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材即用·宁鸣而死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速”材展示
  2016年3月11日,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英语教师、41岁的余功茂躺在病床上,身旁的血液透析机在不停地转动。
  10年前,余功茂被查出患有多囊肾,并被告知此病到四十岁左右会发作。得知病情后,他将工作安排得满满的,除了学校的正常上课外,他还兼职做英语导游、翻译等。希望能够在病发之前多做些事多赚些钱,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
  拼了7年,病还是来了。一次昏迷后,检查发现了他由多囊肾引起的脑部动脉瘤。之后他先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眼部手术等各种手术。再后来,他的多囊肾引发尿毒症,必须每周3次血液透析。
  然而,这10年间,余功茂始终不离讲台。在透析治疗间隙,他还坚持每周上8节课。课堂上,余功茂声音洪亮,幽默风趣,爱与学生互动。疾病导致体力难支,他竟坚持跪在木椅上为学生上课。“只有工作,才会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余功茂说。如果在患病之后什么都不做,他就会觉得病痛把自己打败了。
  [ 运用方向]
  1. 奉献自我,师魂永驻。作为教师,余功茂,数十载如一日教书育人。纵然病魔的秋水将之飘零成一尾枯索的皓首芦草,他依然坚守讲台。
  2. 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高于一切痛苦的磨难,余功茂身患重病却仍坚守岗位,“只有工作,才会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3. 活出尊严。即使面对病痛和折磨,面对多舛而不公的命运,人也应该积极地活着,而不使自己成为一个给病魔徒添战绩的病患,这是活着的尊严。
  4. 全身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对事业的极致热忱,莫过于在风雨中飘摇,仍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事业。即使双肾坏死,余功茂依然跪着上课,激情洋溢。
  5.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可发光发热地湮灭于灰烬,也不甘于得过且过。只有心脏停止跳动才是不再前进的理由,纵然前路结局已定,也要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前进。
  宁鸣而死
  范仲淹曾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可发光发热湮灭于灰烬,也不甘得过且过。这是一种面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态度,纵然前路结局已定,纵然要透支自己最后的生命,还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前进,发出生命的呐喊。
  清末维新变法遭重创之际,其成员逃的逃,散的散,唯谭嗣同固守其地,誓死抵抗,以期唤醒有志图强之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他不愿苟安而生的凛然大义。我国建筑学界才女林徽因,温文却多病,在被病痛折磨得不能起立时还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在肺上布满空洞、肾被切除一侧的情况下,仍抱病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而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分,她还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她不曾放弃每一次与病魔作斗争的机会,只为投身于自己所爱的事业。
  武汉大学英语教师余功茂在10年前得知自己患有多囊肾,他却乐观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排满了工作,比那些健康的人更坚实地活着。病发后,疼痛难当的他竟然坚持跪在木椅上为学生上课,依然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他在厄运前毅然将自己撑起,在讲台上执着地做一名教书匠。
  他,她,他们,面对最残酷的现实,却以一个生命最有尊严的方式活下去。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在生命最后的一场战役中,他们就像那位拖着鲨鱼骸骨凯旋的老人,拥有了支撑生命最强硬的骨架,拥有了因永不言败而披上的一身荣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亮点评说]
  片段引用名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主旨,开篇即使人精神一振。继而多方引证,构成排比,气势充沛,与文段中洋溢的生命热诚相应和,给人气吞霄汉之感。结尾又以硬汉精神喊出生命的最强音,使文段气势与论证力度完美结合。
其他文献
为适应新世纪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消费的潮流,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托盘——纸术复合托盘已经试制和生产出来,并应用于出口商品的包装。这是一种无毒无害、安全可靠的高