisworks.Manage两款软件工具进行碰撞检测的实证模拟分析,对各专业碰撞情况进行细
耳廓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虽不影响听力 ,但影响面容。我院采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廓背面皮肤缺损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单侧 ,共 5耳。年
期刊
摘要:作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提升实践教师的综合素养,并加强实践课程建设的投入,以此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我院于 1990年 3月至今用日本 Olympus ENF-P2 型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耳鼻咽喉疾病患者 4 558例 ,效果满意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58例 ,男 2 2 18
摘要: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商业环境正在经历巨大变化,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盈利机会,但也使其置身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能否有效利用,能否为公司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否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入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是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标要求的基础.笔者认为,若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的呈现特点,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使其学会学习.  一、深入研读数学教材,把握教学特点,构建有效课堂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更重要是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包括讲透知识、教授解题
期刊
小儿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我院耳鼻喉科于 1995年使用锦江微波电器厂生产的 WB- 10 0 C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小儿鼻 L ittle区出血 6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
伴随技术发展及制作工艺进步,计算机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状况下,计算机管理维护技术也随之发展.受硬件配置老化、软件及系统设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