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未来乡土音乐的发展中,要让乡土音乐原汁原味的展现给大众,这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艺术的完整性。本文首先阐述了乡土音乐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保护乡土音乐和乡土音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土音乐 保护 文化遗产 教育意义
1 引言
一谈到乡土这个词,大家因该很熟悉了,艺术诞生于劳动之中,而乡土就是最开始人们劳动的地方,从我国一片片乡土中诞生出来的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乡土文学,乡土服装,乡土建筑等。人们对乡土也有着浓厚的感情,撩人的乡情让人们永远也无法忘记自己的故乡。作为一种乡音,乡土音乐可以拉近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乡土音乐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音乐也因为当地语言风格的不同而迥异,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我们应该为有如此丰富的音乐文化而感到自豪。因此这样丰富的艺术文化应该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使其有效的传承下去,甚至走出国境,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
2 有效地保护乡土音乐
乡音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若乡音消失了,就如同一个地域文化的没落,从另一个角度看,保护了这种乡土文化就是保护了地域文化。我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种类繁多,传承一种文化,延续文化的基因,让地域文化成为一种民族的符号和话语权。保护多种多样的乡土文化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开发与保护并重。
作为一名中华共和国公民,保护和传承名族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履行责任的前提是认识,学习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天天深入信息生活其中,乡土音乐的影响力逐日降低,人们开始不喜欢乡土音乐,大多数乡土音乐遭到破坏,遗弃。民族文化逐渐消失,退化。这种局势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抢救,就可能造成文化遗产的毁灭,想要挽救乡土音乐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细致的梳理现在中华乡土音乐,大规模的动用人力物力,建立专门的有关保护乡土音乐文化的组织机构,让近况不容乐观的乡土音乐文化得以好转,积极的发掘已经退出艺术舞台的各种音乐形式,对它们的表现形式做一一记录,这样可以有效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作为一项恢复民族文化的工程,国家可以投入一部分基金,或者由国家和志愿者共同负担,建立专门的乡土音乐基地,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有效,便捷的欣赏乡土音乐的地方,这样可以唤醒人们对其深厚的乡情,听到乡音,也让更多的人感到乡音的动人,参与到保护乡音的工程中去。
乡土音乐是一个阶段的音乐品种,也是音乐元素,这种音乐元素的消失将直接导致音乐文化发展的断层,然而积极的保护发展乡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空白。
3 拓宽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大物博,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高亢嘹亮的信天游来自我们黄土高坡的民众;绵转委婉的天籁之音来自我们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爆发力极强的震颈红被我们山区人民用来抒发生活情感,演唱者或是听众都会被那酣畅淋漓的唱腔感染,陶醉其中。既然我国有着真么多音乐形式种类,开拓群众的音乐欣赏范围,提高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品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让更多的人喜欢乡土音乐,才能更好的保护乡土音乐,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只会对自己家乡的音乐形式较为了解,但是要打开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得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其他种类的音乐形式,这里不光是要知道其他乡土音乐的名称,对有兴趣的人可以适当学习其演唱方法,做到会听,会唱。这样是一其成为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者,有助于拓宽不同地域之间人们在乡土音乐方面的交流面,更多的交流探讨,才会使乡土音乐富有生机,这也让交流者更深的理解感受乡土音乐的魅力所在。
4 将来乡土音乐的发展方向与作用
在未来乡土音乐可以作为一门学生的学习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中华文化,关于乡土音乐,应该说具备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潜力,比如,乡土音乐种类多种多样,演唱起来抒情等特点。色彩斑斓的乡土音乐让学生可以多角度的欣赏它,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彰显着自己所表达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这样丰富的音乐种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动,不会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欣赏。也可以使学生从茫茫多的乡土音乐中找到自己所爱,让兴趣领导学生不断地前进,探索乡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组织乡土音乐的唱歌比赛,让更多爱好乡土音乐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有地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找到更多的有共同的爱好的朋友,可以共同交流关于乡土音乐的知识。还可以在学校成立有关的社团,把对喜爱乡土音乐的学生组织起来,一起研究学习,大家一起学习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社团成员之间的友谊。学校要是有条件的话,可以为乡土音乐搭建专门的展示平台,这样的展示台上可以陈列上各种民族的乐器,例如蒙古的马头琴等,打开学生眼界,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民族音乐的魅力,视野得以拓展,从能看得见的乐器入手,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达到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目的。在自己理解感受之后,乡土音乐才能进入到学生的心理,起到从侧面保护乡土音乐文化的作用。
要了解,学习乡土音乐,就免不了要了解乡音,不同地域的语言风格不同,通过学习当地的乡土音乐可以对当地人们的说话方式有所了解,了解更多的“乡音”,让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更好的沟通交流,也会是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由于乡土音乐独有的地域差异性,使其种类繁多,把这样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让音乐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乐理解,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音乐和其发展的历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从教授当地的语言开始,使学生一步步了解当地的民俗,地域的发展史。在教授外地的乡土音乐前可以先教授当地的乡土音乐,让大部分当地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毕竟乡音总是令人倍感亲切,然后在让其他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家乡音乐,打开学生交流的平台。
5 总结
综上所述,保护乡土音乐就是保护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一种内容丰富音乐形式。中华大地上既然诞生了一类又一类的乡土音乐,我们就有理由把它发扬下去,保护文化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把这种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让我们中华大地的人了解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土音乐在我们的努力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 罗军.以乡土音乐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
[2] 顾锡家.“生态崇明”的学科渗透——以乡土音乐为例[J].
[3] 李萍.乡土音乐的审美价值[J].
【关键词】乡土音乐 保护 文化遗产 教育意义
1 引言
一谈到乡土这个词,大家因该很熟悉了,艺术诞生于劳动之中,而乡土就是最开始人们劳动的地方,从我国一片片乡土中诞生出来的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乡土文学,乡土服装,乡土建筑等。人们对乡土也有着浓厚的感情,撩人的乡情让人们永远也无法忘记自己的故乡。作为一种乡音,乡土音乐可以拉近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乡土音乐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音乐也因为当地语言风格的不同而迥异,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我们应该为有如此丰富的音乐文化而感到自豪。因此这样丰富的艺术文化应该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使其有效的传承下去,甚至走出国境,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
2 有效地保护乡土音乐
乡音代表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若乡音消失了,就如同一个地域文化的没落,从另一个角度看,保护了这种乡土文化就是保护了地域文化。我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种类繁多,传承一种文化,延续文化的基因,让地域文化成为一种民族的符号和话语权。保护多种多样的乡土文化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开发与保护并重。
作为一名中华共和国公民,保护和传承名族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履行责任的前提是认识,学习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天天深入信息生活其中,乡土音乐的影响力逐日降低,人们开始不喜欢乡土音乐,大多数乡土音乐遭到破坏,遗弃。民族文化逐渐消失,退化。这种局势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抢救,就可能造成文化遗产的毁灭,想要挽救乡土音乐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细致的梳理现在中华乡土音乐,大规模的动用人力物力,建立专门的有关保护乡土音乐文化的组织机构,让近况不容乐观的乡土音乐文化得以好转,积极的发掘已经退出艺术舞台的各种音乐形式,对它们的表现形式做一一记录,这样可以有效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作为一项恢复民族文化的工程,国家可以投入一部分基金,或者由国家和志愿者共同负担,建立专门的乡土音乐基地,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有效,便捷的欣赏乡土音乐的地方,这样可以唤醒人们对其深厚的乡情,听到乡音,也让更多的人感到乡音的动人,参与到保护乡音的工程中去。
乡土音乐是一个阶段的音乐品种,也是音乐元素,这种音乐元素的消失将直接导致音乐文化发展的断层,然而积极的保护发展乡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空白。
3 拓宽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大物博,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高亢嘹亮的信天游来自我们黄土高坡的民众;绵转委婉的天籁之音来自我们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爆发力极强的震颈红被我们山区人民用来抒发生活情感,演唱者或是听众都会被那酣畅淋漓的唱腔感染,陶醉其中。既然我国有着真么多音乐形式种类,开拓群众的音乐欣赏范围,提高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品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让更多的人喜欢乡土音乐,才能更好的保护乡土音乐,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只会对自己家乡的音乐形式较为了解,但是要打开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得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其他种类的音乐形式,这里不光是要知道其他乡土音乐的名称,对有兴趣的人可以适当学习其演唱方法,做到会听,会唱。这样是一其成为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者,有助于拓宽不同地域之间人们在乡土音乐方面的交流面,更多的交流探讨,才会使乡土音乐富有生机,这也让交流者更深的理解感受乡土音乐的魅力所在。
4 将来乡土音乐的发展方向与作用
在未来乡土音乐可以作为一门学生的学习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中华文化,关于乡土音乐,应该说具备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潜力,比如,乡土音乐种类多种多样,演唱起来抒情等特点。色彩斑斓的乡土音乐让学生可以多角度的欣赏它,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彰显着自己所表达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这样丰富的音乐种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动,不会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欣赏。也可以使学生从茫茫多的乡土音乐中找到自己所爱,让兴趣领导学生不断地前进,探索乡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组织乡土音乐的唱歌比赛,让更多爱好乡土音乐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有地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找到更多的有共同的爱好的朋友,可以共同交流关于乡土音乐的知识。还可以在学校成立有关的社团,把对喜爱乡土音乐的学生组织起来,一起研究学习,大家一起学习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社团成员之间的友谊。学校要是有条件的话,可以为乡土音乐搭建专门的展示平台,这样的展示台上可以陈列上各种民族的乐器,例如蒙古的马头琴等,打开学生眼界,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民族音乐的魅力,视野得以拓展,从能看得见的乐器入手,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达到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目的。在自己理解感受之后,乡土音乐才能进入到学生的心理,起到从侧面保护乡土音乐文化的作用。
要了解,学习乡土音乐,就免不了要了解乡音,不同地域的语言风格不同,通过学习当地的乡土音乐可以对当地人们的说话方式有所了解,了解更多的“乡音”,让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更好的沟通交流,也会是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由于乡土音乐独有的地域差异性,使其种类繁多,把这样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让音乐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乐理解,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音乐和其发展的历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从教授当地的语言开始,使学生一步步了解当地的民俗,地域的发展史。在教授外地的乡土音乐前可以先教授当地的乡土音乐,让大部分当地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毕竟乡音总是令人倍感亲切,然后在让其他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家乡音乐,打开学生交流的平台。
5 总结
综上所述,保护乡土音乐就是保护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一种内容丰富音乐形式。中华大地上既然诞生了一类又一类的乡土音乐,我们就有理由把它发扬下去,保护文化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把这种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让我们中华大地的人了解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土音乐在我们的努力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 罗军.以乡土音乐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
[2] 顾锡家.“生态崇明”的学科渗透——以乡土音乐为例[J].
[3] 李萍.乡土音乐的审美价值[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